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9.231.5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木板大鼓 的原始碼
←
木板大鼓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木板大鼓</big> ''' |- | [[File:FB83CB9F28519C4BF4D171DB30925E894E4D20AE size20 w400 h266.jpg|缩略图|居中|[http://p0.ifengimg.com/pmop/2017/1020/FB83CB9F28519C4BF4D171DB30925E894E4D20AE_size20_w400_h266.jpeg原图链接][http://pic.sogou.com/d?query=%E6%9C%A8%E6%9D%BF%E5%A4%A7%E9%BC%93&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7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木板大鼓'''是流布于河北大部分地区的一种[[曲艺鼓书形式]],有小口大鼓、清口大鼓、怯大鼓、弦子鼓儿等别称。 木板大鼓表演时一人左手持木板,右手持鼓楗,站立说唱中轮番敲击木板和书鼓,使其与说唱相配合,另有人持三弦专司伴奏。 2006年5月20日,木板大鼓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沿革'''== '''渊源背景''' 沧州木板大鼓产生于沧县民间。据艺人口传和民国《沧县志》、《沧县文化志》等史籍资料记载:沧州木板大鼓孕育、诞生于明朝中末期。 '''发展情况''' 清初在冀中广为流传。乾隆时,沧州木板大鼓艺人李朝臣被召进皇宫说唱《西厢记》,深得皇帝赏识。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津阳消夏录》里,提到一位沧州木板大鼓艺人刘君瑞,文中称“沧州瞽者刘君瑞,尝以弦索来往余家”。足见当时沧州木板大鼓非常流行。 咸丰、同治年间,庞凤域先生将沧州木板大鼓发扬光大。 民国初年,沧州木板大鼓进入兴盛时期,后逐渐衰败。 1949年后,沧州木板大鼓书进入复兴时期,活动范围逐渐拓宽。后来,除沧州各地外,其足迹遍及京津、山东北部、东北三省及黄河沿岸。 =='''艺术特点'''== '''演唱形式''' 木板大鼓的演唱形式为演员左手执木板击节站唱,所用木板为小木板,右手执鼓楗,按演唱需要击鼓。早期另有一人用中三弦伴奏,20世纪以来均改为大三弦。 '''唱腔特征''' 沧州木板大鼓音乐,有头板、二板、三板等三种不同的板式结构。唱腔浑厚粗犷,有时似唱、似叙似述,具有浓郁的地方气息。 曲调特点 早期曲调单调,仅以三弦伴奏,演员自击木板掌握节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吸收了西河大鼓与河北民歌、戏曲等曲调,并增加了四胡等伴奏乐器。 =='''经典剧目'''== 木板大鼓的传统节目非常丰富,短篇有《老鼠告猫》、《劝人方》、《度林英》、《郭巨埋儿》、《目连救母》、《赵五娘》等百余段;中篇有《[[二度梅]]》、《响马传》、《武松传》、《[[千里驹]]》、《金环记》和《姜公案》等上百段;长篇有《左传春秋》、《吴越春秋》、《英烈春秋》、《走马春秋》、《金盒春秋》等“五大春秋”和《薛家将》、《杨家将》、《呼家将》、《包公案》、《刘公案》、《海公案》等“三将三案”,以及《飞龙传》、《马潜龙走国》等数十部。<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FQ33SKAF0514TTN3.html 钩沉|西河大鼓:似说似唱乡土情],网易号2020年10月29日</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910 音樂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木板大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