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7.171.11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忆掮杆吊水浇农田(刘德功) 的原始碼
←
忆掮杆吊水浇农田(刘德功)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忆掮杆吊水浇农田'''<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4342007/pexels-photo-14342007.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1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忆掮杆吊水浇农田》'''是[[中国]]当代作家刘德功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忆掮杆吊水浇农田=== 上世纪中叶,中国农民千方百计搞农业生产,目的就是能够吃饱肚子,少忍饥受饿。记得我于1961年初冬辍学后,就直接参与了生产自救逃荒去内蒙。我跟着我的一个表哥不带一分钱,不带粒粮,赤手空拳上了路。一早动身,表兄弟俩步行走到蟒盖兔二层圪台堂兄家吃了一顿黑豆糁子和菜饭,稍事休息便动身。 太阳下山了,我俩还在向北行进。半夜好像是走在一个叫旦合庙的旁边。表哥说这里离庙不太远,有块土豆地,好像是蒙人种的地。咱只能用手摸上几颗土豆走在偏远点的地方烧得吃上几颗土豆填饱肚子再说吧!我俩便小心翼翼进入土豆地里伸手边挖边摸每人弄到五颗生土豆,每人一只手握着两三颗土豆走出土豆地。大约走了5里路后,表哥说咱用火点着柴火烧得吃这几颗土豆吧!我们把土豆放下,动手拣干柴。那里是个大沙蒿林,干沙蒿很好找,刚一会儿,每人就拣好一小抱。两人放在一起就可以烧火烤吃土豆了。表哥用一把软点的干柴,一划火柴就燃着了。烧了一会儿,见有了过火渣灰后就把土豆埋进去。约半个多钟头,用沙柳棍子往开一拔,拔出来两颗后,表哥说:能吃了,吃罢。我俩就一人先抓了一颗吹了几口灰土,在鞋底上嗑了几下,没灰尘了,便用口啃吃。嗬!好香噢!把几个土豆几口就吃光了,觉得还想吃,可是再没有了。表哥说:“咱就在这睡吧,把拿的烂皮袄盖在身上,小心着凉。”我往倒一睡,就睡着了。约睡了一个多钟头的时间,表哥把我叫醒说,走吧,表弟!这地方埋的坟多,他睡着睡着觉得害怕。这离哦塄贾得害徐姐家不远,咱们赶紧走吧!我一听说到姐姐家就来了精神。走,那咱快走吧!这样表兄弟俩赶天亮正好到了徐姐家。姐姐看到我们后喜出望外,不让走。住了一天,吃了一顿软米糕。给我俩装了两碗炒米顶路上口粮,打发我俩上路了。 那年秋天,我们边走亲戚边拣粮,挘草籽,每人还挘得一石多棉蓬,拣的一斗多糜子,一口袋土豆,给家里还顶了大事,搭救了各自全家人。 生产自救,逃荒要饭,都不是个办法,要解决吃饱[[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当时还都留自留地,集体有集体解决的办法,每家每户的自留地就靠你自己设法解决啦。我跟老父亲商量如何办?父亲也没想出个[[办法]]。我说,我们这地方,一是要挖壕排涝,二还要挖井抗旱。要防止天旱,就要挖井找水,有了水就不怕它天旱啦!现在就先考虑给咱留下的这点自留地在哪[[地方]]挖井,怎么能把水提上田地里?田地怎么整理成有水道,有畦棱。种上庄稼能放进水灌溉,保证有水份供给庄稼能正常生长就好了。 我们这地方 ,下挖三、五尺深就有水了,都是沙滩平地。稍不平整的,我们在耕种前就平整平整修,整好水道和挘就畦棱。我们种的地大部分是排子地,一排子长短大部分是五六十步,宽窄大部分是四至六步。排子地这头挖一坑槽井,那头再挖一坑槽井,两头往当中提水浇灌就方便了。顺排子地当中开一条流水沟,要在哪畦放水就把那畦流水沟堵住,朝要浇灌的那畦把畦棱刨开,让水往进流。流得庄稼都着上水了就把放开的畦棱用土堵住,再浇下一畦。这样地整好了,坑槽井挖好了,水怎样往地里提?我就利用学过的杠杆原理。设计出掮杆吊水的办法。 在坑槽井靠田地的那地方,先用木棒立起两个三脚架,中间留下二三尺的[[空间]],三脚架固定住不能动,留下的二三尺横放一根较粗较硬的横木,横木中间用较粗的铁丝拧得固定住。用头号元钉拧成一个S钩,钩的一头钩插进横木中间的铁圈里,另一头的钩就要和吊杆钩在一起。吊杆约一丈长,粗头要插在拽㞘石的洞内,加紧不能让掉下来。让出来二三尺的[[地方]]亦用较粗的铁丝拧得固定住使S钩的另一头能钩住朝三脚架[[中间]]横木上铁丝圈内。吊杆的另一头顶尖上向下吊一根四五尺长的吊水杆,吊水杆下方把水桶吊住。这样就组成了一套掮杆。 掮杆吊水时得有人操作,这就得有人站的地方,也可以叫做浇水工作台。工作台要吊水人站上去,胳膊要伸甩,将吊上来的水倒进出水槽内使水流进田地。 那时,我搞成掮杆吊水浇农田办法后,全村人都学我。一传十,十传百,不到半月,全村人基本都这样做了。每天晚上在夜深人静时,你立耳细听,这里有打水声,那里有倒水声,东一声,西一声,南一声,北一声,夜空好热闹。 头一二年,每家每户在自留地上都种上了白菜,除了自己每年秋天淹三五瓮[[自己]]种的大白菜还向外出售一部分,能吃得下苦的还把玉米地也修成水浇地。会动脑子的还把玉米地按行株距弄成水浇地,获得了好收成。 我和队干们开始谋划[[集体]]地也大挖马槽井,有的把马槽开挖得有半里长。马槽井靠田地头,用沙柳编成井桶,安放好后,用泥土围垒起来,能安放畜力水车或几个人转圈推拉的水车浇灌农田。进入1970年代后就用上了水泵电机。现在水浇地就我们那地方而言,都是打得多管井用吸水泵。水泵,电机成一体,一拉电闸或按一下电钮水就哗哗进农田了。 近二年农业机械化,就浇农田来说,有不少成片耕作的农业大户已经用上喷灌或滴灌技术了。社会进步真快!科技真先进!正如最近放的一个脱贫攻坚电视纪录片《遍地英雄下夕烟》记录了全国脱贫攻坚的英雄们。当前中国人民已进入新[[时代]],正开启新征程,[[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向更加灿烂的明天。<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46305516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刘德功,笔名麒麟,男,1945年生,[[陕西]]省神木市人。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忆掮杆吊水浇农田(刘德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