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6.98.12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山西博物院 的原始碼
←
山西博物院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山西博物院.jpg|350px|缩略图|右|<big>山西博物院</big>[http://img1.qunarzz.com/sight/p0/1701/93/93c413179d27e6faa3.img.jpg_710x360_067ffda4.jpg 原图链接][http://piao.qunar.com/ticket/detail.htm?id=1153095375 来自 去哪儿官网 的图片]]] '''山西博物院'''('''英語: Shanxi Museum''' ),位于[[山西省]]省会[[太原市]]汾河西畔,是全省最大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也是中国国内为数不多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之一。 ==历史沿革== 山西博物院的前身是1919年创建的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此后屡次更名。1953年改称山西省博物馆。新馆于2001年8月10日奠基开工,2004年竣工,正式定名山西博物院<ref>[http://sa.sogou.com/sgsearch/sgs_tc_news.php?req=gNWjMh9kjpEtYgjReTdUXeSkJYwPdLgJcyrDOHf_WYwaxvYAm-XpRPfkt_VNcPef&user_type=1 山西文博界大事件!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二合一],今日十大热点,2020-4-13</ref>。 ==展厅概况== 博物院建筑群占地168亩,[[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由主馆与四角辅楼组成。主馆造型如斗似鼎,诠释了中国古代对[[建筑]]“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的审美取向;辅楼分别为临时展厅、多功能报告厅、文研楼和行政楼。 ==收藏和陈列== 山西博物院荟萃了全省的文物精华,珍贵藏品约40万件。其中颇具特色包括[[新石器时代]]陶寺遗址[[文物]]、[[商代]]方国文物、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及三晋文物、北朝石刻造像、明清晋商文物等。附属[[图书馆]]占地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藏书16万余册,古籍11万余册,包括善本888函、5043册。 ==历史沿革== [[民国]]八年(1919年)10月9日,山西博物院的前身——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成立。 民国十四年(1925年)10月,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更名为山西公立图书馆。原馆面积扩至9万平方米。博物馆成为图书馆的附设机构,馆员13人,藏书也增至13万余册。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0月,山西公立图书馆遵照省府颁发的《山西省民众教育馆组织规程》,山西公立图书馆原址及所有图书物品,筹备开办山西省立民众教育馆。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8日,太原沦陷。山西省立民众教育馆随之沦落日军手中,日军接管省立民众教育馆后,将其更名为太原图书馆,附设于“山西文化保护会”,由日军山冈部队管理。之后又先后易手日军舞兵团和[[山西]]陆军特务机关代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2月,由山西陆军特务机关移交伪山西省署。 民国三十年(1941年)1月,更名为山西省立新民教育馆。日军从全省各地掠夺书籍、文物等以充馆藏,并且将一些珍贵文物、书籍运至日本。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战胜利,[[阎锡山]]委任王仲元为接收委员,恢复省立民众教育馆馆名。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太原解放前夕,阎锡山将兵工厂设于民众教育馆馆址文庙,博物馆工作被迫中断。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省立民众教育馆由人民[[解放军]]太原军事委员会文教接管组接管,更名为山西省图书博物馆,下设博物部。 1953年9月,山西图书博物馆与太原文物馆合并,更名为山西省博物馆,人员编制增至70余人。 1956年,山西省博物馆按照地志博物馆模式陆续完成自然之部、[[历史]]之部和[[社会主义]]建设之部的基本陈列,并对公众开放。 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博物馆陈列和藏品被列为“封资修”或“四旧”受到批判,博物馆事业遭到破坏。 1971年11月,博物馆开始逐步恢复业务工作。 1992年,山西省委和省政府,决定筹建一座现代化新馆。 1997年,山西博物馆新馆项目批准立项。 2001年,山西博物馆新馆奠基。 2004年,新馆建成,定名为山西博物院。8月,陈列设计工程启动。 2005年1月8日,“晋魂”陈列在新落成的馆址举行预展,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9月26日,基本陈列“晋魂”正式向公众开放<ref>[http://www.shanximuseum.com/research/paper/1185.html 山西博物院基本陈列和展览模式的思考],山西博物院</ref>。 ==建筑布局== 山西博物院[[占地面积]]1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1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0000平方米。总平面采用了中国[[传统]]的轴线对称的构图手法,东西轴线为主轴线,南北轴线为次轴线。4层高的主馆位于主次轴线的交会处,形成对称的格局。4座角楼衬托着主馆。主馆4层方正规矩,逐层向外斜挑,体现了古人“如鸟斯革,如羽晕斯飞”的审美取向。主馆的主题形象,被赋予了“斗”和“鼎”的寓意,“斗”象征丰收喜悦,“鼎”象征安定吉祥。 外部[[空间设计]]采用传统的院落组合手法,生成“太极中央,四面八方”之势,融天、地、人、时空于一体,利用水池、叠水、雕塑、室外展品等[[景观设计]]创造文化氛围,中央大厅仿自应县木塔。 ==视频== ===<center> 山西博物院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山西博物院“晋魂”宣传片</center> <center>{{#iDisplay:p05292z484q|560|390|qq}}</center> <center>走进山西博物院 感受三晋文明之魂</center> <center>{{#iDisplay:n0369qkx0ux|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069 博物館學]]
返回「
山西博物院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