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9.247.24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季风 的原始碼
←
季风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季风.jpg|350px|缩略图|右|<big></big>[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531/7994ff44e391448abea350fa0b785961_th.jp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144808675_100941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季风'''(又称季候风)是周期性的[[风]],随着[[季节]]变化,并且盛行风向(40%以上风频)季节切变达120度以上(按照传统定义,非全球性季风定义)。季风主要发生在[[亚洲]](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西非[[几内亚]]和澳大利亚的北部沿海地带等地。北美、南美、[[阿拉伯半岛]]及东南非亦有小范围的季风现象,但未能形成大范围且稳定的季风气候带。 ==历史== [[阿拉伯人]]很早已发现了季风,并称之为(Mausim),意思为季节。古时代阿拉伯商人利用风向的季节变化特点从事航海活动,当时人们对盛行此地的季风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17世纪后期,随着[[欧洲]]商人在这一地区航海活动的增加,人们对季风的观察更为细致,从而加深了对季风的认识。17世纪后期[[爱德蒙·哈雷]]首先提出海陆间热力环流的季风成因理论<ref>[http://www.igsnrr.ac.cn/kxcb/dlyzykpyd/dlzs/dydqh/200603/t20060307_2155122.html 什么是季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06-3-7</ref>。随着季风风向的转变,云雨等天气现象也发生相应变化,因此季风与农业生产密切有关,从而引起广泛关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因为高空资料的积累,对季风的形成有更深刻的认识,提出季风是海陆分布、行星环流及地形三者的综合影响。 ==形成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成因=== [[海水]]的比热容量远比陆地为高,所以陆地在[[冬季]]时的降温以及夏季时的升温比海洋快和明显,造成温度上的差异。当空气受热膨胀,密度便会降低,因而向上升;反之亦然。这使得在夏季时陆地的气压会比海洋低,[[海洋]]的冷湿空气向陆地移动,冬季时则相反,所以季风区在夏季和冬季的风向会相反。 ===行星风系季节移动成因=== 在[[赤道]]附近,以北半球为例,冬半年盛行东北信风,夏半年赤道低压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而北偏,使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右偏作用下偏转成西南方向的赤道西风。信风和赤道西风方向大致相反,从而形成季风。 ==夏季季风== 亚洲东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地区,原因是该地地处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影响十分明显。该地由此形成了独特的[[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气候<ref>[http://www.gov.cn/test/2005-07/27/content_17402.htm 气候],中国政府网, 2005-7-27</ref>。除此之外还有[[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季季风== 在冬季,[[西伯利亚平原]]以及[[蒙古高原]]成为一个强大的冷源,由于热力性质的差异使气压上升,形成由[[东亚]]吹向太平洋和南半球的冬季季风。 ==视频== ===<center> 季风 相关视频 </center>=== <center>专题10 季风气候</center> <center>{{#iDisplay:t0191y7bh0c|560|390|qq}}</center> <center>【地理类】季风来临 </center> <center>{{#iDisplay:e0315rs9b0e|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328 氣象學]]
返回「
季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