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168.20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岷县第一中学 的原始碼
←
岷县第一中学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20811/3a90cc075ddf4b9ca9f99133406b9755.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576009813_121123772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岷县第一中学'''坐落于县城西南高台上。[[学校]]于1928年诞生,其间四移校址,九易校名,就可知她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岷县一中渐渐成为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完全中学<ref>[http://www.chusan.com/zhongkao/106377.html 完全中学什么意思],初三网,2020-08-23</ref>,占地面积36669平方米,[[建筑面积]]9713平方米,为定西地区重点中学之一。 ==学校简述== ===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解放前21年(1928--1949)是孕育、诞生时期; 第二阶段: 建国至"[[文革]]"前17年(1949--1966)是新生、前进时期; 第三阶段:"文革"10年(1966--1976)是浩劫、混乱时期; 第四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现在(1977--2006)是恢复和[[发展]]时期。 ===四移校址=== 1928--1937年附设在岷县第一高等小学校(今岷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1937--1939年中小学分开,中学迁至[[城隍庙]]内(今县广场); 1939--1949年在岷县剧院(今城关粮管所); 1949--2001年 ===九易校名=== 1928--1931.1岷县师范讲习所; 1931.2--1936.7岷县县立初级中学; 1936.8--1937.12岷县职业学校<ref>[https://www.doc88.com/p-208931288254.html 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思考],道客巴巴,2012-06-23</ref>; 1938.1--1943.8岷县县立[[初级中学]]; 1943.8--1951.4甘肃省立岷县中学; 1951.4--1958.9岷县中学; 1958.9--1966.8岷县第一中学; 1966.9--1968.7岷县长征中学; 1968.7--2001岷县第一中学。 ===前期办学历程=== 岷县一中的前身是创立于1928年10月4日的岷县师范讲习所,当时附设在岷县第一高等小学内(今岷县城关镇中心小学),办学目的是培训小学师资,学制一年,第二年春季招生一班35人,教工4-5 人。1931年春,师范讲习所改为“岷县县立初级中学”,陈光虞任校长,学制改为三年,[[春季]]招生,每年招生40-50人,教职工4-5 人,不足教师多由小学教师兼任。 1936年“岷县县立初级中学”更名为“岷县职业学校”同时改为[[秋季]]招生。从1937年起,每年招生两班,教工增至7-8人,后来中小学分家,中学迁至城隍庙(今县广场)。1939年4月中学又从城隍庙迁进岷县剧院(今城关粮管所),占地面积6亩5分7厘8。随着学校规模的增大,不只岷县境内学生上学读书,也接收临近的西固、临潭、[[漳县]]、会川等地学生。1943年,初中发展到6个班,学生增加到342人。 1943年8月,省政府发文将岷县县立初级中学,改为“甘肃省立岷县中学”,学制为三、三制(初、高中各三年),1944年秋,招高一新生一班40人,初一新生两班100人,有教职工24人(包括聘请教师),教学班7个,学生345人,开设的课程有公民、 国文、代数、几何、[[历史]]、地理、物理、化学、英文、体育等。当时正值抗战期间,人才内流,在岷县中学集中了一批业务水平较高的知识分子,教学质量较高。2006年春开始修建新校址(今岷县一中)。 1947年首届高中毕业生23人,考上[[大学]]5人。1948发展到8个班,学生增加到346人。其中男生330人,女生16人。 1949年9月,岷县解放后,根据岷县行政公署决定,将省立岷县师范,省立岷县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并入省立岷县中学,于同年11月迁入现校址,占地面积12333.4平方米,建筑面积3369.7平方米。中、师、农三校合并后,全校有教职工49人,12个[[教学]]班,学生456人。课程设置取销民国时期的公民、军训等课,改上共同纲领、社会科学等常识、国文改为语文 , 当然不止是名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内容全变。那时整个建筑群从北向南依次是门楼、礼堂、木楼都在一条轴线上。雄伟壮观的要数木楼,楼上有学校领导及各处室[[办公室]]、会议室等,楼下是四个教室。1950年3月於梅五副校长来校后,始建党组织。1951年4月,省立岷县中学改为"甘肃省岷县中学"。1954年高三毕业生7人,6人考入大专院校 , 因考试成绩好,省教育厅奖钢琴1架、风琴2架、教学仪器若干。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有七位教师被错划为右派受到批判,还不同程度的给了处分。1958年9月学校易名为"甘肃省岷县第一中学"。这学期师生大搞所谓的技术革命 , 创造发明,大炼钢铁,基本没有上课。 ===五十年代校园文化=== 五十年代学校的文体活动很活跃。各班经常排练节目,唱歌、[[跳舞]];开展班级之间的篮、排球比赛。学校又组织田径运动会,选拔运动员参加县、地、省运动会 ; 办《岷中生活》、《岷中文艺》报刊;建立文工团, 不但在学校演出,而且在城里乡下宣传演出,演出的大本戏有:《白毛女》、《血泪仇》、《渔复山》、《赤叶河》、《雷雨》等。 过了困难时期,学校的教学秩序转入正常,[[语文]]组在谢京珍老师的倡导下恢复了刊物《岷中文艺》,更名为《岷一中》,直到1966年文化革命之前停刊。 ===文革期间的破坏=== "文革"期间,学校遭到破坏,学生停课闹革命,破"四旧",立"四新"。1966年9月,改校名为"甘肃省岷县长征中学"。11月份学生开始大串连,学校处于混乱状态,图书被盗、桌凳、门窗、床铺、玻璃等物也遭到严重破坏。 1967年3月,成立五人临时领导小组,维持[[秩序]]。1968春,军宣队进校支左,7月12日,校革命委员会成立,复名岷县第一中学。9月25日,武都地区派工宣队进校"领导一切"。69年,在毛主席的“教育要革命、学制要缩短”指示下,学制改为二、二制(初、高中各二年),实行春季招生。1973年,遵照"五七"指示,开门办学,学生分级分批学工、学农、学军。从1969年2月到1977年8月,连续九年,城镇户口的初、高中毕业生,上山下乡,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八十年代恢复办学=== 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的各项正确政策的贯彻执行,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才逐渐恢复 , 获得新生。1979年改为三、二制 , 或名为五年一贯制(初中三年、高中二年),复为秋季招生。直到82年8月又恢复为三、三制。在邓小平同志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指示下 , 落实知识分子的政策,给在文革中受到迫害的教师平反冤假错案 , 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教学[[秩序]]日趋稳定,教学质量逐年上升。因此,1986年高考取得了好成绩,有37人被大专院校录取,占高三毕业生总数的21.5%。如蒋锁红考上清华大学水电系,这在学校的历史上还是前所未有的。八十年代,学校两次评为定西地区先进集体,五次评为县级先进集体。教师王自笃1984年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郎孝良1989年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李璘等5人获省"园丁"奖,4人评为定西地区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2人评为定西地区优秀教师,学生多次在全国、全省学科竞赛中获奖。 尤其在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每年都有获奖者,省、地、县有关领导将岷县誉为 " 物理县 " 。 ==学校现状== 校训:心体同健 德才双修 三风:校风 重德 博学 [[文明]] 进取 教风 身正 学高 乐教 善导 学风 明礼 [[诚信]] 乐学 善思 机构设置:学校机构设党支部及三处两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校务[[办公室]]、教研室),有3个年级部和12个教研组;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群众组织健全。 班级设置:学校现有43个教学班,其中高一13个,高二13个,高三17个。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返回「
岷县第一中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