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5.193.16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核地雷 的原始碼
←
核地雷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核地雷</big>''' |- |<cente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128/62f59e8181894e47966f6448a06bc9e3.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291869438_550331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类型: |} '''核地雷'''是指以核材料为装料的[[地雷]],亦称原子爆破装置,属于战术[[武器]]的一种。核地雷是将地雷中的常规装药更换为核装药,在地雷的构造上和一般地雷没有太大的区别,这种地雷主要是对付地面集群目标时用的,尤其是装甲集群目标。主要用于核爆炸时构成的地形障碍和放射性污染来阻滞敌军行动,迟滞敌[[坦克]]群的开进,有时也用来破坏敌后方的潜在军事目标,如机场、指挥所等。<ref>[https://www.sohu.com/a/291869438_550331 44年的冷战时期,美苏称霸全球,研发了不少丧心病狂的武器]新浪网</ref> == 介绍 == 装有核战斗部的地雷。又称原子爆破装置。主要利用核爆炸实施直接杀伤,或形成地形障碍(如弹坑、堆积物)和放射性污染区以阻滞敌方行动,特别是坦克群的行动;也可埋设到敌后方军事设施区,利用定时器或遥控指令引爆,摧毁敌方目标。为防止意外事故发生,核地雷一般装有安全密码装置。1953年,美国开始研制核地雷。先后服役的共有7种型号的核地雷,分别是:T-4、W-7、W-25、W-30、W-31、W-45、W-54,均是20世纪50~60年代研制的。其中前5种已于60年代退役。W-45型地雷为中型原子爆破装置(MADM),威力为15千吨梯恩梯当量,重量为177千克,可由吉普车或直升机运输,工兵分队埋设,1965年服役,1987年退役。W-54为特种原子爆破装置(SADM),威力为0.01~1千吨梯恩梯当量,重量仅为74千克,可由[[特种部队]]埋设,1964年服役,1992年退役。苏联在70年代也曾研制和部署过核地雷。20世纪90年代初,美、俄两国曾各自宣布一些战术核武器退役,其中包括核地雷。其他核国家未部署过核地雷。 == 核武器 == 利用能自持进行的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瞬时释放的巨大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毁伤破坏效应的武器。主要包括裂变武器(第一代核武器,通常称为原子弹)和聚变武器(亦称为氢弹,分为两级及三级式)。核武器也叫核子武器或原子武器。从广义上说核武器是指包括投掷或发射系统在内的具有作战能力的核武器系统。核武器通常指狭义的核武器,即由核战斗部与制导,突防等装置装入弹头壳体组成的[[核弹]]。核战斗部的主体是核爆炸装置,简称核装置。核装置与引爆控制系统等一起组成核战斗部。将核战斗部与制导、突防等装置装入弹头壳体,即构成弹道导弹的核弹头。广义的[[核武器]]通常指由核弹、投掷/发射系统和指挥控制、通信和作战支持系统等组成的、具有作战能力的核武器系统。 == 参考来源 == [[Category:590 軍事總論]]
返回「
核地雷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