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6.200.18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崇宁县 的原始碼
←
崇宁县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崇宁县</big> ''' |- | [[File:崇宁县.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崇宁县 建县于: 唐代 历史性: 历史上曾用永昌、唐昌、周昌等名 位 于: 成都平原西部 |} '''崇宁县'''(1102年—1958年),中国旧行政区划名,原川西上五县“温、郫、崇、新、灌”之一。 唐朝仪凤二年(677年)置唐昌县,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以皇帝年号“崇宁”改名为崇宁县,1958年9月撤销后主体并入郫县,其他部分并入彭县,灌县。有1280多年的历史。 崇宁县其疆域位于[[成都]]平原西部,今成都市郫都区西北部及[[都江堰]]市、彭州市部分区域,县城位于今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5256515840349248 成都城西一个被遗忘的千年古县:崇宁县],百度 , 2018-07-06</ref> ==历史沿革== 崇宁县(1102年—1958年),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建制名。崇宁县正式建县于唐代,其间几经撤、设,到1958年撤县时已有1280多年的历史。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唐昌县依徽宗新建年号更名为崇宁县。清[[康熙]]七年(1668年)并崇宁县入郫县,[[雍正]]七年(1729年)再置崇宁县。 1949年12月崇宁县、郫县相继解放。 1958年9月撤销后大部分并入郫县。其辖区位于[[成都]]平原西部,今郫县西北部。崇宁县在历史上曾用过“永昌”、“唐昌”和“周昌”等县名,县治在今唐昌镇。 原崇宁县的区域,据清[[嘉庆]]《[[崇宁县志]]》舆地图记载:“北至彭县界十四里;东至新繁郫邑界二十里;南至安德铺(今安德镇)郫邑界十五里;西至桂花、丰乐场三十里,再至灌县界十一里。”其县境东南与新繁(今属新都区),南部及西南与郫县相连,西部与灌县(今都江堰市),北部和东北部与彭县(今彭州市)接壤。 县城唐昌镇南经安德铺转东南至郫县县城17.5公里,东北至彭县县城15.5公里,经郫县至成都市区39.5公里。 据民国33年底统计,全县面积195.69平方公里。 ==县名由来== 崇宁县在历史上曾用过“永昌”、“唐昌”和“周昌”等县名。县治在唐昌镇。永昌县是崇宁正式建县前设的侨县,是东晋、南北朝时期的特殊建置。据《[[宋书]]》记载:“永昌县,孝建二年(455年)以侨户立”。此侨县历经宋、齐、梁三朝,大约在西魏、北周时被裁撤。 唐仪凤二年(677年)分[[九陇县]]、[[导江县]]、[[郫县]]三县地置唐昌县,后改称永昌县和崇宁县。崇宁正式建县于唐代,初称唐昌县。崇宁县的前身唐昌县自唐仪凤二年(677年)建立后,几经并置和改名。 《[[元和郡县志]]》说:“(唐昌)本郫、导江、九陇三县地。仪凤二年(677年)于此分置唐昌县”。《[[太平寰宇记]]》也说:“唐仪凤二年,割导江、九陇,于益州郫地置唐昌县,属益州。垂拱二年,属彭州。”此后,唐昌县几经更名和并置,至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依徽宗新建年号更名为崇宁县。清康熙七年(1668年)并崇宁入郫县,雍正七年(1729年)再置崇宁县。 崇宁县,1958年9月撤销后并入郫县。 孝建二年(455年),置永昌县。此侨县历经宋、齐、梁三朝,大约在西魏、北周时被裁撤。 唐仪凤二年(677年)分九陇、导江、郫三县地置唐昌县。 [[武则天]]大周长寿二年(693年)至长安四年(704年),曾改名周昌县。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复名唐昌县。 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改名永昌县,崇宁元年(1102年)改名崇宁县。 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并入灌县,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 清朝[[康熙]]七年(1668年)并入郫县,[[雍正]]七年(1729年)复置。 1958年9月撤销后并入郫县。 ==行政区划== 崇宁县县以下区划,据《[[太平寰宇记]]》载,宋太平兴国年间,“永昌县,(彭)州西三十里,依旧三十二乡”。元丰年间,《[[元丰九域志]]》载,“(彭)州西二十六里,二十三乡,一茶场”。明代《[[明一统志]]》载,“(成都)府西北八十里,编户七里”。 清代分为五城九甲。五城即城的东、南、西、北门和小南门(街);九甲的大致范围是: 前一甲,在县城东南,包括吕仙桥、法华寺在内,约为解放初万寿乡范围。 前二甲,在城东,包括圆觉寺在内,今唐元乡大部分地区。 前三甲,在城北,包括洗心庄在内,今彭县北君平乡范围。 前四甲,在城西,包括平乐寺、邋遢堰、竹瓦铺在内,今新胜乡大部地区。 后一甲,在城西北,包括五显庙在内,即解放初灵圣乡大部,加上庆兴乡五显庙周围的“河五保”部分。 后二甲,在城北,包括庆兴场、兴隆场、龙居寺、长虹桥在内,今彭县庆兴乡除去“河五保”加上长虹桥地区。 后三甲,在城西,包括川主庙在内,约包括民国时期竹瓦乡和灵圣乡各一部分地区。 后四甲,在城南,包括安德铺在内,今安德乡范围。 后五甲,在城北,包括丰乐场、桂花场在内,今彭县丰乐、桂花两乡范围。 清末分为10区:中区为县城,东一区驻地万寿场,东二区驻地洗心庄,南一区驻地新店子,南二区驻地安德铺,西一区驻地川主庙,西二区驻地竹瓦铺,北一区驻地庆兴场,北二区驻地桂花场,北三区驻地丰乐场。 民国防区时代为川军邓锡侯部防地。 民国24年7月清查户口,整编保甲。全县划为2区10联保。一区区署先设县府内,后迁安德铺,二区设谭家场。民国27年3月,全县设190保、1869甲。 民国29年8月,推行“新县制”,废除联保,改称乡镇。全县设两个指导区,下辖1镇9乡、124保。翌年进行保甲整编,全县改设166保、1783甲。此后,除撤销指导区和更改个别乡名外,直至解放,乡村区划基本无变动。 1949年底,原崇宁县解放,解放初设3个区协助县管理各乡。一区区署设寄魂庄,辖君平、灵圣、圆觉3乡;二区区署设安德铺,辖安德、竹瓦、万寿3乡;三区区署设丰乐场,辖丰乐、桂花、庆兴3乡。 1952年土改后,正式建立乡村人民政权,乡村区划有所调整。将圆觉乡、唐昌镇的鸣凤村和万寿乡的3个村调整为唐昌、圆觉两乡,并一度将桂花乡分为桂花、斑竹、利济、仁和4乡,不久又合为1乡。调整后,全县设3个区、10个乡镇、156个村和10个居民委员会。1956年撤销区的机构。1958年11月撤销崇宁县,其下辖的1个镇和10个人民公社并入郫县至今。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a0973z7wbav|480|270|qq}} <center>成都以前的崇宁和新繁县,比华阳还富,一个出了王,一个有过宰相</center> </center>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崇宁县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