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9.67.24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李奘图 的原始碼
←
李奘图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李奘图</big> ''' |- | [[File:李奘图李奘图.jpg|缩略图|居中|[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gss0.bdstatic.com%2F94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2Fbaike%2Fs%3D220%2Fsign%3D374dc88e7b310a55c024d9f687444387%2Ff3d3572c11dfa9ec4a68046a60d0f703918fc10d.jpg&refer=http%3A%2F%2Fgss0.bdstatic.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36810996&t=eba883ed8056f0b05f4f514122f4cd14 原图链接]]]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李奘图 出生地: 山东蓬莱 出生日期:1910年8月 逝世日期: 1971年7月 |} '''李奘图'''(1910—1971),出生于[[山东]][[蓬莱]]南关镇的一户寻常百姓人家。自幼在家读私塾,家乡喜欢[[京剧]]是大有人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这对他产生了极大影响。<ref>[https://www.xiquwenhua.com/jingju/renwu/2036.html 李奘图 京剧琴师 ]戏曲文化网</ref> ==基本资料== 自幼在家读私塾,青年时期即离家去[[天津]]“南开”读书。读书后即回蓬莱,先后做过中学教员、会计等工作。李奘图早在天津就读时,就爱上京剧艺术,在天津期间广交梨园朋友。因为李先生为人厚道,待人热情,深得朋友们的称赞,人缘极好。李奘图在天津除上学外,就是看戏会朋友,切磋琴艺,毕业后回到蓬莱几乎天天都在练琴,而且十分的认真。之后,李先生又随朋友去青岛谋生,从此就在青岛扎根成家。 1940年以后,李先生的琴艺突飞猛进,并专攻梅派青衣及余、杨、马派老生,20世纪40年代,凡是到过青岛港演出的专业团体,如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琴师和主演,李先生都是热情款待,慷慨解囊,赠送他们各种礼物,并请客吃饭,游览市容及古迹等等,为的是向他们学一些琴技。有一年,梅兰芳先生去青岛演出,李先生为了向王少卿学习《宇宙锋》里的反二黄的花过门,竟送王少卿一顶当时很名贵“法兰绒”的礼帽(价值60块大洋)。 20世纪40年代中期,李先生已经成为青岛市名票、第一琴师,这也是他个人琴艺的颠峰时期。他所傍的为马派老生曲学海,梅派青衣季砚农、秦士元、李少卿等,同时期的还有武生王镇金,架子花于震之等,这些人都是当时红极一时的“一级棒”,水平相当的高(因为这些人都是花大价钱学的戏,都是名家亲自一招一式的教出来的)。当时这些人的组合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剧团,像全部的《群借华》、《四进士》、《铁龙山》、《击鼓骂曹》、《凤还巢》、《西施》、《三娘教子》这些大中型的传统戏经常演出,如一些赈灾、捐助等各种公益活动,都由这些人出演,每次演出都盛况空前影响极大波及到京、津、沪一带。这时的李奘图在参加每场演出时,如原永安大戏院、华乐戏院、市礼堂等,舞台右侧(下场门,乐队伴奏处的台口)都要立一块牌匾,上写:“特请岛上第一琴师李奘图先生操琴”几个醒目的大字,每当李奘图上场就坐的时候,台下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演出之后当地报纸电台更是以大量篇幅追踪报道。 与此同时,李奘图还培养长子学戏,他让李门(当时七岁)扮演《三娘教子》中的薛倚儿,还特为李门请了一位琴师李长清每星期一、三、五为其说戏调嗓子,以完成《三娘教子》的演出。在永安戏院演出《三娘教子》,曲学海的薛保、秦士元的三娘、李门的薛倚儿,当李门上场时,台下李门的母亲、姨妈、外婆等都为孩子捏了把汗,但演出十分成功并得到了各界的好评。 1949年解放后,由于时局的变动,李奘图决心“下海从艺”,先后在山东傍过陈永玲、许翰英、孙荣蕙、季砚农等人。20世纪50年代初期又到天津结识了杨荣环、杜中(琴师)、丛鸿奎(琴师)、李宝华(琴师),每日聚在一起研究琴艺。 1956年李奘图参加了[[北京]][[马连良]]京剧团,与孟广亨合作为罗蕙兰伴奏,孟广亨是梅先生的弟子后改操琴,也是票友出身。此时与李幕良、月琴高文静等同台合作。无独有偶,几十年后,罗蕙兰女士应邀去台北访问,台方请她演出全部的《生死恨》,她满口答应,并由台方给她约请台湾琴师伴奏,不料在即将演出时,两位台方琴师突然变卦。当时经朋友介绍引见,请被台北国光剧团聘为客座教授的李门、李超昆仲帮忙救场。鉴于梨园规矩“救场如救火”李门、李超二位欣然应允。三天后在台北国军文艺中心演出(罗蕙兰扮演韩玉娘、于万增扮演程鹏举)。罗蕙兰风采不减当年,李门、李超更是配合默契,琴技伴奏堪称炉火纯青。罗蕙兰十分满意,再三道谢,并说看到你们二人想起当年李先生。 20世纪60年代,李奘图又参加了原[[中国京剧院]]四团(1958年全团调往宁夏,改为宁夏京剧团)。李先生与长子李门为李丽芳操琴。该团主演有:李鸣盛、李丽芳、郭元汾、班世超、王和霖、李荣芳、殷元和、李盛荫、王吟秋等演员,乐队有:鼓师马玉山、马玉芳、马玉和,琴师有苏盛琴(李门、李超的老师),还有钟世章。 他的儿子[[李门]]、[[李超]]得到了最好的京剧(特别是[[梅派]])熏陶,在这种环境中成长。随着时光的推移,他们父子三人成了忠实的梅派执行者、体现者和捍卫保护者。难怪,现在的李门、李超昆仲成了梅派琴师的“黄金搭档”。李奘图不仅培养了两个儿子,而且还教出了不少学生。 ==晚年== 李奘图晚年时,由于“文革”受到迫害,精神以致身体都遭到严重折磨与摧残,再加之他已经患有多种疾病。1971年7月在[[银川]]辞世,终年61岁。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戲曲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李奘图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