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41.20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杜衍 的原始碼
←
杜衍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杜衍 | 图像 =[[File:杜衍.jpg|缩略图|center|[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75/244/1961/127576320.jpg 原图链接]]] | 图像说明 = '''<big></big>''' | 出生日期 = | 国籍 = | 籍贯 = | 职业 = | 母校 = | 研究领域 = }} '''杜衍''',别名杜祁公、杜正献,是唐朝名相杜佑的后人,他也是北宋名臣。杜衍担任过知永兴军、枢密使、同平章事、宰相、太子少师等职,封爵祁国公;他历职地方,以善于治狱而闻名,尽管做了百日就被罢相,但其支持“庆历新政”,又颇有政绩,深得百姓爱戴。杜衍还善诗文、工书法,他的正、行、草书都深得世人推崇,代表作有《杜祁公摭稿》等。1057年,杜衍去世,追赠司徒兼侍中,谥号“正献”。 ==人物生平==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杜衍出生,年幼时母亲改嫁钱氏。 淳化四年(993年),十五岁的杜衍遭两位兄长虐待,用剑砍他。后来他到母亲那里,继父不肯收留,只好在孟洛等地流浪。一富户相里氏看杜衍仪表不凡,将女儿嫁给他。杜衍束发苦志厉操,尤其酷爱读书。<ref>《宋史·卷三百一十·列传第六十九》:衍总发苦志厉操,尤笃于学。</ref>;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杜衍中进士甲科。进士及第后,杜衍补任扬州观察推官,改任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平遥县。之后受朝廷使者举荐,担任晋州通判。 朝廷下诏令推举品质优良的官吏,杜衍名列其中,升任乾州知州。陈尧咨安抚陕西时,朝廷诏令藩府才能赐宴,陈尧咨到乾州,由于杜衍有才能,特地赐宴,将他调为凤翔府知府。到杜衍罢官回乡时,二州的百姓将他阻拦在州境上,说:"为什么要调走我们贤太守?" 杜衍后以太常博士之职提点河东路刑狱,升任尚书祠部员外郎。他巡视潞州时,澄清冤案,知州王曙因此写了《辨狱记》。高继升任石州知州,有人诬陷他勾结外族策划变乱,将其逮捕捉拿。此案久不判决,杜衍辨明这一冤案,将诬告者治罪。宁化军守将将人审讯定为死罪,案情不实,杜衍反复核实加以改正。守将不伏罪,上诉朝廷,朝廷诏令刑狱复审,果然那人罪不当死。杜衍又移任京西路,并调为扬州知州。有司上奏杜衍辨别冤狱,依法当受赏赐,升职刑部。刘太后(章献明肃皇后)派使者安抚淮南,使者回京,还没有说其他话,太后就问杜衍是否安康。使者将杜衍的治绩向太后汇报,太后感叹说:"我知道很久了。" 后担任河东转运副使、陕西转运使。其后奉召任三司户部副使,升任天章阁待制、知江陵府。未到任,恰遇河北军费缺乏,杜衍被调为河北都转运使,升为工部侍郎。他不向老百姓征收赋税而使军费充足。回京后,杜衍任枢密直学士,他请求外出任职,便以右谏议大夫出知天雄军。 杜衍为政严谨细密,不用严刑来督责官吏,但官民也畏惧他的清廉严整。仁宗召他为御史中丞,兼摄吏部。杜衍上奏认为应常召见中书、枢密的官员,多听取其建议。他针对当时豪商大贾贱收贵卖、囤积居奇困扰民生的情况,提出"年有丰凶,谷有贵贱,官以法平之,则农有余利"的常平之法。 杜衍兼判吏部流内铨时,根据因选补条律繁多冗长,使得官吏大多受贿、钻法律的空子的现状,立即颁发给属吏《函铨法》。杜衍尽力阅览,将本末典折全部了解清楚。次日,他命令其他官吏不要升堂,各自在本署听取行文书,选举之事全部由自己决定,使官吏不能谋取奸利。数日后,杜衍声震京师。后改知审官院,任内按在吏部时的办法裁决取断。再升任尚书工部侍郎、知永兴军。当地有位百姓白天失去了他的妻子,杜衍用计捕获了罪犯,将被埋的尸体发掘出来,还发现被罪犯杀死的其他两位妇人的尸体。秦地人大为震惊。后调知并州。 ==革除民弊== 宝元元年(1038年),李元昊叛宋建立西夏。朝廷因并州的太原为战略要地,加杜衍为龙图阁学士。 宝元二年(1039年),升为刑部侍郎,再次知永兴军。当时宋夏战争兴起,百姓苦于征发兵役,官吏因此为奸。杜衍分别计划,根据道路的远近,给予充裕的集合时间,让百姓依次服役,比其他各州节省了一半的费用。他回京后,代任开封府知府,附近的人久闻杜衍的名声,都不敢私自请托。 后升任同知枢密院事,改任枢密副使。宰相打算采用夏竦奏陈的攻守之策,杜衍说:"偶然成功,不是万全之计。"双方争论,杜衍自请罢免未获允许,仁宗亲自赐诏勉励他。之后任河东宣抚使,授吏部侍郎、枢密使。每次逢到仁宗亲自降旨,杜衍大都不执行,共积累至十多封诏书,便献纳在仁宗面前。谏官欧阳修入朝进对,仁宗说:"外人都知道杜衍封还内降吗?凡是有求于朕的人,每次都以杜衍不同意而告知于请求者从而停止,比杜衍所封还的诏书要多得多。" 辽夏交战后,参知政事范仲淹宣抚河东,想亲自率兵出战。杜衍说:"两国正在交战,军势正盛,不可轻易出兵。"范仲淹在仁宗面前与杜衍争议,并诋毁杜衍,言辞十分尖刻急迫。范仲淹曾以父礼服侍杜衍,杜衍并未因此而忌恨他。辽朝驸马刘三嘏叛逃归宋,辅臣建议厚待刘三嘏,以获取辽朝的军事机密。欧阳修也请求留住刘三嘏。仁宗向杜衍征求意见,杜衍说:"我国提倡忠信,如果自己违背誓约,接纳叛逃之人,那么我们就不理直气壮了。而且刘三嘏是契丹的近亲,却逃跑前来归顺,这样谋身,还能与他计谋国事吗?接纳他有什么益处,还不如将他归还契丹。"仁宗便将刘三嘏归还辽朝。 ==百日宰相== 庆历四年(1044年),拜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杜衍喜欢推荐贤士,抑制佞幸之徒,因而多得罪于人。杜衍的女婿、词人苏舜钦因在文章中的言辞冒犯权贵,监进奏院时,按照旧例,祭祠神庙时要用伎乐来取乐宾客。集贤校理王益柔被杜衍推荐,有人说王益柔曾经戏作《傲歌》,御史便将杜衍与王益柔一一上奏弹劾,想以此陷害杜衍。谏官孙甫说:"丁度趁奏对时请求被任用,请将此事交给执法官吏处理。"丁度知道孙甫上奏有误,极力请求置对。杜衍由于孙甫刚奉诏出使契丹,扣留了孙甫的上奏,丁度因此对杜衍十分怀恨。等到杜衍被罢职时,丁度草诏指责杜衍结纳朋党。当时,范仲淹、富弼因主持"庆历新政",遭到攻讦。仁宗打算罢免二人,杜衍独自为其辩白,反被认为是结纳朋党。最终罢相,以尚书左丞职离京知兖州。 ==主要成就== 杜衍历知乾、扬、天雄、永兴、并等州军,又提点河东路、京西路刑狱。在地方时,杜衍皆以擅长治狱闻名。他对法律条文多有革新,又能尽量革除民弊。代知开封府时,既为能吏,又能兼擅民政。 杜衍在朝廷内外任职,封还内降,杜绝私情。在枢密院任职后,对宋与辽、夏的外交事务多有参与,主持慎重说。<ref>[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309.htm 《宋史·卷三百一十·列传第六十九》],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9-02-03</ref>庆历四年(1044年),杜衍拜相后,支持范仲淹等人推行的“庆历新政”,以求改变北宋“三冗”局面。 ==人物评价== 苏舜钦:臣立性褊直,有不可移之资;临事迂疏,必无能成之策。尘污近辅,贻诮多方;绩效不扬,讥议上彻。居常悚栗,日俟窜投。而陛下收臣于贱朽之中,拔臣于毁谤之内;以谓石庆老而弥谨,赵禹孤而能立,掩阙失而不问,惟忠鲠之是称。<ref>[http://www.xiexingcun.com/Philology/07/014.htm 《中国文学史·第三章·北宋》],文学史系列书籍合集, 引用日期:2019-02-03</ref> 欧阳修:①公自曾、高以来,以恭俭孝谨称乡里,至公为人尤洁廉自克。其为大臣,事其上以不欺为忠,推于人以行己取信。故其动静纤悉,谨而有法。至考其大节,伟如也。 ②翼翼祁公,率履自躬。一其初终,惟德之恭。公在子位,士知贪廉。退老于家,四方之瞻。岂惟士夫,天子曰咨。尔曲尔直,绳之墨之。正尔方圆,有矩有规。人莫之逾,公无尔欺。予左予右,惟公是毗。公虽告休,受宠不已。宫臣国公,即命于第。奕奕明堂,万邦从祀。岂无臣工,为予执法。何以召之?惟公旧德。公不能来,予其往锡。君子恺悌,民之父母。公虽百龄,人以为少。不俾黄耇,丧予元老。宠禄之隆,则有止期。惟其不已,既去而思。铭昭于远,万世之诒。 ==艺术造诣== 杜衍善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收有《杜祁公摭稿》一卷,《事文类聚·前集》、《苕溪渔隐丛话》、《式古堂书画汇考》等书也有收录。《全宋诗》录有其诗。 杜衍工书法,正、行、草书皆有法 ,为世所重。苏轼说他:"正献公晚乃学草书,遂乃一代之绝,清闲妙丽,得晋人风气。" ==家庭成员== 祖父 杜叔詹 官至鸿胪卿,追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追封吴国公。 父亲 杜遂良 官至尚书度支员外郎 ,追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追封韩国公。 妻子 相里氏 封晋国夫人。 长子 杜诜 官至大理评事。 次子 杜䜣 官至太常博士。 三子 杜讷 官至将作监主簿,早卒。 四子 杜诒 官至秘书省正字。 ==史料记载== 《太子太师致仕杜祁公墓志铭》 《隆平集·卷五》 《东都事略·卷五十六》 《宋史·卷三百一十·列传第六十九》 ==参考资料==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杜衍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