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176.20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故乡会宁的端午习俗(党小娟) 的原始碼
←
故乡会宁的端午习俗(党小娟)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故乡会宁的端午习俗'''<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8304251/pexels-photo-18304251.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1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故乡会宁的端午习俗》'''是[[中国]]当代作家党小娟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故乡会宁的端午习俗=== 今年的端午节已过,但是因着对故乡端午节的怀念,去年的念想转眼拖到了今年,如果再不写点儿什么,感觉给自己没法交代了,顺便给心里牵挂的这么一个事儿做个完结,所以想在这里说说故乡的一些端午习俗。 荷包(也叫香包) 话说前些日子临近端午,满大街的荷包高挑着各色的花型和式样,在夏日的清风中慢慢摇曳,散发着香草的淡淡的清香味儿,吸引人们驻足观看。 对于荷包,我们小时候叫做香包的东西,每临近端午的时候,我妈妈都会给我们做(俗叫chu)香包,通常是拿纯一色或者花色的绸布,先剪好布块,用两块一样大小的布料缝个小兜,给里面装上棉花,重点在于棉花里面包上薰黄(一种香料),然后在快缝完的时候把布兜翻过来,再给封口两侧缝上花叶,侧面和底下再配上流苏,一个漂亮的荷包就做成了,荷包还有别的缝制方法,这只是其中一种。好多荷包都是心形和生肖的,为的是过节挂在小孩身上图个吉利。等我妈妈做好后,就会给我和弟弟一人戴上一个,闻着香香的香草味,把玩着荷包俊俏的样子,甭提有多高兴了!如今的荷包花样繁多,十二生肖的什么的都有,香囊和香袋都有,但是价格也不菲呢,一问才知道小的少则八块,大的十几块,二三十的都有,就看你需要什么样子的了。我顺便挑拣几个长得耐看的拿起来闻闻、摸摸,有的香香的,有的没味儿。对我来说,因着小时候的故乡情节,觉得荷包就主打一个字“香”,当然是外表精致的前提下得有香味儿,不然再漂亮的荷包,那都是有失灵魂的。 花线(俗称花花线) 花线,端午节的另一个灵魂物件,活蹦乱跳的小孩子们在前一天被告知要过“五月五”了,就会央求妈妈给他们手腕绑上花花线。通常,我妈妈不顾忙完一天活的疲惫,带着孩子们对她充满期待的眼神和满心的爱意,从自己的嫁妆箱里找出已有的花花线,用红的、黄的、蓝的、绿的、水红的、玫红的等等彩色花线中,各取一样,放在她那灵巧的双手中间,只轻轻一搓,不一会儿,一条长长的花花绳就成了。于是,妈妈给弟弟的小胖手腕戴上一截,然后给我的小胳膊挽上一截,我们两个顿时像得了宝物似的,开心地蹦跶着感觉像过年了一样。 花花线的作用除了看着好看以外,也是为了避邪。 插香柳(柳枝) 小时候,在端午节当天清晨,父亲会从柳树上折下来一枝柳条,插到我家大门上,据说插柳枝和香柳(有的地方是沙柳)也是为了驱邪避虫,还有预告天气状况的。 这个柳枝一插就是好几天,犹如过年的门神“秦琼”和“敬德”那二人一般,插上能把门给看住,从此以后家宅安详无事,直到柳枝已经干枯,叶子在风中被吹得飘零了,我们才会恋恋不舍地把它从门上取将下来,寓意它的守门“看家”作用已经发挥完毕。 甜醅 端午节还有一项重要的美食,那就是甜醅子,我曾经无数次想过,小[[时候]],妈妈怎么就像[[能量]]源泉一样,被农活和家务牵绊住的妈妈,怎么会在一瞬间就想起要过节了?就算再忙再累也会给我们[[准备]]过节,小时候总感觉妈妈很[[神奇]],[[长大]]后,才知道妈妈是肩担着对我们的责任,和对我们的爱,所以任何节日她都会给我们满满的过节仪式感,无论忙与否,无论物资匮乏与否。煮甜胚子也是这样一种节日的美食仪式。每次做甜醅之前,妈妈都要提前量好要做的莜麦,并捡拾干净,之后装在袋子里使劲甩打,为的是脱掉莜麦身上的小白毛,让甜醅吃起来口感更好。甩打几十分钟后,原本有点黄色的莜麦开始变白,然后用水淘干净,再在大锅里加入水进行烧煮,在大火相攻下,一个个莜麦喝饱了水分,变成了果肉饱满的种子。妈妈就用笊离捞出锅来晾一晾,直到莜麦温热的[[时候]],拌入酒曲,装入大瓦盆,盖上盖子放到炕上,再给它捂上幸福的大被子,在经过七十二小时的发酵后,妈妈会揭开盖子尝尝口味,有点甜的甜醅就是做成功了的美食。 在炎热的夏天,盛一小碗甜醅,吃起来冰冰凉凉的[[感觉]]真是美味无比,那是有关端午节[[美丽]]的回味。 固角(中等圆饼) 小孩对节日的期待,莫过于穿好看的衣服和吃好吃的[[美食]],除了上面的一些习俗外,我妈妈会给我和弟弟烙个圆圆的香饼,我妈妈说叫“固角(jue)”,姑且就就用这俩字代替,因为音译是这样。这个固角是用发了的面,放入碱面和好以后,擀的时候加入胡麻油和苦豆粉,再继续擀成不大不小的中等饼子,放在锅里加中火烙熟,妈妈满怀爱心地给我和弟弟一人烙一个,我们捧着刚出锅的饼子,小心翼翼地边倒腾换手边趁热就吃,幸福大概填满了我们的胃蕾,妈妈给我们的仪式感太强了,所以每到过节前就充满了期待——那份满含母爱的期待。 爬高高山 我们家乡的[[端午]]节除了戴配饰,吃[[食物]],还有一个[[仪式]],就是一两个大人领着一帮孩子们在端午这天爬山,爬我们家乡的高高山。我们的高高山坐落在我们村的东山上,我[[认为]]是我们村子海拔最高的[[地方]]。那里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尖尖的土包,坐在上面可以俯视村子的全貌,只不过那个土包上好多[[时候]]有黄蜂巢穴在上面筑着,所以我们不敢轻易爬上去,只能在跟前围走一圈,娃娃们在一起的欢声笑语和幼稚的歌声胜过了过节和过什么节这些在我们当时看来还不太会思考的[[事情]],倒是攀比谁的花花线更好看,谁的荷包更漂亮,谁吃的固角更圆更香才是我们更实实在在关心的事情。或许端午节这天奔走攀爬高高山也是一种过节的仪式感哦!<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0728148 个人图书馆网]</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故乡会宁的端午习俗(党小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