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9.243.13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榔榆 的原始碼
←
榔榆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榔榆</big> ''' |- | [[File:10-12120H13045.jpg|缩略图|居中|[http://www.yuhuagu.com/uploads/allimg/121207/10-12120H13045.jpg 原圖鏈接][http://www.yuhuagu.com/ktsh/5162.html 榔榆]]]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榔榆 拉丁学名:Ulmus parvifolia Jacq. 二名法:Ulmus parvifolia 别名:小叶榆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蔷薇目 科:榆科 属:榆属 种:榔榆 |} '''榔榆'''(拉丁学名:Ulmus parvifolia Jacq)别名:小叶榆。树形优美,姿态潇洒,树皮斑驳,枝叶细密,在庭院中孤植、丛植,或与亭榭、山石配置都很合适。也可选作矿区厂绿化住宅树种。榔榆木树坚硬,可供工业用材;茎皮纤维强韧,可作绳索和人造纤维;根、皮、嫩叶入药有[[消肿止痛]]、解毒治热的功效,外敷治水火烫伤;叶制土农药,可杀红蜘蛛。 =='''形态特点'''== [[落叶乔木]],或冬季叶变为黄色或红色宿存至第二年新叶开放后脱落,高达25米,胸径可达1米;树冠广圆形,树干基部有时呈板状根,树皮灰色或灰褐,近平滑,微凹凸不平;当年生枝密被短柔毛,深褐色;冬芽卵圆形,红褐色,无毛。叶质地厚,披针状卵形或窄椭圆形,稀卵形或倒卵形,巾脉两侧长宽不等,长1.7~8(常2.5~5)厘米,宽0.8~3(常1~2)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偏斜,楔形或一边圆,叶面[[深绿色]],有光泽,除中脉凹陷处有疏柔毛外,余处无毛,侧脉部[[凹陷]],叶背色较浅,幼时被短柔毛,后变无毛或沿脉有疏毛,或脉腋有簇生毛,边缘从基部到先端有钝而整齐的单锯齿,稀重锯齿(如萌发枝的叶),侧脉每边10~15条,细脉在两面均明显,叶柄长2~6毫米,仅上面有毛。花秋季开放,花果期8~10月。 =='''生长习性'''== 生于平原、[[丘陵]]、山坡及谷地。喜光,耐干旱,在[[酸性]]、中性及碱性土上均能生长,但以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为最适宜的生境。对有毒气体烟尘抗性较强。 ='''地理分布'''== 分布于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四川]]、陕西、河南苏州等省区。日本、朝鲜也有分布。 适宜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 =='''栽培技术'''== '''繁殖方法''' 繁殖方法主要是播种繁殖和扦插繁殖,但[[榔榆]]的种子获取比较困难,用一般的扦插方法成活率也仅为20%~40%。 '''扦插繁殖''' 选择插穗 榔榆插穗采自多年生树桩盆景的1年生2年生枝条,插穗长为7~8cm 。 插穗的处理 为了解决榔榆不易生根的问题,对插穗扦插前进行不同药剂处理。 榔榆的插穗分别采用 (1)1年生枝用200 ×10I6吲哚丁酸处理10min; (2 )1年生枝用400×10奈乙酸处理10min; (3)1年生枝条用清水处理; (4)2年生枝用 200 ×10吲哚丁酸处理10min; (5)2 年生枝用400×10奈乙酸处理10min; (6)2 年生枝用清水处理。 '''扦插基质''' 扦插基质,一般要求洁净,保水性强和温差小,并具备良好的排水和透气性。为了排除其它因素对不 同处理扦插成活率的影响,将供试验的插穗,插在同一插床内。扦插基质采用生产磨菇后废弃的[[棉籽皮]]。该基质不仅具有透气、透水、保湿性好的特点,而且含菌量低,插穗不易腐烂, 价格便宜,PH值为6.0,尤其适合南方植材栽培基质的要求。 '''插床的设置''' 插床设置在阳处,冷窖前2m, 背风向阳处,以避免因风大, 出现插穗过度蒸腾,影响成活率的不利因素。插床东西走向,总长为15m,宽2m,高0.4m,分隔成4个大小不同的插床,[[红砖砌墙]],水泥抹缝。两侧分设深 0.16m 、宽0. 26m 的排水沟。扦插基质厚度为 0.35m,下面铺 设厚3cm,直径为1—5cm的石子为渗水层,水由渗水层可直接流至排水沟内。插床中间, 距床面 0.8m 处,安置直径为6cm的喷雾器,两侧每间隔2m安装一个直径为1.8cm的圆形喷头,喷嘴直径0.1cm,喷雾范围1.5m,双侧同时喷雾。 '''扦插方法''' 先将插床内基质铺好,搂平,然后将插穗垂直插入疏松的基质内,插穗的株距为4cm,行距8cm。扦插的深度为插穗的1/ 3。随即喷雾,使基质吸水下沉,与插穗紧贴。 插穗的管理 '''喷雾''' 插床东侧设一泵房,并安置加压泵一台,可根据天气状况和插床内温度, 随时控制喷雾。插床内空气湿度一般保持在85%左右。 '''上盆''' 生根后将榔榆起出土盆,栽培基质仍采用棉籽皮,上盆后将其分组放置在[[插床]]内,使其仍保持在扦插时的良好环境中,待20天后,将其移至温室内。 '''施肥''' 插穗在生根发芽过程中,消耗了枝条内储藏的大量养分,急需得到补充。因此,在插穗上盆后10天,施用麻酱水浇灌,以满足其根系和植株生长发育的需要。 =='''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 榆桩在制作盆景中常见及危害较大的病害大致有两种:就是[[根腐病]]和枝梢丛枝病。 '''根腐病''' 根腐病严重时直接导致树桩死亡;丛枝病则严重影响树桩正常生长,使枝条多年难以过渡成型,严重时则造成桩体萎缩,枝条失态而舍弃。 防治方法:榆桩根腐病症状主要表现在生长期叶发黄脱落,枝条逐步枯死,芽久滞不发或中途停止生长。在采掘野生榆桩时,必须多加注意使根的截面整齐,不要留有伤口,以防病菌侵入。[[榆桩]]的枝皮层较厚,水分较多,在养坯假植前必须使根截面适当干燥,并可涂杀菌药水防治根部染病。假植时不应选择有腐殖质和有未发酵物质的不干净的土壤。土壤应进行消毒,养坯期间严格控水,切勿使根部处于过度潮湿和长期浸泡状态,这样容易促成根腐菌滋生。在翻盆时一旦发现根部皮层有黑褐色腐状物,应立即用利器将其刮净见新鲜组织,并对患部涂以25%可湿性粉剂和浓度为1000倍液的多菌灵,待药液风干后上盆,同时对坏死的根条应剪除、烧毁,还要注意将刮除的残物不要混入盆土中,以防再次感染。伤口愈合新根产生后方可施肥,以增强其抗病力。 '''丛枝病''' 榆桩丛枝病主要危害新梢、叶,表现为新梢丛生,直立向上,病枝展叶早且小,[[分枝密集]]等症状。丛枝病病菌以菌丝体在被害枝梢上越冬,第二年抽新梢时侵入为害。在冬季对榆桩整枝时要剪除丛生校梢,集中烧毁,在早春芽萌动前可喷洒5度Be的石硫合剂,效果显著。喷药可在生长期每周进行一次,历时五局可以根除丛枝病。在此期间,除避雨外还不要在枝叶上喷水,应保持叶面干燥。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1、榔榆茎、叶 通络止痛。主腰背酸痛、牙痛。 2、榔榆皮 清热利水;解毒消肿;凉血止血。主热淋;小便不利;疮疡肿毒;乳痈;水火烫伤;痢疾;胃肠出血;尿血;痔血;腰背酸痛;外伤出血。<ref>[http://www.pharmnet.com.cn/tcm/knowledge/detail/112420.html],榔榆皮,中国医药网 ,2014-04-07</ref> ①《本草拾遗》:主下热淋,利水道,令人睡。 ②《纲目》:治小儿解颅。 '''附方''' 1、榔榆茎、叶 ①治疮肿尚未成脓者:鲜榔榆叶适量,洗净,红糖少许,共捣敷,日换一次。(《闽南民间单药》) ②治腰背酸痛:榔榆茎半两至一两(洗净,切碎),猪脊骨数量不拘,和水、酒适量各半炖服。(《闽南民间草药》) ③治牙痛:榔榆鲜叶煎汤,加醋少许,含漱。(《[[福建中草药]]》 2、榔榆皮 ①治乳痈:郎榆根白皮二至三两。水煎服,渣加白糖捣敷患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②治风毒流注:榔榆干根一至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观赏价值''' 榔榆干略弯,树皮斑驳雅致,小枝婉垂,秋日叶色变红,是良好的观赏树及工厂绿化、四旁绿化树种,常孤植成景,适宜种植于池畔、亭榭附近,也可配于山石之间,唯病虫害较多。萌芽力强,为制作盆景的好材料。 树形优美,[[姿态潇洒]],枝叶细密,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因抗性较强,还可选作厂矿区绿化树种。 '''经济价值''' 边材淡褐色或黄色,心材灰褐色或黄褐色,材质坚韧,纹理直,耐水湿,可供家具、车辆、造船、器具、农具、油榨、船橹等用材。树皮纤维纯细,杂质少,可作蜡纸及[[人造棉]]原料,或织麻袋,编绳索。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 370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榔榆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