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92.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张仲素 的原始碼
←
张仲素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张仲素'''(约769年~约819年),唐代詩人,字繪之。符離(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間鄚縣(今河北任丘)。 [[File: 张仲素_(2).jpg|thumb|right| [http://www.lishiweb.com/uploads/allimg/180105/1-1P105095052538.jpg原圖連結] [http://www.lishiweb.com/m/view.php?aid=104601] ]] ==生平简介== 貞元十四年(798)進士,又中博學宏詞科,為武寧軍從事,元和間,任司勳員外郎,又從禮部郎中充任翰林學士,遷中書舍人。張仲素擅長樂府詩,善寫思婦心情。如"裊裊城邊柳,青青陌上桑。提籠忘采葉,昨夜夢漁陽"(《春閨思》),"夢里分明見關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秋閨思》 ),刻畫細膩,委婉動人。其他如《塞下曲》等,語言慷慨,意氣昂揚,歌頌了邊防將士的戰鬥精神。 <ref>[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81eabf200195.aspx 古詩文網>燕子楼诗三首]</ref> 其詩語言上十分清婉爽潔,悠遠飄逸,少有庸作;題材上以寫徵人思婦的居多,也有描寫宮樂春旅的作品。代表作有《春閨思》、《秋夜曲》、《玉繩低建章》、《宮中樂五首》、《隴上行》、《秋思贈遠》、《塞下曲五首》、《秋思二首》、《燕子樓詩三首》、《上元日聽太清宮步虛》等,其中以《春閨思》和《秋夜曲》為最著名。 這兩首詩都寫思婦對戍邊丈夫(徵人)的綿綿情思:前者是在春天,此時“城柳裊裊,陌桑青青”,主人公正在采桑,但因為心有所思,惦念著遠方的親人(“昨夜夢漁陽”),以至“提籠忘采葉”(居然忘記了采桑葉);後者是在秋夜,此刻“漏水丁丁,輕雲漫漫”,在微露的月光中思念丈夫,只覺得這夜何其漫長,秋夜裡潛藏的蟲兒又整夜叫個不停,主人公想到將要秋去冬來,於是向老天祈願:“征衣未寄莫飛霜” ,因為怕丈夫受凍。兩首詩都寫得極其傳神逼真,感動人心。貞元十四年李隨榜進士,與李翱、呂溫同年。以中朝無援不調,潛耀久之,復中博學宏辭,始任武康軍従事。貞元二十年,遷司勳員外郎,除翰林學士。時憲宗求盧綸詩文遺草,敕仲素編集進之。後拜中書舍人。仲素能屬文,法度嚴確。魏文帝有云:“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詞為衛。”此言得之矣。其每詞未達而意先備也。善詩,多警句。尤精樂府,往往和在宮商,古人有未能慮及者。<ref>[http://www.qulishi.com/renwu/zhangzhongsu/ 趣歷史>張仲素 -- 唐代詩人]</ref> ==詩詞== 《秋夜曲》 [[File: 张仲素_(3).jpg |thumb|right| [https://static.gushixuexi.com/wp-content/uploads/2016/09/2-8.jpg原圖連結]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5%BC%A0%E4%BB%B2%E7%B4%A0&sxsrf=ALeKk00YXfLA2dEulVZkcZh-dgeRZqSxCw:1585972485205&source=lnms&tbm=isch&sa=X&ved=2ahUKEwj_ler0783oAhUC_GEKHc1EBPU4ChD8BSgCegQICxAE&biw=1422&bih=643#imgrc=utiLdu_o6KY34M] ]] 丁丁漏水②夜何長,漫漫輕雲露月光。 秋逼暗蟲通夕響,征衣未寄莫飛霜。 【註釋】:①張仲素,中唐詩人。其詩多為樂府歌詞。②漏水:漏壺(古代計時工具)滴水。 【翻譯】 計時的漏壺在靜夜裡響起“丁丁”的滴水聲, 天幕上輕雲在緩慢地移動,月亮時而被遮住,時而又露了出來。 暗處的秋蟲通宵一直在鳴叫著。 突然想起還沒有給丈夫準備寒衣,此時千萬不要下霜。 【賞析】: 這首詩寫閨中人一夜間的情思,抒情細膩,結構工巧。篇中的女主人公因丈夫遠行,離情縈懷。計時的漏壺在靜夜裡響起“丁丁”的滴水聲,一滴滴、一聲聲,彷彿都敲打在她心坎上。她聽著,數著,心裡著急地在想:“夜怎麼這麼長啊!”她百無聊賴地把目光投向天空,天幕上無邊無際的輕雲在緩慢地移動,月亮時而被遮住,時而又露了出來。思婦在失眠時的所見所聞,無不引動並加重著她的淒清孤寂的感情,並且寫出了秋夜十分漫長、寂靜、清冷的特點。 在失眠的長夜裡,暗處的秋蟲通宵都在鳴叫著。聽著聽著,她突然想到該是給丈夫準備寒衣的時候了。詩歌三四兩句琅琅上口,照應了詩題,暗示秋蟲鳴叫時間之長,暗示了思婦對徵人的關切和思念。第三句中的“通夕”二字明是寫秋蟲的鳴叫的時間之長,實際是暗示思婦通宵達旦未能成眠。“逼”字用得神妙,既“逼”出秋蟲的叫聲,襯出思婦難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婦轉而想到丈夫沒有寒衣,自然地引出了抒情的末一句。第四句“征衣未寄莫飛霜”是思婦內心的獨白。她既是在向老天爺求告,又是在徑直命令上天。無論是求告還是命令,都可以從這天真的出語中窺見她對丈夫的無限深情。 這首詩採用了畫龍點睛的寫法。前三句雖然是以情取景,但若沒有末一句的點題,讀者既無法領會景中之情,也不可能知道全詩主要抒寫什麼感情,詩中的主人公又是誰。最後一句響起思婦情濃意深的一片心聲,才揭開了全詩的主旨:原來詩人在《秋夜曲》中所要彈奏的,不是別的,而是思婦心上的那根悠思綿綿的情弦。 <ref>[https://www.thn21.com/wen/show/50913.html 華語網>張仲素《秋夜曲》原詩、註釋、翻譯、賞析]</ref> 《 秋閨思》二首 [[File: 张仲素.jpg|thumb|right| [http://www.lishiweb.com/uploads/allimg/180615/0U6114450-0.jpg原圖連結] [http://www.lishiweb.com/shici/105672.html] ]] 其一 碧窗斜月藹深暉⑴,愁聽寒螿淚濕衣⑵)。 夢里分明見關塞⑶,不知何路向金微⑷。 其二 秋天一夜靜無雲,斷續鴻聲到曉聞⑸。 欲寄征衣問消息⑹,居延城外又移軍⑺。 【註釋】 ⑴碧窗:綠色的紗窗。“碧紗窗”的省稱。斜月:一作“斜日”。 ⑵螿(jiāng):蟬類。寒螿,寒蟬。 ⑶關塞:邊關;邊塞。 ⑷金微:古山名。即今阿爾泰山。唐貞觀年間,以鐵勒卜骨部地置金微都督府,乃以此山得名。 ⑸鴻聲:鴻雁鳴叫的聲音。 ⑹征衣:出征將士之衣,泛指軍服。 ⑺居延城:即居延塞,中國漢唐以來西北地區的軍事重鎮,故址在今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東南。移軍:軍隊調動。 【白話譯文】 其一 夜晚斜月籠罩碧窗光色正淒迷,聽著寒蟬悲鳴心裡發愁淚沾衣。 夢裡清晰見到親人戍守的邊塞,醒來時卻不知哪條路通向金微。 其二 秋天的夜空一片寂靜不見浮雲,斷斷續續的大雁聲天亮尚可聞。 想要給親人寄征衣向人問消息,聽說居延城外又開始調動大軍。 【創作背景】 唐代邊境戰爭頻仍,後來又加上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唐詩中,包含廣大量描寫征夫思婦相互懷念的作品。張仲素是以寫閨情見長的。這組詩就是這類作品。 【賞析】 第一首詩開頭二句寫思婦醒時情景,接著寫她的夢境,乃倒裝寫法。 詩中的主人公一覺醒來,只見斜月透進碧紗窗照到床前,環境如此清幽,心頭卻無比寂寞,更有那秋蟲悲鳴,催人淚下;她的淚水早已沾濕了衣襟。 剛才在夢裡,分明地見到關塞了。那“關塞”正是她魂牽夢縈的地方。因為她的良人就出征到那裡。她不由大喜,立刻想到:快,去找金微山。可是,前路漫漫,找不到去金微山的路了。一急,就此醒來。金微山,即今阿爾泰山,是當時邊關要塞所在。 詩人以飽蘸同情之淚的筆觸,寫出了思婦的一片思念之情。 第二首詩寫思婦心潮起伏,一夜未眠。她看到夜靜無雲,她聽到鴻聲時斷時續。鴻雁,向來被認為是替人傳遞書信的,因此,她便由鴻聲而想到要郵寄征衣,但不知寄到哪兒去。本想寄到遙遠的居延城(今新疆),不曾料想,如今那兒又在移軍。真叫人愁緒萬端,寢食不安。 初、盛唐時,國力強盛。詩歌裡洋溢著高昂、樂觀情調。中唐詩的基調開始轉為低沉了。就這兩首詩而論,從閨中思婦的悲愁惶恐裡,使人看出了邊關動亂不寧的影子。 從風格方面來看,盛唐氣象,往往貴在雄渾,一氣呵成。而中晚唐作品則講究用意用筆的曲折,以耐人尋味見長。像這二首中,“夢裡”句是一折,“不知”,又是一折,如此回環曲折,方將思婦的心情極細緻地表達出來。“居延城外”句亦是曲折的寫法,如此一轉,便加深了主題,豐富了內涵。 <ref>[http://www.lishiweb.com/shici/105672.html 論劍歷史>張仲素唐詩《秋閨思二首》註釋|翻譯|賞析|講解]</ref> ==參考資料== [[Category:唐朝军政人物]] [[Category:唐朝诗人]] [[Category:中國古代人物]]
返回「
张仲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