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4.15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故宫博物院 的原始碼
←
故宫博物院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故宮博物院'''<br><img src="https://images.chinatimes.com/newsphoto/2020-04-30/1024/20200430002938.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chinatimes.com/amp/realtimenews/20200430002911-261701 圖片來自中時電子報]</small> |}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或'''北京故宮''',是位于[[中国]][[北京]][[紫禁城]]内的[[博物馆]]。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仪]]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它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佔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成祖|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为基础。2012年单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万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万人次,可以说是世界上接待游客最繁忙的博物馆。<ref>{{Cite web |url=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2_08/25/17090984_0.shtml |title=故宫安保设施已14年没有升级 |publisher=凤凰网 |date=2012-08-25}}</ref> == 历史 ==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11月5日取消清帝溥仪帝号并将其逐出紫禁城。[[李石曾]]先生当即建议设立清室古物保管委员会,及清室善后委员会,并于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国立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前,逊帝溥仪早已将1200余件书画精品、古籍善本和大量珍宝运出宫。 1933年华北形势突变,于是国民政府命令:故宫南迁文物。当时共计13491箱,部分文物南迁后,北平故宫本院也留有相当多的珍品。后来又因[[八年抗战]],日本入侵南京,故宮文物再向西迁,分為北、中、南三路经[[火車]]和水運。經三年多至四川。後抗戰勝利,故宮文物又再度運回南京。 1948年到1949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国民政府]]将文物运往台湾本島保存,因战争形势突变只运了三次,其中第三次拟搬运1700箱,由于运输舰舱位余地有限,加之仅有24小时装船时间,结果只运出972箱,另728箱也留在了大陆;但運至臺灣的文物皆為精挑細選的文物,所以意義仍十分重大。1万多箱南迁文物中总共运臺2972箱,占南迁箱件数的22%。期间南京中央政府曾下令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选择留平文物菁华装箱,分批经火车运至南京,马院长以各种理由推延装箱,后来一箱也未运走。四散中國各地的古物已在1970年代以後陸續運回故宫博物院,但仍有台北國立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沈阳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重慶博物館]]等機構收藏保存清代故宮文物。 [[中華民國政府]]在1965年11月12日位於[[臺灣|臺灣省]][[臺北市]][[士林区]][[外雙溪]]恢復設置[[国立故宮博物院]],以存放在臺灣的2972箱文物。为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区分,称其为称为台北國立故宫博物院,简称[[台北故宫]]。 === 大事记 ===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帝退位後,建立[[中華民國]]。但按照与[[中華民国]]签订的《[[清室优待条件]]》,仍然居住于[[紫禁城]]内。后,于外廷成立「'''[[古物陈列所]]'''」。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11月5日,驱逐清帝[[溥仪]]。溥仪在离开[[紫禁城]]之前已经开始有计划的偷运故宫文物,截至他离开紫禁城,共计将1300余件书画精品和大量古籍善本及珍宝盗运出宫。迄今为止,散佚书画有三分之二归藏大陆各博物馆,其中约370件回到北京故宫。 *1924年至1930年,进行第一次文物清点工作。 *1925年6月29日,[[國民政府委員會]]委員[[經亨頤]]提議籌組[[國民政府中央逆產處理委員會|逆產處理委員會]],計畫變賣故宮。後於1928年7月25日成立,但因輿論反彈于12月5日正式裁撤。 *1925年9月,[[李石曾]]建议政府设立[[清室古物保管委员会]]及[[清室善后委员会]]。均由他任委员长。“清室善后委员会”制定了“故宫博物院临时组织大纲”及“故宫博物院临时董事会组织章程”。於中華民國十四年國慶日(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国立故宫博物院]]'''」。 *1928年,日本留學派[[經亨頤]]又提案廢除国立故宮博物院,並提議改名為“廢宫奢侈品陳列所”,將所藏文物全數變賣,並在南京另建“'''[[国立中央博物院]]'''”,後來在古物保管委員會委員長[[張繼]]的反對下,使前兩項計畫無法成功。 *1933年,国立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以躲避[[日本帝國|日本]]侵略。之后经过多次迁移,到过[[上海]],[[南京]],[[安顺]]、[[重庆]]、[[乐山]]、[[峨眉山|峨眉]]等地。 *1948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南迁文物运抵南京。 *1948年3月,[[古物陈列所]]归并入国立故宫博物院,实现[[易培基]]提出的“完整故宫保管计划”。 *1948年,中華民國政府將2972箱国立故宫博物院南運文物轉運[[臺灣]],占故宫南迁文物总箱数的五分之一,最後於台北成立[[國立故宮博物院]]。剩余11178箱故宫文物除2422箱留在南京外,其余都在五十年代重返北京故宫。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解放軍擊敗留守國軍攻入北平]]。同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国立故宫博物院更名为「'''故宮博物院'''」。 *1950年代到1960年代,陆续有人提出故宫改建计划,后因种种原因搁置。 *1954年至1960年,进行第二次文物清点工作。 *1961年3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北京故宫入选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6年至1971年,因[[文化大革命]],中央命令故宫閉館,免受破壞。 *1978年至1980年代末,进行第三次文物清点工作。 *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990年和1997年,故宫先后建成一、二期地库,原存放在地上库房的约60万件藏品先后搬到地下库房。 *1991年至2001年,进行第四次文物清点工作。 *2005年,故宫博物院历史上最大规模维修工程开始。[[武英殿]]、[[太和殿]]、[[午门]]等建筑在随后几年中得到修缮,[[倦勤斋]]室内装饰陈设得以恢复。并在新设立的展览空间陆续举办盛世文治展、故宫藏历代书画展、中比绘画五百年展、天府永藏展、宫阙述往展、明永乐宣德艺术展、蘭亭大展等展览。 *2007年5月8日,故宫博物院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1年1月26日,故宫博物院宣布完成第五次文物清点工作,公布了迄今最新最准确的藏品数量:藏品总量1807558件,其中珍贵文物1684490件、一般文物115491件、标本7577件。 *2011年5月8日,故宮博物院[[斋宫 (北京故宫)|斋宫]]被小偷突破四道防線,成功偷去私營[[香港]][[兩依藏|兩依藏博物館]]正在这里展出的7件藏品。故宮博物院为此公開道歉。此前,故宫博物院曾於1959至1987年失盗五次,都发生在[[宁寿宫|故宮博物院珍宝馆]]。 *2011年7月4日,故宮博物院古陶瓷檢測研究實驗室(设在[[延禧宫]])科研人員在對一級(乙)文物[[南宋]][[哥窯]]青釉葵瓣口盤進行無損分析測試時,因人為操作儀器失誤導致瓷盤破成六瓣,造成古物無法彌補損壞,價值連帶降級。 *2011年12月26日,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揭牌成立。 *2012年1月1日,故宮博物院和[[中国中央電視臺]]聯合製作的百集紀錄片《[[故宮100]]》在央視紀錄頻道首播,引起强烈反响。 *2013年1月1日,故宫博物院公布首批18大类藏品目录,这在国内大型综合博物馆尚属首次。 *2013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故宫博物院2012年酝酿提出的“平安故宫”工程立项。该工程的目的是全面提升故宫博物院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传播、观众服务能力,实现对故宫的完整保护和故宫博物院可持续发展。该工程包括七个子项目:[[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建设、地下文物库房改造、基础设施改造、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故宫安全防范新系统、院藏文物防震、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 *2013年5月4日,一名觀眾擊碎[[翊坤宮]]正殿原狀陳列室櫥窗玻璃,使一座清代銅鍍金轉花水法人打鐘跌落,扭曲受損。 *2013年7月1日,[[国际博物馆协会]]国际博物馆培训中心成立仪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这是国际博物馆协会(总部设在[[法国]][[巴黎]])首个建在巴黎以外的分支机构。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宋纪蓉]]被任命为国际博物馆协会国际博物馆培训中心主任。该培训中心每年将对世界范围内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博物馆专业人员举办两期培训班。<ref>[http://www.chinamuseum.org.cn/a/xiehuigonggao/20140815/5460.html 关于举办国际博协培训中心2014年秋季培训班的通知,中国博物馆协会,2014-08-15]</ref> *2013年11月4日,故宫博物院与[[北京市]][[东城区]]合作创办的[[故宫学院]]在[[南河沿大街]]19号的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总部校区举行成立典礼。<ref>[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3/1104/c87423-23423116.html 故宫博物院成立故宫学院 “故宫讲坛”揭深宫神秘面纱,人民网,2013-11-04]</ref> *2019年2月19日和20日(即[[農曆]][[元宵節|正月十五]]和十六),故宫博物院在這两天晚上举办「紫禁城上元之夜」元宵节灯会活动,这是故宫博物院94年来首次开放夜场参观<ref>[https://www.ifanr.com/1175072 元宵灯会门票秒空,故宫这几年是怎么火起来的?]</ref>。 == 藏品 == 据1925年出版的《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报告》记载,有一百一十七万餘件宫廷遗留的[[文物]],包括青铜器、玉器、书画、陶瓷、珐琅器、漆器、金银器、竹木牙角匏、金铜宗教造像、帝-{后}-妃嫔服饰、衣料和-{家具}-等。另外,还有大量图书、典籍、文献、档案等。 虽然有部分清宫旧藏文物于1948到1949年迁往臺北故宫,但通过收回溥仪私带出宫的珍品,接受民间捐赠,并参与考古发掘,故宫博物院在1949年以后进一步丰富了馆藏,文物总数达到1862690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683336件、一般文物163969件、标本15385件,涵盖几乎整个古代中国文明发展史和几乎所有文物门类。 这180万件(套)藏品分为231个类别,含15.6万件纸质文物,16万件青铜器,1.1万件金银器,1.9万件漆器,30.6万件陶瓷。截至2016年左右,包括故宫博物院在内的中国内地博物馆系统4510座博物馆共收藏珍贵文物401万件(套),故宫博物院的168万件珍贵文物占其中的42%,故宫博物院藏品数量居中国博物馆首位。<ref>[http://www.guancha.cn/culture/2016_10_25_378323_1.shtml 故宫博物院将在北部新建北院区 已公布5份设计方案,观察者网,2016-10-25]</ref> === 古书画 === 故宫博物院共藏有绘画、壁画、版画、书法、尺牍、碑帖约14万件,占世界公立博物馆所藏中国古代书画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ref>[[郑欣淼]],《天府永藏:两岸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概述》,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第150页。</ref>。故宫书画馆设在武英殿内,每年春到秋季举办两到三期常设书画展。 '''绘画''':故宫博物院藏元代及以前绘画近420件,其中17件入选国家文物局《[[国家一级文物|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 历代绘画精品如下: *东晋:[[顾恺之]](传)《[[洛神赋]]图》卷和《[[列女仁智图|列女图]]》卷 (皆摹)。 *隋:[[展子虔]]《[[游春图]]》卷。 *唐:[[阎立本]]《[[步辇图]]》卷 (宋摹本)、[[韩滉]]《[[五牛图]]》卷、[[周昉]](传)《[[挥扇仕女图]]》卷、[[陆曜]]《[[六逸图]]》卷、唐人《[[宫苑图]]》卷。 *五代:[[胡瓌]]《[[卓歇图]]》卷、[[黄荃]]《[[写生珍禽图]]》卷、[[周文矩]](传)《[[重屏会棋图]]》卷和《[[文苑图]]》卷、[[董源]]《[[潇湘图]]》卷、[[卫贤]]《[[高士图]]》卷、[[顾闳中]](传)《[[韩熙载夜宴图]]》卷、[[阮郜]]《[[阆苑女仙图]]》卷。 *北宋:[[赵昌]](传)《[[写生蛱蝶图]]》卷、[[崔白]]《[[寒雀图]]》卷、[[郭熙]]《[[窠石平远图]]》轴、[[王诜]]《[[渔村小雪图]]》卷、[[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卷、[[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梁师闵]]《[[芦汀密雪图]]》卷、[[祁序]]《[[江山牧放图]]》卷,[[宋徽宗]][[赵佶]]创作或题款的《[[雪江归棹图]]》卷、《[[芙蓉锦鸡图]]》轴和《[[听琴图]]》轴。 *南宋:[[李唐]]《[[采薇图]]》卷、[[米友仁]]《[[潇湘奇观图]]》卷、[[扬无咎]]《[[四梅图]]》卷、[[李迪]]《[[枫鹰雉鸡图]]》轴、[[马和之]]《[[后赤壁赋图]]》卷、[[赵芾]]《[[江山万里图]]》卷、[[赵伯驹]]《[[江山秋色图]]》卷、[[赵伯骕]]《[[万松金阙图]]》卷、[[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卷、[[李嵩]]《[[货郎图]]》卷、[[马远]]《[[水图]]》卷和《[[踏歌图]]》轴、[[夏圭]]《[[遥岑烟霭图]]》页、[[梁楷]]《[[秋柳双鸦图]]》页、[[马麟]]《[[层叠冰绡图]]》轴、[[陈居中]]《[[四羊图]]》页、[[陈容]]《[[墨龙图]]》卷、[[赵孟坚]]《[[墨兰图]]》卷、宋人《[[大傩图]]》卷、宋人《[[搜山图]]》卷、宋人《[[百花图]]》卷。 *元:故宫博物院元代书画在国内外博物馆藏品中名列前茅,元代绘画仅纸绢类就有130多件,收藏数量和艺术品质都很惊人,几乎代表了元代画坛诸画科和各流派的艺术成就。重要作品有: :[[赵孟頫]]《[[人骑图]]》卷、《[[秋郊饮马图]]》卷、《[[浴马图]]》卷、《[[水村图]]》卷、《[[幽篁戴胜图]]》卷、《[[秀石疏林图]]》卷和《[[赵氏一门三竹图]]》卷(与管道升、赵雍合绘); :[[黄公望]]《[[天池石壁图]]》轴、《[[九峰雪霁图]]》轴和《[[丹崖玉树图]]》 轴,[[吴镇]]《[[渔父图]]》轴、《[[枯木竹石图]]》轴和《[[芦花寒雁图]]》轴,[[王蒙]]《[[夏日山居图]]》轴和《[[葛稚川移居图]]》轴,[[倪瓒]]《[[古木幽篁图]]》轴、《[[幽涧寒松图]]》轴、《[[秋亭嘉树图]]》轴和《[[杨竹西小像]]》卷(与王绎合绘); :[[钱选]]《[[山居图]]》卷、[[李衎]]《[[竹石图]]》轴、[[高克恭]]《[[墨竹坡石图]]》轴、[[任仁发]]《[[张果见明皇图]]》卷、[[王振鹏]]《[[伯牙鼓琴图]]》卷、[[朱德润]]《[[秀野轩图]]》卷、[[曹知白]]《[[疏林幽岫图]]》轴、[[盛懋]]《[[秋江待渡图]]》轴、[[王渊]]《[[花竹锦鸡图]]》轴、[[柯九思]]《[[清閟阁墨竹图]]》轴、[[赵雍]]《[[挟弹游骑图]]》轴、[[王冕]]《[[墨梅图]]》卷(元五家合绘)、[[方从义]]《[[武夷放棹图]]》轴、[[顾安]]《[[幽篁秀石图]]》轴、[[周朗]]《[[杜秋图]]》卷、[[张逊]]《[[勾勒竹石图]]》卷。 *明清:故宫博物院藏明清绘画数量大、门类全、精品多。具有广泛影响的著名画派和画家均有大批代表作品入藏,诸如明代的[[院体浙派]]、[[吴门画派]]、[[松江画派|松江派]]、[[武林画派|武林派]]、[[嘉兴画派|嘉兴派]]、[[青藤白阳]]、[[南陈北崔]],清代的[[金陵画派]]、[[新安画派]]、[[四王吴恽]]、[[四僧]]、[[扬州八怪]]、[[海上画派|海派]]等等。故宫博物院尤其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弥补了清宫旧藏的缺项,如[[扬州八怪]]、[[京江画派]]、[[改派]]和[[费派]]、[[海派]]、[[金陵八家]]、[[四僧]]、[[黄山画派|黄山派]]等。此外,清代宫廷绘画与地方画派冷门画家的作品也属故宫特色藏品。 :精品海量,不胜枚举。仅选取被收入《中国文物定级图典(一级品·上卷)》、可以作为一级文物评定标准的明清绘画作品如下:[[王履]]《[[华山图]]》册、[[沈周]]《[[仿董巨山水图]]》轴、[[吕纪]]《[[桂菊山禽图]]》轴、[[唐寅]]《[[事茗图]]》卷、[[仇英]]《[[人物故事图]]》册、[[董其昌]]《[[高逸图]]》轴、[[王时敏]]《[[仙山楼阁图]]》轴、[[龚贤]]《[[溪山无尽图]]》卷、[[恽寿平]]《[[山水花鸟图]]》册、[[金农]]《[[人物山水图]]》册、[[罗聘]]《[[剑阁图]]》轴、[[任熊]]《[[姚大梅诗意图]]》册。 '''书法''':故宫博物院藏元代及以前书法310件,其中11件入选国家文物局《[[国家一级文物|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 历代书法精品有: *两晋南北朝:[[陆机]]《[[平复帖]]》卷,[[王献之]]《[[中秋帖]]》卷,[[王珣]]《[[伯远帖]]》卷,[[曹法寿]]《[[华严经卷]]》。 *隋唐五代:隋人《[[隋人书出师颂|出师颂]]》,[[冯承素]]摹[[王羲之]]《[[兰亭集序|兰亭序]]》卷([[兰亭集序神龙本|神龙本]]),[[虞世南]]摹王羲之《兰亭序》卷([[兰亭集序天历本|天历本]]),[[褚遂良]]临王羲之《兰亭序》卷([[兰亭集序米芾诗题本|米芾诗题本]]),[[欧阳询]]《[[张翰帖]]》和《[[卜商帖|卜商读书帖]]》,[[国铨]]《[[善见律]]》卷,[[李白]]《[[上阳台帖]]》,[[杜牧]]《[[张好好诗]]》卷,[[杨凝式]]《[[夏热帖]]》卷和《[[神仙起居法帖]]》卷。 *两宋:[[李建中]]《[[同年帖]]》页和《[[贵宅帖]]》页,[[林逋]]《[[自书诗]]》卷,[[范仲淹]]《[[道服赞]]》卷,[[欧阳修]]《[[灼艾帖]]》卷,[[蔡襄]]《[[自书诗]]》卷,[[文彦博]]《[[三帖卷]]》,[[苏轼]]《[[新岁展庆帖]]》卷和《[[人来得书帖]]》卷,[[黄庭坚]]《[[诸上座帖]]》卷,[[米芾]]《[[向太后挽词帖]]》页和《[[苕溪诗]]》卷,[[薛绍彭]]《[[大年帖]]》页,[[吴琚]]《[[寿父帖]]》页,[[吴说]]《[[门内帖]]》页,[[陆游]]《[[自书诗]]》卷,[[朱熹]]《[[城南唱和诗]]》卷,[[张即之]]《[[佛遗教经卷]]》,[[文天祥]]《[[上宏斋帖]]》卷。 *元:故宫博物院元代法书收藏在国内外博物馆中名列前茅,比如[[赵孟頫]]的上碑墨迹存世仅11件,故宫博物院独占4件,而[[鲜于枢]]唯一楷书和[[邓文原]]唯一长卷亦存于此。重要藏品有: :赵孟頫《[[帝师胆巴碑]]》卷,鲜于枢《[[杜工部行次昭陵诗]]》卷和《[[道德经]]》卷,邓文原《[[急就章]]》卷,[[康里巎巎]]《[[谪龙说]]》卷,[[杨维桢]]《[[城南唱和诗|张南轩城南唱和诗]]》卷,[[周伯琦]]《[[朱德润墓志铭]]》卷,[[俞和]]《[[临定武褉帖]]》。 *明清:明清书法收藏较为系统全面,帖学、碑学、[[台阁体]]、文人字、画家书的各个流派和代表书家皆有收藏,清代宫廷书法收藏独占优势。仅选取被收入《中国文物定级图典(一级品·上卷)》、可以作为一级文物评定标准的明清书法作品如下: :[[宋克]]《[[急就章]]》卷,[[宋广]]《[[风入松词]]》轴,[[解缙]]《[[自书诗]]》卷,[[陈献章]]《[[大头虾说]]》轴,[[祝允明]]《[[歌风台诗]]》卷,[[文徵明]]《[[十札册]]》,[[王守仁]]《[[龙江留别诗]]》,[[董其昌]]《[[浚路马湖记]]》卷,[[傅山]]《[[草书孟诗]]》卷。 === 陶瓷 === 共计收藏有35万件,一级品1100多件,二级品约5.6万件,从全国110多个窑口所采集的3万余片陶瓷标本。以及新石器时代彩陶、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瓷器、清代嘉庆至宣统官窑瓷器、历代民窑瓷器以及古陶瓷窑址标本等均有丰富的收藏。 著名的有: *宋 [[汝窑]]三足樽、[[哥窑]]鱼耳炉、[[官窑]]弦纹瓶、[[钧窑]]月白釉出戟尊、[[龙泉窑]]青釉凤耳瓶、[[定窑]]孩儿枕. *元 蓝釉白龙纹盘. *明 [[青花]]压手杯、青花梵文出戟盖罐、鬥彩鸡缸杯、黄釉描金双兽耳罐、五彩镂空云凤纹瓶. *清 紫红地珐琅彩缠枝莲纹瓶、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各色釉彩大瓶. === 青铜器 === 馆藏历代铜器1.5万余件,其中先秦青铜器约1万件,有铭文的1600余件,是国内外收藏中国青铜器数量最多的博物馆。另外有历代货币1万余枚、铜镜4000面、印押1万余件。著名的有西周[[师旂鼎]]、春秋[[能原鎛]]。 === 工艺类藏品 === 收藏有玉器28461件。漆器、珐琅、玻璃、金银器、竹木牙角雕刻,以及笔墨纸砚等,共计101355件。此外,还收藏盆景1442件,匏器590件。著名的有:“[[大禹治水]]”玉山。 === 宫廷类文物 === 从代表皇权的典制文物到皇家日常生活用品文物,无所不藏。例如清代玉玺“二十五宝”;反映清代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天文仪器、钟表等;并且还收藏有大量萨满教与藏传佛教的法器、祭器、造像、唐卡等,还完整地保存了宫廷中一些藏传佛教及道教殿堂的原状。 === 图书典籍 === 收藏有存数量不多的宋元版书(多已调拨给[[中国国家图书馆]]);现存的明清抄、刻本,品种、数量众多,包括内府修书馆的稿本,呈请皇帝御览、待刻之书的定本,从未发刻的清代满、蒙、汉文典籍,便于皇帝阅览的各式书册,以及为宫内外殿堂陈设而特制的各种赏玩性书册。此外还有翰林学士、词臣自撰的未刊行书籍,各地藏书家进呈之书;一大批宫中戏本和档案;帝后服饰和器物小样、“样式雷”建筑图样([[燙樣]])、舆图等特藏文献,等等,以上共约19.5万册(件)。另有20余万块精美的武英殿“殿本”的原刻书版。 == 展馆 == [[北京故宫|紫禁城]]内及[[端门]]的展馆有: *宫廷原状陈列:[[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养心殿]](包括后寝殿、体顺堂、东围房)、[[太极殿]](包括体元殿)、[[长春宫]]、[[翊坤宫]](包括体和殿)、[[储秀宫]](包括丽景轩)、[[咸福宫]](包括[[同道堂]])、[[咸若馆]]、[[寿康宫]](包括后殿)、[[文渊阁]]、[[皇极殿]]、[[宁寿宫]](部分)。 *专馆: **故宫博物院书画馆:[[文华殿]]区([[文华殿]]、主敬殿、本仁殿、集义殿) **故宫博物院陶瓷馆:[[武英殿]]区([[武英殿]]、敬思殿、凝道殿、焕章殿) **故宫博物院古建筑馆:[[东华门]](“古建筑设计意匠”专题展)、午门至东华门段城墙、东南角楼(“古建筑木结构”专题展)及銮仪卫旧址(“古建筑石作与保护”专题展) **故宫博物院雕塑馆:[[慈宁宫]]、[[大佛堂]](佛堂造像馆)、慈宁宫西庑(砖石画像馆、汉唐陶俑馆)、慈宁宫东庑(修德白石馆) **故宫博物院捐献馆:[[景仁宫]]及后殿(常设展览为“捐献文物精品展”) **故宫博物院青铜器馆:[[承乾宫]]及后殿、[[永和宫]]及同顺斋(永和宫后殿) **故宫博物院玉器馆:[[钟粹宫]]及后殿 **故宫博物院金银器馆:[[景阳宫]]及御书房(景阳宫后殿) **故宫博物院钟表馆:[[奉先殿]]及后殿 **故宫博物院武备馆:[[箭亭]] **故宫博物院珍宝馆:[[宁寿宫]]区([[皇极殿]]西庑房、部分东庑房、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 **故宫博物院石鼓馆:[[宁寿宫]] **故宫博物院戏曲馆:[[畅音阁]]、[[阅是楼]] **故宫博物院院史馆:[[宝蕴楼]] **故宫博物院数字馆:[[端门]] **故宫文化创意馆徽派传统工艺馆:[[保和殿]]东庑 *展厅: **午门及东西雁翅楼展厅:[[午门]]及东西雁翅楼 **永寿宫展厅:[[永寿宫]]及后殿 **斋宫展厅:[[斋宫 (北京故宫)|斋宫]]、诚肃殿 **古陶瓷研究中心:[[延禧宫]]西配楼 **古书画研究中心:[[延禧宫]]东配楼 **神武门展厅:[[神武门]] *常设展览: **营造之道——紫禁城建筑艺术展:东南角楼、[[銮仪卫]]、[[东华门]] **清宫卤簿仪仗展:[[太和门]]西庑(暂闭) **皇朝礼乐展:[[弘义阁]](暂闭) **天府永藏展:[[保和殿]]西庑及西北崇楼(已闭展) **宫阙述往展:[[保和殿]]东庑(已闭展) **清代军机处史料展:[[乾清门]]广场西北隅值房([[军机处]]等用房) **天子万年——清代万寿庆典展:[[乾清宫]]西庑 **龙凤呈祥——清帝大婚庆典展:[[乾清宫]]东庑 **皇家电话局展:绥福殿([[储秀宫]]西配殿) **溥仪生活展:[[丽景轩]]([[储秀宫]]后殿) **慈禧垂帘听政史料展:[[咸福宫]]及同道堂(咸福宫后殿)(暂闭) **庆隆尊养——崇庆皇太后专题展:[[寿康宫]]东西庑展厅 **箭亭武备展:[[箭亭]] **捐献文物精品展:[[景仁宫]]及后殿 *用于外事接待及学术研究的展览: **[[漱芳斋]]及[[重华宫]]区域:陈列各类家具陈设及文物601件。 **[[倦勤斋]]:陈列各类家具陈设及文物56件。 **[[中正殿]]:陈列佛经、佛像、佛塔、唐卡、祭法器等佛教文物150件。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2 中國建築]]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故宫博物院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