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9.207.11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太医令 的原始碼
←
太医令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太医令</big>''' |- |<center><img src=https://www.dyhzdl.cn/uploadfile/2020/0803/20200803054453518.pn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520zuowens.com/fanwen/1226023.html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太医令 类别:中医基础术语 概念:指掌管医事行政的官员 |} '''太医令''',古代医官职称。最早见于[[秦朝]],在汉代太医令为掌管国家医药的最高官职,之后朝代亦有所沿用。<ref>[http://k.sina.com.cn/article_6531878263_185548d7700100clwl.html 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大名医,三个全是秦国人!]新浪网</ref> == 解读 == 太医令为官职名,最先见于战国时期秦代,在汉代最高医官是“太医令”,比拟之,和现代之中央卫生部长相似。西汉之时,有两太医令,其一属于太常,其一属于少府。《[[汉书]]·百官公卿表第七上》云:“奉常,秦官……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太常。属官有太乐……太医六令丞。”“少府,秦官……有六丞。属官有尚书、符节、[[太医]]……十六官令丞,又胞人……三长丞,又上林中十池监,又中书谒者……八官令丞。”可见,太常之“太医令”是承袭秦制而来,少府之“太医令”则是西汉时所增设。之所以在太常、少府均设有太医令,宋代王应麟的解释是:“少府有太医令,太常复有令丞。盖礼官之太医,司存之所;少府之太医,通乎王内。”(《玉海·官制》)陈邦贤先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释说:“其属于太常的,盖如后之太医院之职;其属少府者,则如后之药房官之隶于内务府的。”东汉之时,则只在少府之中设有太医令,并且太医丞分为药丞、方丞。《后汉书·百官三》云:“太医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诸医。药丞、方丞各一人。本注曰:药丞主药。方丞主药方。 == 中医应用== '''太医令的职责''' 西汉之时的两太医令,均主医药。然而二者的职责范围,史书并无明确的记载,今已难确考。近人陈直认为:“太常之太医,是主治百官之病;少府之太医,是主治宫廷之病。”[[东汉]]之时,由于太常所属的太医令被删汰,仅在少府中设立太医令,故不论是朝廷百官之疾患,还是帝王皇室之病恙,均由少府之“太医令”负责治疗,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东汉时期,太医令下设有太医丞,辅助太医令管理医药行政事宜。西汉之时,太医令属下有几丞,因资料缺如,无法确知。但的确是设有太医丞的,如《居延汉简》有云:“永光四年闰月丙子朔乙酉,太医令遂、丞藵,下少府中常方,承书从时下,当用者如诏书。”从东汉有药丞、方丞各1人来推测,西汉也可能有相同的设置。 现有资料表明,西汉少府太医令属职有太医监、侍医(女侍医)、女医(乳医)、尚方、典领方药和本草待诏等。其中,太医监权力很大,多由有权势的人士担任。昭帝时,权臣上官桀,其“妻父所幸充国为太医监”(《汉书·外戚传第六十七上》)。 东汉时期,太常太医令内部的分工有两大类:负责诊治疾病的太医和主持药物方剂的药府。太医不仅负责中央官吏的疾病诊治,且掌管地方郡县的医疗事宜。当时各郡县均设医长,对太医负责。在药府系统中,药长主持医事,并由药藏府储存药物。太医令属职除药丞、方丞外,在太医丞之下,亦设有太医监。再下则设有员医和员吏,据《汉官》一书记载,有“员医二百九十三人,员吏十九人”。 == 参考来源 == [[Category:科學技術醫學人物]]
返回「
太医令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