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7.183.2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我眼中的喀什(高素杰) 的原始碼
←
我眼中的喀什(高素杰)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我眼中的喀什'''<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8688773/pexels-photo-18688773.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我眼中的喀什》'''是[[中国]]当代作家高素杰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我眼中的喀什=== 内蒙赤峰现在已是秋风萧萧!前几日早早地就给新疆的女儿邮寄了秋装和冬装。 一晃,女儿已经在那里工作了三个多月。 还是在今年八月下旬陪女儿去的新疆喀什。 新疆在我的印象中是哈密瓜,是甜葡萄,是高鼻深目,肤白貌美的俊男靓女,是冬不拉弹奏的音符和清脆手鼓敲起来的欢快,是女人随着音乐的旋律飞扬如波浪一样的裙,是四角帽下男人洋溢着欢快面庞里撩人的眼神;是那首歌里的“大阪城的石头硬又平啊,西瓜大又甜,那里来的姑娘辫子长呀,两只眼睛真[[漂亮]]……” 刚踏进这片土地,明晃晃的太阳迎头给你一个猝不及防的[[拥抱]],热辣辣地无遮无拦地砸在头上、身上,热啊! 天高地阔,湛蓝的天空,几缕不经意的白云优哉游哉。 喀什市是祖国西部边陲城市,古称疏勒,是历史上著名的“安西四镇”之一,是有二千年历史的古老城市,市区面积554.8平方公里,辖1个县级市、10个县、1个自治县;有4个街道办事处、28个镇、140个乡,辖六个乡,1个场。这都是没来之前查阅的资料。 一 喀什市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街道宽阔,开起车来撒欢跑的那种。建筑物多以[[民族]]风格居多,有欧式加中西合璧的风情,也有不少如内陆那种方格式的楼房。 入住一家宾馆,吃饱喝足出来闲逛。居民住宅区有超市,有路边的水果小摊贩。有哈密瓜,无花果,葡萄,西瓜,圣女果,有各种叫不上名的干果,看得人垂涎欲滴。 我几乎对所有水果都情有独钟。来到新疆得饕餮一番喽!先问了葡萄,又问了哈密瓜价格,奇怪,怎么盛产地还这么贵呢?疑惑中买了葡萄和哈密瓜,才知道人家告诉你的是一公斤价格,一公斤等于二市斤啊!当地维族土著,汉语基本都能听懂,但是说汉语不如自己的维族语言说得溜,咬腮帮子的感觉。听了一会儿解释才知道闹了个乌龙! 街上,虽说没有大都市般的人声鼎沸,没有想象中熙熙攘攘的人流,但慢生活节奏的状态,一片祥和的气氛。街边的超市,店铺,行政办公场所,在一定位置都有全副武装的防爆警察站岗。治安真好! 闲逛中看手机时间,发现已是22:00,有点恍惚!怎么还是白晃晃的大太阳?确定手机时间没错。原来新疆特殊的地理环境所致,日照[[时间]]14--16个小时。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以我吃货的角度想问题,怪不得新疆的水果甜呢! 二 出门在外,打的方便。所见到的士司机基本都是本土的。帅哥清廋,眉眼灵动;大叔健硕,络腮胡子比头发浓密;大多的妇女珠圆玉润,打扮得很精致。车上播放维吾尔族语言的歌曲,虽然不懂,但耳熟能详的欢快曲子能听出是《掀起你的盖头来》《新疆好》《我梦中的阿娜尔汗》,司机能听得懂汉语,但要让他回答你所提出的问题,他表述得就有点难,大部分靠猜。 [[熟悉]]了路途改乘公交。在喀什市新城区,站点是维汉双语标志。这回学乖了,不明白问长相如我这般的汉族人,交谈起来方便。 乘公交大巴的人挺多。年长维族女人着长裙,男人扣着四角无檐帽。大热天,年长的老头儿衣服领子还系得严实。青年男女倒如我们城市的年轻人一样,很休闲的服饰,牛仔裤居多。 新疆人面庞特质立体感,欧范。高鼻梁,深邃的眼睛,密密的长睫毛向上翘翘,忽闪忽闪的。眉毛漆黑,像戏剧人物插入鬓角。两眉之间眉头[[好象]]连一起,距离很近。维吾尔族有这样的风俗,从出生起就涂一种乌斯玛草,用它的汁涂眉毛。涂时把两眉心相连,以此[[希望]]长大之后离家近,心心相印! 新疆是盛产俊男靓女的地方。在路上,随处可见新疆本土青年男女,各个形象不输影视明星! 新疆女孩子细高挑身材,眉眼生动,个个都是美人坯子。我所见到那些当了妈妈以后,有的就变成俄罗斯大婶啦!丰乳肥臀,显得有重量;小伙儿成家不似年青那会儿清瘦。善饮,有了将军肚。 小孩儿长得如洋娃娃一般。乘公交能见到妈妈带着自己的宝宝。这不,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安静地坐在妈妈怀里,旁边儿,一位汉族大妈逗他,哟!真漂亮!稀罕人! 炎热的天气,车窗开着,身体汗津津的,空气中氤氲着一股若有若无的膻味,可能和当地饮食[[习惯]]有关吧。 下午溜达。看到一个维族中年男子用绳子拉一头体重壮实的羊,羊[[好像]]知道要成为牙祭,拼命后退,挣!就是不走。还是其他人帮助把羊套牢,帮他拽,拖着走,羊咩咩地叫引来不少笑呵呵的注目礼。听说这是为了庆祝古尔邦节,他们特有的节日,里面有一个传说[[故事]],那天宰牲。这节日他们要放假庆祝。 三 去喀什不得不提老城,素有“喀什的灵魂”之称。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那里有原汁原味的新疆特色。听导游介绍,老城有4.25平方公里,约有居民12.68万人;有国内最大的艾提尕清真寺,香妃墓;有上百年土木、砖木结构的民居,是中国唯一以伊斯兰为特色的迷宫式城市;有缸子肉和烤羊肉串,有手工作坊…… 还是架不住一骑红尘笑的诱惑,急切想体验黄沙漫漫天涯路的放恣。想领略沙漠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本次去沙漠有年轻的女伴儿,先选择去岳普湖县达瓦昆沙漠一日游。此风景区被称为中国沙漠风景旅游之乡,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上门接送的司机兼导游,是小型客车。司机是维族汉子,高个儿,我这中国妇女得仰头看他。地中海的头发,长年被紫外线晒的古铜脸,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语。途中都熟络了,一同前往的女孩来自三亚,那位背相机的大哥是深圳的摄影爱好者,另三位小伙子分别来自辽宁的不同城市,毕业后在本地工作。 车窗外,风景如蒙太奇,一闪是黄沙起伏,一闪又是如士兵般伫立的胡杨,有叫不上名字的树木,枝叶晒得泛白,努力向上生长着。 老司机了,超车速度挺快,车里播放节奏明快的维族音乐,几个小时的车程说说笑笑中不觉得寂寞。司机介绍,该风景区南依昆仑山,东与“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相连,被誉为“喀什的后花园”!市区离景区有110公里,景区有2万多亩达瓦昆湖泊,3万亩布力曼沙漠,有民族风情园。 到景区将近中午,陆陆续续车辆填满了停车位。 映入眼帘是如月牙般建筑的景区门,上面用维、汉两种文字书写公园名称。进入沙漠景区得有一段路,有常用那种电动小火车拉客人,有披红挂绿的高头大马车,铺着花红柳绿的毯子,车上是红幔帐的顶子,飘着明黄的麦穗。我们选乘的是马车。 几个人一前一后雇用两辆马车,赶车人策马扬鞭,嘱咐都坐稳啦!一声:驾!马车疾驶,车上播放那首著名的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让我看看你的脸,你的脸儿红又圆呀,好像那苹果到秋天……马蹄哒哒伴着清脆的马铃声,道路两旁的树木刷刷过,风一样的女子在车上颠簸,一路的尖叫和笑声。 还没过足坐马车的瘾,到地方啦! 原木搭建的大敞篷,原木的桌子凳子,热闹的游人,热情好客的商贩吆喝客人。 放眼看去,一面碧波荡漾,有汽艇、小船泛舟湖上;另一面是广阔无垠的茫茫大漠,有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视觉冲击力。中间是一条宽阔的沙子路犹如一条绸带在这打个结又分开。 我的家乡是内蒙,一直生活在城市,没机会在草原骑马驰骋,但见过马匹、毛驴,活生生的骆驼第一次见过。我还是首次骑素有“沙漠之舟”之称的骆驼。 大太阳地,一排骆驼,间隔半米左右距离,每个之间都有粗实绳子相连,像一堵墙一样安静,无论横排或是竖排的,站全是站,卧都是卧。 同车来的几位男士,已经毫不犹豫地随着大溜儿人马骑着骆驼消失在沙漠中。这拨儿人,我们两位女士犹豫中也下定决心——上!骆驼主人用他们的语言吆喝,把骆驼牵到跟前。骆驼缓缓地跪下,我们骑上去,稳稳的! 骆驼背上是用钢筋围成的圈椅,铺着鲜艳的毯子,用手轻轻摸一下温暖的驼峰,扶着前面的铁扶手,另一只手打着遮阳伞。妥啦! 骆驼站起,晃晃悠悠如在摇篮一般。 沙丘连绵起伏,太阳一如既往热辣,晒得你无处躲藏,男士有的用三角巾遮面,戴遮阳帽,有江湖大侠的味道。女士有的蒙一块长纱巾,有的墨镜、帽子一股脑全副武装。网络时代,拍照和视频是必不可少啦!诗和远方就在这里吗?! 喧嚣过后就是寂静。一骑驼队行驶在沙海中,如一叶扁舟,满目的沙漠涌动,与天相连。给人一种辽阔、壮丽而又浩渺之感,不由得心生豪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看过影视作品,那种骑骆驼的侠客,暮色中呈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剪影,美成一帧画!当你真切地在沙漠中,那种无可言说的壮美,掺杂着一种悲凉的滋味。身处其中,感到自己的渺小。 新疆虽有雪域冰川,有神秘景色喀纳斯,有花果飘香,有奇珍异景;有花鼓传唱,有西域文化的底蕴,有独特的民族风情,无论你经过怎样让你心动的风景,一定要在沙漠中经过一番洗礼。茫茫沙漠,你那棵在大都市钢筋水泥般包裹的心灵会有所触动,你孤独的心灵会因为在不见人烟的沙漠中,望见远方驼队向你走来而焕发出一种内心的欢喜。快乐竟如此简单! 碧空如洗,驼铃渐近,一队“返航”的驼队向我们“驶来”,远远地我们就相互雀跃。走近了,两队的骆驼竟也打着响鼻打招呼,大家“嗨”声不断,好热情,有种经历过了的那种亲近感。 两队驼队相对而过的剪影,被摄影师拍成了一幅画。 一路的白沙漫漫,一路的热浪滔天,一路的感慨。 大约40多分钟的路途才到达山顶。牵驼人是一对中年男女,特有的高原红脸膛,男人在骆驼前,头上紧扣四角新疆帽;女人在骆驼尾,裹着一个暗格头巾,脚下是滚热的沙子。据说旅游旺季一天得接待上百名游客。 和他们聊几句,汉语说得不利索,但能听明白。他们和景区签合同,骆驼都是自家的,骆驼就是家里的一员。 我穿着长裙,打的遮阳伞盖不住小腿,同行女孩子更是一身短打扮,时不时从背包里拿防晒喷雾往胳膊、大腿喷,向导就呲牙一笑,眼角菊花开放。好像在说,这么不禁晒呢! 山顶飘扬的红旗,那是我们目的地。 胜利到达!牵驼人拽着头驼的绳子,吆喝几声。一行骆驼都乖乖听话,前腿屈膝,后腿跪下,身体整个卧下,平稳着陆。 一片欢呼声。踩上沙子,一股热流涌上来,索性脱了鞋,热得惬意!放眼望云,碧空下缠绵的沙海蜿蜒曲折,大漠深处的沙丘之巅如水墨画般清淡,偶尔也有几簇绿色的沙柳,有几枝轻描淡写的枯矮树桩;回头一望,还有一弯亮晶晶的丝带犹如给沙漠镶了一条银边,那是与沙漠比邻的达瓦昆湖;远处,随风飘来飙车滑沙的叫喊。 游客自由活动。小朋友大呼小叫,成年人也挺放纵,有的手成喇叭状高喊,有的索性躺在地上,有的站在红旗下做出胜利的姿势摆拍,有的趟下沙丘向沙海深入探险,变成一个焦点,导游大声喊:大家不要走远喽! 手里抓起一把沙子,扬起来,留下沙的味道——是人在孤独时升腾起那种依靠,是内心的一种渴望。每一粒沙都是水的前世吗?!追逐着却又分离,彼此把依恋藏匿;水褪去了,岸上是沙的痕迹,浪涌上来,沙还是在那里静静守候。真不知道自己是属于水还是沙?! 置身于茫茫大漠,你的弱小,你的无助,你心里的空荡荡都告诉你,无论你生活得多么优渥或是怎样的不堪,置身于沙漠之中你不值得一提! 兜起裙子,滑沙下去,再向上卯足劲儿攀登。爽! 眼前的骆驼都有序地卧着,任凭毒辣的太阳曝晒也无怨无悔,心疼!摸一下我骑的那头骆驼头,它不躲闪。忽然有个新发现,骆驼都是双眼皮,睫毛密又长。想给骆驼补充下能量,拿着瓶子在骆驼嘴几次试探喂水,都没成功。把水给牵驼的妇女,她嘀咕几句听不懂的话,把水浇在骆驼头上。很不解!游客中一位男士解释,说骆驼颇能忍饥耐渴,每饮足一次水,可数日不喝水,仍能在炎热、干旱的沙漠活动。它不似别的牲畜,不是随时随地喂吃喂喝的。 这点我也略知一二,在网上查过,驼峰能储存七天的食物能量。但是在这种天气,就想给它遮遮阳,犒劳一下它,有句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为何不把孺子牛改成吃苦耐劳的骆驼呢?思想跑远喽! 意犹未尽,导游就组织下山。 下山的途中遇到骑驼上山的游客,大家仿佛一个战壕的战友,做击掌状打招呼。 我们这批游客男士多,跟在我身后的骆驼步伐走得急,不像其他的骆驼那样隔开一定距离,我抬手就能摸着它的头,喘着的粗气喷在我腿肚上。骑驼的是位壮年汉子,他说,这骆驼年龄大了,他太重了,不如选个年轻一点的骆驼骑。我忙挺直腰身,紧紧身体想让自己轻下来,免得我的骆驼受累! [[终于]]到了营地。这一去一回有二个多小时,曝晒得难受,坐着也累,走到凉亭歇息。那些骆驼还在大太阳地晒着,等待下一拨游客,不明白主人怎么不给骆驼搭个凉棚。没人解释!心底升腾起一种怜爱,骆驼天生为沙漠而生,虽然做为旅游项目,此后再也不想骑它了,心疼! 今天的午饭我就吃“沙朗刀克”。大家排队等着。只见维族小伙的手上下翻飞,跟前如水桶一样的锅,边上是一块厚重透明的冰块。据说,冰块取自天山雪水流入河面结冰而成。维族小伙先用冰铲将冰块铲下半碗,再加入半碗土制酸奶,倒入少许蜂蜜,将其混合搅拌后,将碗中食品像厨师颠勺一样,高高扬起犹如一线冰川,反复数次,然后再加入新鲜的石榴汁、红枣汁和少许奶酪。秀的不仅是技艺!这样一杯营养又美味的沙朗刀克就制作好了。 这是我在喀什吃得最酣畅淋漓的一顿特色午饭! 喀什的[[早晨]]应该从几点开始呢?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早晨7:00的大街静悄悄。洒水车洒过的街道,空气中难得的湿润,一切都那么安静,偶尔有晨练的人三三两两走过。喀什工作时间和内陆一样七小时工作制,一般的事业单位夏季是早晨九点半才上班,晚上八点下班。我们看似[[时间]]晚,但晚上22点左右和我们内陆城市下午三、四点钟,一样明晃晃的太阳。贼亮! 起得早,看女儿睡得沉,没有打扰她,该嘱咐的提前都嘱咐好了。 在踏上飞机那一刻,想到下次来喀什一定先去老城。感受穿越千年历史的美妙;看千年不倒的胡杨,看喀纳斯颜色变幻的湖水,看天山天池、五彩滩;去农家小院摘葡萄、吃哈密瓜,品尝窝窝馕…… 无论怎样的高原风光诱惑,对新疆念念不忘的是我的女儿,是当地的老师,喀什也是我另一个家! <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aspx?userid=70840274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高素杰,汉族,60年代生人。1987年开始创作,在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多篇。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我眼中的喀什(高素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