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7.184.14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张释之传误 的原始碼
←
张释之传误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张释之传误.jpeg|有框|右|<big></big>[https://pics4.baidu.com/feed/79f0f736afc37931faeb15536b40544242a91151.jpeg?token=b0dda4635ebc70d9a9fb81914064df97&s=E5C826F1460644EE599C305A030090D0 原图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8752088224848592&wfr=spider&for=pc 来自 百度 的图片]]] 《'''张释之传误'''》出自宋代[[文学家]][[洪迈]]的《[[容斋续笔]]》卷二。 《容斋随笔》分《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书未成而作者过世,故《五笔》仅为十卷。这部书内容范围颇广,资料甚富,包括经史百家、[[文学]][[艺术]]、宋代[[掌故]]及人物评价诸方面内容。它对后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ref>[https://www.sohu.com/a/237094016_556665 【好书推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搜狐,2018-06-21</ref>推它为南宋笔记小说之冠。 ==原文== 《[[汉书]]》纪传志表,矛盾不同非一,然唯张释之为甚。本传云:“释之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欲免归。中郎将袁盎惜其去,请徙补谒者,后拜为廷尉,逮事景帝,岁余,为淮南相。”而《百官公卿表》所载,文帝即位三年,释之为廷尉,至十年,书廷尉昌、廷尉嘉又二人,凡历十三年,景帝乃立,而张驱为廷尉,则是释之未尝十年不调,及未尝以廷尉事景帝也。 ==译文== 《汉书》的内容形式由纪、传、志、表几种体裁组成,相互矛盾的记载不止一处,然而尤以记载张释之的事情矛盾突出。书里记载说:“张释之担任骑郎,在汉文帝手下做官十年职位都没有升迁,很少人知道他的名字,所以他想要辞官回家。中郎将袁盎惋惜他的离去,于是上奏章请求升他为谒者的官,后来又升任廷尉;到[[汉景帝]]即位之后一年,又调任淮南相。”而在《百官公卿表》里所记的,[[汉文帝]]即位之后的第三年,张释之就担任了廷尉,到汉文帝十年,又记载有廷尉昌、廷尉嘉二人的名字,过了十三年,汉景帝才即位,此时张驱担任廷尉。从后面的这个记载来看,就没有张释之十年未升迁,也没有他在汉景帝时担任过廷尉的事了。 ==评析== 本文是对张释之为官经历进行考证,订误。洪迈认为《汉书》记载相互矛盾之处很多,不应全部信以为真,并对张释之为官之事进行考证反驳。考察《百官公卿表》中对此事的记载,他认为,不存在《汉书》中所说的张释之十年未升迁,他也从没担任过廷尉之职。 ==作品简介== 《容斋随笔》<ref>[https://www.sohu.com/a/283273475_100053613 《容斋随笔》中的8句经典名言,句句都是人生哲理!],搜狐,2018-12-20</ref>最重要的价值和贡献是考证了前朝的一些史实,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对历代经史典籍进行了重评、辨伪与订误,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更正了许多流传已久的谬误,不仅在中国[[历史]][[文献]]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而且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亦意义重大。 ==视频== ===<center> 张释之传误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容斋随笔》</center> <center>{{#iDisplay:i3154x8xzuo|560|390|qq}}</center> <center>《容斋随笔》等古籍发行</center> <center>{{#iDisplay:r0864ssi9i5|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返回「
张释之传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