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6.185.2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如东县岔河中学 的原始碼
←
如东县岔河中学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p3.itc.cn/q_70/images03/20200908/e8a58dfaa06b444d9b2cbc3d25550cb5.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417125284_677430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如东县岔河中学'''始创于1956年。首任校长刘伯俊带领十名教职工[[艰苦创业]],在岔河镇后街、掘丁公路(现省道304线)北侧的荒地上建成一所学校,始称“如东县岔河初级中学”。 ==学校三风== 学校高度重视“一训三风”[[建设]],九十年代就逐步形成了 “正、实、活、容”的领导作风、 “严、实、活、韧”的教风、 “勤、实、活、恒”的学风。 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岔中上下清醒地认识到,学校欲实现和谐、持续地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为此,学校用不同的人讲述相同的主题以进行勤学、成长、报国教育,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以培养自尊、自律、守纪的品质,用校园[[歌曲]]驱逐靡靡之音以振奋拼搏、向上、自强的精神,用审美教育抵制庸俗流气以提高审美、爱美、创造美的能力,学校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其间的一些经典教育活动被《新华日报》《南通工人报》等多家每体报道。 2000年5月13日,《南通日报》以《追踪时代节拍,激活德育氛围》为题详细报道了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全市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跨入21世纪,学校抢抓机遇、励精图治,各项[[工作]]蒸蒸日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2002年,全县推行教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学校校长通过学校教职工民主选举产生。时任副校长的陈杰同志被全校教职工推上了校长的岗位。陈杰校长审时度势,提出了“领导学校不应仅仅是行政上的[[领导]],更多的应是用精神、用思想去领导学校”的观点。不久,学校适时提出了“尚德崇实,立校树人”的办学理念,“厚德笃行”的新校训<ref>[https://www.sohu.com/a/163534795_267700 公能南开 |南开大学校训: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 ],搜狐,2017-08-09</ref>,学校上下的教育思想得到一次大统一。这为今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思想基础。 2003年12月,在当时全市通过率仅为50%的情况下,[[学校]]顺利由市重点中学转评为省二星级高中。 2005年,县委县政府下达了争创省三星级[[高中]]的任务。近十年来,普中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先后有数千名优秀学子被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录取。办学质量的提高带动办学声誉的鹊起,报考学生年年爆满。 2007年,该校被评为三星级高中。 ==师资力量== 学校坚持“尚德崇实,立校树人”的办学理念,在“厚德笃行”校训的指引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深化课程改革,逐渐形成一支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师资队伍。加强有效教学,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ref>[https://www.sohu.com/a/428385315_120822368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而不应该是一种教育模式 ],搜狐,2020-10-30</ref>,努力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实现文化立校,不断提升教育质量。现有市县优秀工作者、师德标兵、“168”爱生先进教师、骨干教师170多人。 ==教育特色== 学校的艺术教育特色也得到长足发展。以黄乐等老师为代表的艺术教育专业老师在声乐教育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在南通市每年“滚石杯”电视大奖赛上,均有本校[[学生]]入围十佳。在省中学生声乐大赛上,连续三年本校学生获得一等奖,并代表省参加全国中学生声乐大赛。先后为海政艺术团、战友歌舞团、南京小红花艺术团等培养了李涵(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青歌大赛、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宗晓琳(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青歌大赛获奖)、沈小燕等一批优秀声乐人才。缪林老师在进京演出时曾得到国家领导的亲切接见。学校创建的“红杏艺术团”是师生的实习剧团,每年元旦前后的艺术节,均有一台质量上乘的节目对外公演,广受好评。发展学生素质的校本课程也有较大的发展。“小小集邮家协会”曾先后被评为市、省先进集体。百草园文学社的活动正常开展,每年都有近百篇习作散见全国各地报刊,《作文世界》([[上海]])、《少年文艺》(南京)、《语文之友》(南京)等知名期刊都对该社情况作过专版介绍。 2004年,初一年级进入新课程改革;2005年,高一年级进入课程改革。学校自觉融入新课程改革,担负起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充分发掘校本资源,初步建构了“国际视野,人文眼光,多元开发、特色发展”的校本课程文化,自主开发了128万字的校本教材。2005年,学校着手创建市绿色学校。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现状,学校提出了“绿色[[心理]]走进学生心田”的德育新举措,并初见成效。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学校加大了青蓝工程的实施力度,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2000年以来,各学科教师获县、市二等奖以上人数占青年教师的百分之二十;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也迈上了新的台阶,累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学论文逾200篇。在教师的[[继续教育]]上,高中部基本实现本科化,另有在读教育硕士(硕士课程班)15人,高级教师比例进一步扩大。一支县内知名,市内有名的骨干教师队伍逐渐形成,为学校顺利晋升三星级高中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学校荣誉== 如东县岔河中学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 先后获得省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绿色学校”、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市县“文明单位(标兵)”、“安全文明校园”、“最安全学校”、 “模范教工之家”、省“冬锻三项活动先进学校”、“A级食堂”、文明食堂”、“文明宿舍”、“省二星档案单位”以及“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 2000年至今,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成绩卓著,获得国家(部)、省、市级奖有200余人次,南通市重点中学学生软式排球比赛,学校女子排球队多次获第一名, 2005年校运动队获市重点中学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 2006年校长杯[[乒乓球]]比赛获全县第一名。 五十年的峥嵘岁月,五十年的风雨兼程,五十年的辉煌探索,五十年的跋涉前行,岔河中学凭着自强不息的品质在历史的更替中尽现英雄本色,在岁月的历练中尽展别样风流!五十年来,共培养初、[[高中]]、中专学生两万多人,为高等院校输送优质新生近五千人,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岔中的学子遍布祖国各地乃至海外。丰硕的办学成果,结晶着岔中人的智慧和汗水,更凝聚了各级党政领导、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的关心支持。 回望岔中历史,憧憬美好未来,岔中人深感使命之神圣,责任之重大。眼下,全校教职员工正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精神、踏实的工作、杰出的成绩迎接省三星级高中的全面验收,再创岔中建校史上的新辉煌。 ==教学环境== 该校地处通洋路与掘丁路交通枢纽,[[建筑面积]]52000平方米,校园各大功能区优雅,为县“花园式单位”。设立初中部、高中部和中专部,现有54个教学班,在校生2358人,教职工273人。 学校积极引进教育教学资源,收集、购入了大量符合教学大纲与现行教材配套的音像教材,建成了一个涵盖每个学科、能适时升级的教育教学资源库。有经过国家和省电教馆审定合格的适合现行教材的相关学科录音、录像带,VCD、DVD光盘、幻灯投影教材,每年适时进行了内容更新和补充。充分利用互联网、校园局域网、教室投影仪、[[图书馆]]、橱窗等多种资源为教学服务,形成了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返回「
如东县岔河中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