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4.31.17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尤金·维格纳 的原始碼
←
尤金·维格纳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尤金·维格纳.jpeg|有框|右|<big>尤金·维格纳(教授)</big>[http://pic.gerenjianli.com/mingren/2516/53325435.jpg 原图链接][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86/eoditg9536.html 来自 个人简历网 的图片]]] '''尤金·维格纳'''(Eugene Paul Wigner,1902年11月17日—1995年1月1日),美籍[[匈牙利]]理论物理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196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他曾参与曼哈顿计划,与恩利克·费米等人一起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芝加哥一号堆)。 尤金·维格纳1902年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他曾提出[[原子核]]吸收中子的理论,并且发现在放射作用(即“维格纳效应”)下固体改变其大小,因而获得196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ref>[http://www.21hubei.net/view/31-212598.html 尤金·维格纳:美籍匈牙利理论物理学家 ],世纪名人网</ref> ==人物生平== 耶诺·帕尔·维格纳(匈牙利语:Wigner Pál Jenő,1902年11月17日布达佩斯-1995年1月1日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又名尤金·保罗·维格纳(Eugene Paul Wigner), 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毕业于柏林工业大学,获化学工程师称号和工程博士学位。还获威斯康星大学、华盛顿大学、[[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卢万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30年去美国,1937年入美国籍。1930年任普林斯顿大学讲师。1937年任威斯康星大学物理学教授。1946年任芝加哥大学教授。1952-1957年和1959-1964年两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总顾问委员会委员。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数学会、美国物理学会、美国哲学会、美国核学会会员,并曾任美国核学会和美国物理学会会长。 ==主要成就== 维格纳从事原子核结构和碰撞理论研究,提出支配核子中质子和中子相互作用的原理。由于这一成就,于1963年和玛丽·梅耶、延森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维格纳还研究不变性和对称,特别是它们在量子力学中作用;化学反应的速率理论;金属结构;金属内聚力理论;核连锁反应及其利用问题等。 维格纳主要著作有:《[[群论及其在原子谱量子力学方面的应用]]》(1931年德文版,1959年英文版)、《[[对称与反射]]》(1967)等。 除诺贝尔奖外,维格纳还获美国梅里特勋章,富兰克林奖章,费密奖章,普朗克奖章等。 ==视频== ===<center> 尤金·维格纳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谢尔登·格拉肖讲学实录</center> <center>{{#iDisplay:w0845vznuhv|560|390|qq}}</center> <center>历史上所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center> <center>{{#iDisplay:w0936fnms7u|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物理學家]]
返回「
尤金·维格纳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