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6.20.20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楊衒之 的原始碼
←
楊衒之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杨衒之.jpg | thumb | 300px | 杨衒之 洛陽伽藍記 <br> [https://kknews.cc/zh-hk/travel/466xgkv.html 原圖鏈接] ]] '''杨衒之''',生卒年不详,北平(今[[河北]][[滿城]])人,著名散文家。<ref>[http://readopac2.ncl.edu.tw/nclJournal/search/search_result.jsp?la=ch&search_type=adv&dtdId=000040&requery=true&search_index=KW&search_mode=&search_value=%E6%A5%8A%E8%A1%92%E4%B9%8B$ 國家圖書館 - 台灣期刊論文引述:杨衒之]</ref> ==生平== 杨衒之生于北平,[[北魏]][[永安]]年间为奉朝请。历期城太守、抚军府司马。[[东魏]][[元善见|孝静帝]][[武定]]五年(公元547年)杨衒之经过[[洛阳]],感于多年战乱之后洛阳之残破,撰《[[洛阳伽蓝记]]》。五卷,历叙佛寺兴废,寄托亡国悲慨;语言洁净明快,描写生动精致。 魏末为[[秘书监]],曾上书孝静帝。但正史上对他记载很少。 ==楊衒之與《洛陽伽藍記》== 道宣《廣弘明集》將楊衒之列為排佛二十五人名單之一,在佛教徒眼中,「後上書述釋教虛誕,有為徒費,無執戈以衛國,有饑寒於色養,逃役之流,僕隸之類,避苦就樂,非修道者」,「又言佛有虛妄,皆是妄想」,楊衒之論佛教流弊,被列為排佛人士,自有其證。<ref>[http://mypaper.pchome.com.tw/8y388253/post/1321493924 PChome 個人新聞台 - 楊衒之與《洛陽伽藍記》]</ref> 《洛陽伽藍記》,因全記寺廟宮宇,就內容來看,排佛意味不深,反而頗有稱道,是故宋代以後又有佛教徒引以為同道。 ===其所記者乃時事=== 楊衒之時而排佛時而擁佛,忽前忽後,豈不怪哉?《洛陽伽藍記》其實,本非為擁佛或是排佛而作,其所記者,乃時事;其所歎者,乃歷史,是根基於對文化之感歎、歷史時代的滄桑感,畢竟時代紛擾,戰亂流離,他後來「重覽洛陽,城郭崩毀,宮寺傾覆,寺觀灰燼,廟塔丘墟,牆被蒿艾,巷羅荊棘……始知麥秀之感,非獨殷墟;黍離之悲,信哉周室」,如此種種,登臨覽古,滄海桑田,見動亂而哀文化,因憂世而起悲思,麥秀之感,黍離之悲,他感嘆的是歷史的滄桑與世事無常啊! ==主要作品== *《洛阳伽蓝记》 ==參考文獻== [[Category:人文社科學家]] [[Category:文學家]]
返回「
楊衒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