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57.14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探秘老北京内城西北角之谜 的原始碼
←
探秘老北京内城西北角之谜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故宫西北角之谜</big>''' |- |<center><img src=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21010/16275d30345d4c66b63db8c83c0939f1.jpeg width="285"></center> <small>[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21010/16275d30345d4c66b63db8c83c0939f1.jpeg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align= light| |} '''探秘老北京内城西北角之谜'''北京,在这个现代都市里除了高楼大厦和四通八达的城市道路之外还有一些今天依然壮丽雄伟的古代建筑。在这些古代建筑中,人们不光通过它们了解古代的文化,还从中发现了很多关于老北京城的未解之谜。<ref>[https://www.gugong.net/miwen/20063.html 探秘老北京内城西北角之谜 故宫历史网] </ref> 这些未解之谜存在于北京的[[中轴线]]]上,存在于朱红的城门上,存在于石像上,存在于胡同里,仿佛是古人给现代的人们出的一道破译古代文化的考题。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古城墙这道谜题。 这张地图是明代时期北京地图,在地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北京城由四个部分组成,位于最中间的是[[紫禁城]],紫禁城被皇城所包围,然后是居住着官僚和商人的内城。最后是外城,位于整个内城的南面,是普通老百姓居住的地方。 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将内城皇城和外城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左右对称的严肃格局,显现出古代都城森严的等级制度和皇权至上的思想观念。 但是我们仔细观察这张地图就会发现,北京古城的内城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它的东北、西南、东南角都呈直角,偏偏到了西北角却是一个抹角,要说四角缺掉一角,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但是这个缺角放到北京城的内城上,就非同寻常了。 这要从两个方面说起,一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注重建筑的“至中至正”,凡事讲究规矩方正,建筑更加如此。从北京老百姓居住的四合院,供奉神灵的庙宇到皇帝居住的皇宫,讲求的是天圆地方的全封闭式格局。 所有的建筑按照主次整齐排列,形成一个规矩的四方形,房屋建筑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作为都城的城市建筑了,这是《周礼·考工记》中记载的周王城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整个周王城方方正正,皇宫位于城市的正中心,九经九纬的城市道路,更加强化了城市的方正对 这个周王城后来成为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一个典范,如三国时期曹操建的邺城,古代的开封城都遵循了周王城的建城思想。 北京城作为都城己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了,从金中都到元大都,都是严格地遵循了中国古代建筑理念,整个城市方正如印,东西对称,这充分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对都城“至中至正”的重视。 另一方面,明代重修北京城,是在一个特殊政治背景下进行的,似乎容不得在建筑造型上出现偏差。1403年,明朝的第三个皇帝朱棣,正式启用永乐作为自己的年号。永乐元年,明朝的首都还在南京,北京城当时还只是朝廷的一个人烟稀少的布政司,经过了战火之后,早已没有了元大都时候的繁华热闹,但那里却是朱棣的旧部,从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出,1403年的朱棣,处于一个微妙的环境中。因为他的皇位是从自己的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取的,但建文帝此时下落不明,成为朱棣心中的一块心病,此后一次上朝,朱棣差点被御史大夫景清刺杀,这些因素或许成为朱棣迁都北京的动力。1409年,朱棣宣布迁都北京。 迁都的前提是对北京城的改造,这次改造经过了提前的规划,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我们可以想象因为迁都的特殊历史背景,明成祖朱棣在都城的改造中,会特别地重视建筑的模式,以表示自己皇位的正统,而这个正统根据历代都城建筑的特点,就是体现在建筑的“至中至正”上,更何况北京城的改造是在号称“方正如印”的元大都的基础上进行的。 公元1420年,作为国都的北京城,终于初现模样,建筑之初北京只有今天的内城,然而这个内城却并不是方方正正的,它的西北角出现了一个不对称的抹角,我们有理由相信,任何一个改造北京城的建筑者都不敢随意将北京城建筑成一个“不正”的都城。 那么,在重视皇权至上至中至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为什么经过了提前规划和十几年改造的北京城内城会在西北角形成一个抹角呢? 关于北京内城西北角抹角之谜,在民间有一个流传已久的传说,这个传说,通过拉洋片的艺人口口相传:想当初,刘伯温呐,他把这个北京来修啦,这修的是那里九外七皇城四,在后门外,修下了钟鼓二楼,日落昆仑,钟鼓就响了。 这个事故说的是燕王朱棣改造北京城时,命令刘伯温和姚广孝设计北京城的图样,他们俩在设计的时候,不知何故眼前都出现了哪吒的模样,于是两个人就都各自照着画了,姚广孝画到最后,正好吹来了一阵风,把哪吒的衣襟掀起了一块,他也就随手画了下来,到后来建城的时候,燕王下令说:东城按照刘伯温画的图建,西城则照姚广孝画的图建,而姚广孝画的被风吹起的衣襟,正好就是城西北角,从德胜门到西直门往里斜的那一块。于是,北京城内城西北角从此就成了一个抹角,北京城也因此被称为八臂那吒城。 而另一种传说就更为神奇了,据说明代建筑北城墙时,西北角一开始修建为直角,但不知何故,屡建屡塌,前后百年间不知道修建了多少次,后来出于无奈,最后只好建为斜角。我们知道在古代人们对不能够解释的事情,往往赋予神秘的色彩。所以这样的奇幻传说并不能说明北京古城墙西北角抹角形成的真正原因。但是这样的传说,恰恰说明了北京城内城不是方正对称。 不过,古老的传说故事,对今天我们探索北京内城西北角抹角并不是毫无用处。一些地质专家根据传说中提到古城墙屡建屡塌,联想到西北角修建成抹角是不是和北京的地质结构有关系? 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里氏7.8级的大地震,一座拥有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瞬间被夷为平地,和唐山直线距离只有138公里的北京市在那天夜里也感觉到了明显的震感。 地震时德胜门箭楼房檐脱落,北京展览馆塔顶红星震落。事实上,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处于华北主要地震区阴山——燕山地震带的中段,和唐山在地震地质图上属于同一个地震带。 历史上,北京市和其周边地区也曾多次发生地震,其中以1679年发生在平谷一带的“平谷三河大地震”最为强烈,震级达到了里氏8.0级,其它地区例如大兴、通县都曾经有过六级以上的地震,在市区也曾经有五级到六级多的地震。 从这张北京市地震断裂带分布图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条名为车公庄——德胜门断裂带的地震断裂带,正好从北京内城西北角旁边穿过,有专家将内城北城墙和西城墙延伸成为一个直角,城墙就正好在车公庄——德胜门这条地震断裂带上。由此,他们推断,城墙西北角最初修筑时很可能也是建成直角的,但由于受到北京地质活动的影响。后来人们就顺着地震断裂带将西北角城墙修成了抹角。 但是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同,一些细心的专家在仔细观察了老北京地图之后,发现北京内城除了在西北角有一个抹角之外,它的东南角还有一点点不平整,这两个对称的现象,让人联想到了中国的一个古老的说法:“天塌西北,地陷东南”。 在远古时代,人们在长期观察自然的时候,发现用肉眼仰望天空,西北方向的星辰看起来比东南方向的更多,而地面上的河水,都是自西北流向东南,于是古人认为天空向西北方向倾斜,而地面向东南方向倾斜。《山海经》一书中甚至记载了有关这个说法的另一个来由,传说盘古开辟了天地后,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之间发生了一场大战,共工大败,恼羞成怒地将支撑天西北方向的不周山撞断,于是整个天空向西北方向倾斜。而地面向东南方向倾斜,从此就有了“天塌西北,地陷东南”的说法,所以有专家认为在明代重修北京城的时候,修建者故意在西北角留了一个缺口,这个缺口就叫做天缺口,而这个“天缺口”将会给明代皇帝带来无尽的财富和运气。于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北京内城西北角就呈现出了一个抹角。 内城西北角为什么修成抹角,上百年来人们一直为此争论不休,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城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改造,这次改造,将老北京的古城墙基本完全拆除,被修成抹角的西北角城墙,也永远退出了人们的视线,以至于今天我们已经看不见老北京古城墙的原貌。 但是城墙虽然拆除了,可老古城和老城墙给今天留下的文化遗产并没有因此消失。关于北京内城西北角抹角之谜的争论仍然在继续。 一部分专家认为,当初城墙是按矩形设计的,工程设计师们千方百计地想把矩形图案的对角线,交在故宫的金銮殿上,以表示皇帝至高无上的中心地位。但由于技术原因,最终这个对角线还是偏离了金銮殿,修建者们为避免杀身之祸,只好将内城去掉一角,形成了北京城内城的西北角抹角。 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 有专家试着将修成抹角的内城各个角连接起来,但它的交叉点都不在金銮殿 而将内城对角线连在一起,对角线的交叉点正好在全城的最高点景山上, 将西直门和外城东南角连成一条直线,东直门和外城西南角连成一条直线,两条直线的交点又正好在天安门上。 北京内城的规划究竟是不是为了取悦皇上却弄巧成拙,我们也不得而知。但这两个交点是巧合还是建筑者故意如此规划的呢?如果是故意如此规划,那么建筑者还会犯下内城对角线无法正确地交汇在[[金銮殿]]上的错误吗? 何况早在明代之前,中国的天文学和数学就已经非常发达,在距今4000年前的夏朝时代,人们已经利用天干地支相配的办法进行日月的计算,甚至在古老的甲骨文中就有冬至日的记载。 到了[[元代]],人们通过观星台就可以准确地测定夏至、冬至等季节的日期,地动仪曾经成功地测出几千里外的大地震,而浑天仪可以在任何时候观测到各个行星的位置。如此看来,明代建造者,在规划修建北京城的时候,因为技术的原因,使得内城对角线不能交叉在金銮殿上,于是将北京内城西北角,修成抹角的说法还有待考证。 对于北京内城西北角为什么会形成一个抹角,还有其他的说法。 有的专家从北京的修建开始寻找答案。1409年,朱棣宣布迁都北京。负责北京城大修的人名为徐达,是当时的大将军,而大修北京城有两个用意,一个要在改造新城的过程中对前朝政权进行压制;二是要防御当时退回北方但仍然对北京城构成威胁的蒙古大军。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进行大修的,徐达认为原来元大都旧址上北边的城垣太广阔了,不便于防守蒙古大军。于是他就放弃了比较空旷的北部,将城垣向南移动了五里。并且加修了一道新的城垣,形成今天老北京的轮廓。 城市南移修筑城垣时,地面的情况也在发生着变化,规划元大都的时候,城市的四角都在平坦的陆地上,整个城市也根据规划修建成规矩的方形,而在明代大修北京城的时候,它的西北角城墙就正好跨越了积水潭。 由此,有专家提出,积水潭有可能是导致北京城内城西北角形成抹角的原因。 [[积水潭]],它位于西直门到德胜门一带,现在已经成为人们休闲锻炼的地方。专家们认为,在元明代两个朝代,积水潭的深度和宽度远远超过现在的积水潭。北京内城西北城墙在跨越积水潭的时候,势必受到积水潭地形的制约。说到这里,我们必须要回顾一下关于积水潭的历史。 早在元代初年,元大都开始设计修建的时候,当时的学者郭守敬接受了建立元大都内部水系的任务,用以解决南方粮食和货物运输到元大都的问题。但是当时京杭大运河的最北端只到今天通州区的张家湾,大量物资无法通过水路直达都城。郭守敬考察了元大都周围水系的状况之后。从昌平东南的白浮泉引水西行,从今天的西直门北关进入元大都城,最后注入积水潭。使积水潭的水量和深度足以满足大型货船的停泊。然后以积水潭为起点开凿了连接大运河和积水潭的通惠河,这样堆积到通州的货物就可以顺水路直达元大都的城市中央了。 通惠河开通之后,积水潭千帆汇聚,热闹非凡,贸易往来不绝,已经成为元大都的商业中心之一,它的深度和水面面积早已不是今天的积水潭能够比较的了。 专家们认为到了明代重修北京城的时候,徐达放弃元大都北城,而将整个城市南移五里,这样一来,西北角的城墙就正好跨越了积水潭。 当时的积水潭虽然已经没有了元大都时候的繁华,但想要跨越积水潭修建城墙,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后修建者们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方式选择了积水潭水面最窄的地方修建城墙。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北京城内城西北角的抹角。 究竟北京内城西北角修成抹角的原因是不是因为要跨越积水潭,因为史书没有记载,这也只能是专家们的一种推测,但是通过探寻老北京城给我们留下的未解之谜,我们同样也实现了一次和古代文明的对话,相信通过这样的对话,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人留下的灿烂文明。<ref>[https://history.sohu.com/a/591509692_121164423 北京故宫为何西北角缺了一块?有一种说法太邪门,原因至今还是谜 搜狐网]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30 中國文化史]]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探秘老北京内城西北角之谜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