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3.254.19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圣母献堂会 的原始碼
←
圣母献堂会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img-qn-1.51miz.com/2017/05/04/05/2017050405227397_P317318_7989e114.jpg!/quality/90/unsharp/true/compress/true/format/webp/fh/320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51miz.com/so-sucai/85730.html 来自 觅知网 的图片]</small> |} '''圣母献堂会'''是1985年5月开办女修院,旨在培养“承行主旨,矢志守贞,服务教会,献身教会”的年轻一代修女,定名为圣母献堂会。该会与上海教区的原圣母献堂会有历史渊源,但宗旨与会规根据现实而发展变化,是教区的一个年轻的女修会。 ==发展历史== 圣母献堂修女会是一个国籍修会,是属于[[天主教上海教区]]前身江南教区的一个使徒性、以“主之婢女在此”的精神,协助教区牧灵传教事业的女修会。 一、圣母献堂修女会的创立:国籍修女会在江南教区的起步江南教区包括[[江苏]]、[[安徽]]二省,上海属于江苏省。 早在国际女修会进入中国传教区一百多年之前,中国就有一些女教友在多明我会神父提倡“守贞高于婚姻生活”的观念影响下,自愿放弃婚姻生活,加入多明我第三会矢志守贞。她们在家侍奉父母,并参与堂区的服务工作。江南地区教友家庭,同样也有不少小康之家的一、两位姑娘在家守贞,帮助父母操持家务,并为本堂区教育孩童们经言,预备他们初领圣体;还在结婚等喜庆日去教友家庭念谢天主经;如遇有患重病者也前去探望、念善终经帮助他们善终;在入殓,三朝、五七、周年等日帮忙念追思已亡炼灵通功经;神父来堂献祭时,也负责清洁、装饰圣堂等工作,她们为堂区的发展作了不少工作。 1840年以后,耶稣会再次派遣传教士前来江南教区。南格禄神父到达上海后,在传教过程中看到江南教区教务兴旺,他满怀信心地写信给他的长上说“这个城市似乎注定是开放中国的一扇大门,在这里将兴办各种慈善事业,在这辽阔的皇朝国土上,将成为其它城市的典范……”他意识到传教士人数不多,教友之所以能维持信德,是因为贞女们的牺牲服务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今后要发展,更需要她们的协助。传教士希望贞女们集合组织,专职服务。1856年,耶稣会士薛孔昭神父奉郎怀仁主教委托,组织一批贞女们集合到松江横塘培训度集体生活。贞女集合后,神父委派一位年龄稍长的陈四姑做团体的领袖,团体命名为圣母献堂会,简称献堂会,团体生活所在地称圣母院。 1860年,太平军逼近松江地区,传教士为了贞女们的安全,把横塘的圣母院迁至浦东张家楼,后又搬到南市董家渡。1864年迁至由鄂尔璧神父在徐家汇附近的王家堂造的房屋(该堂已拆迁改为民房)。1867年,郎怀仁主教邀请法国拯亡会修女来上海协助传教,并委派她们承担培育新创立的献堂会贞女的任务。 1868年,郎主教在徐家汇耶稣会会院东面盖造新房,一年后竣工。1869年2月1日,献堂会贞女由王家堂迁入新居,郎主教批准献堂会正式成立。迄今已有141周年。 献堂会在徐家汇圣母院正式成立,当时圣母院所在地与耶稣会总院及天主堂相隔一条漕溪,教区造了桥梁称圣母院桥。郎主教亲自任会长,副主教任副会长,两位拯亡会修女任导师。同年9月8日圣母圣诞瞻礼,初学院举行开幕礼,有32位贞女进入初学院,拯亡会修女负责管理、培训。 由于当时守贞姑娘们均来自农村,文化水平较低,郎主教规定备修三年,主要是为提高文化程度,相当于望会阶段;之后进入初学院初学两年、出试实习一年,经过领袖培育与考验,最后由拯亡会神师、导师修女考核批准,行入会宣誓礼,正式成为献堂会修女。宣誓礼中,矢志神贫、贞洁、服从、奉献于主,终身为教会服务。由主礼主教或神父授予一枚专制的圣母献堂圣牌,挂在胸前;修女无特别的会服,穿一身普通妇女的黑色衣服,作为修女的标志;外界称呼为先生,不称姆姆;派往堂区服务的小组组长称领袖先生,不称院长姆姆。实际上,她们是遵守修会圣愿,但属于不发圣愿的修女会。宣誓带圣牌后,被分派到教区指定的堂区服务。修女们一般的工作是在堂区帮助传教。开办孩童读经班,让孩子学习经言教理,预备初领圣体、坚振圣事;管理圣堂祭台、礼仪、清洁卫生等事务;神父来堂举行感恩祭时,为神父准备食宿等家务;有的堂区开办了小学,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修女担任教师;有的堂区开办了育婴堂,修女就兼管育婴堂;在缺医少药的偏僻地区,学过儿科医疗知识的修女为当地儿童治病。教区很多本堂神父,尤其安徽、江苏北部很多神父都要求主教派遣修女到自己堂区服务,修女们的勤俭、刻苦耐劳,有口皆碑。但因当时人数不多,常供不应求。修会自1869年初创立至1949年的80年间,总共培养了600多位修女,她们在教区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工作,为传教事业作出了极大贡献。 1950年,[[罗马教廷]]决定上海教区由国籍神职班接管。教区准备把献堂会由贞女性的修会转变为正式修会并着手进行准备,因众所周知的原因,计划无法实行。1958年,部分[[修女]]被遣散回家,部分留下的修女同在上海教区服务的其它修会修女合并,成为上海教区修女院。 总结早期献堂会修女的定位,是本堂神父的得力助手。1873年起,她们两三人或四人小组被分派到江南教区各主要天主堂从事协助神父的传教工作,尤其在安徽、江苏北部等小城市和农村堂口管理圣堂,照顾神父食宿等家务,帮助教友家庭的儿童进行宗教教育。不少堂区办慕道班,当时称开保守班,发展了很多新教友。如果没有她们默默无闻的辛劳工作,有很多地区就不可能有那么多热心的老教友。她们所承载的教会历史使命,是不可磨灭的。 ===圣母献堂会成为正式修会=== 上世纪60年代中叶我国发生十年动乱,上海教区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神父]]、修女受到迫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重新落实宗教政策。在漕溪北路201号圣母院内上海伞厂伞柄加工场劳动的神父、修女得到平反,恢复名誉,全力投入教会的恢复重建工作,当务之急是尽快恢复宗教生活。1979年6月3日,张家树主教在圣母院教堂主持了中断了13年之后的第一台弥撒。1979年的诸圣瞻礼(11月1日),在徐家汇大堂先整修的两间厅堂,举行了教友参与的第一台弥撒。当时闻讯前来的数千名教友无比欣喜激动,感谢主恩,随后从市区到郊县的一座座圣堂陆续恢复、开放。 上海教区在复苏中发展。为了牧灵福传的需要,继1982年开办佘山修院后,1985年,张家树主教决定恢复献堂会,继承过去献堂会的光辉事业。同时他还要求神父、教友宣传圣召,号召青年女教友加入修会。同年5月,招收了第一批初试生11人。张主教蒙主恩召后,金鲁贤主教继承,亲任会长。提出了培养跨世纪新一代修女的目标:一方面要秉承老一辈修女的优良传统和牺牲服务精神;另一方面要肩负起天主在上海教区这片土地上所托付的重要使命。 1989年5月24日,在佘山圣母大殿,金主教为第一届七位修女主持了宣发初愿典礼的大礼弥撒。教区全体神父,佘山修院全体修生和许多教友参加,礼仪十分隆重。这标志着献堂会由贞女团体转成正式的修女会。1990年6月3日,在徐家汇主教座堂,金主教为第二届10位修女举行隆重的发愿典礼大礼弥撒。1997年11月21日,修会主保圣母献堂瞻礼,11位修女宣发终身圣愿。 ===圣母献堂修女会状况=== 在金主教领导下,修会顺利发展。培育工作先由献堂会老修女负责,院址仍在徐家汇圣母院。朱洪、金备、顾依英三位老修女秉承主教训示,教导修女继任老献堂会的优良传统,培育青年修女认真学习修女奉献于主的意义,着重培养祈祷灵修生活,准备终身不渝的献身于荣主救灵的传教事业。 随着修会的发展和修女的增加,1996年3月,教区安排修女总部自徐家汇漕溪北路201号迁至闵行区七宝镇天主堂。七宝修女院有三座楼房,包括总部、初试院、初学院,附属工场祭披圣服间、面饼间以及印刷厂。 献堂修女会是教区性的修会,直属上海教区领导。修会培育有志遵守[[福音]]劝谕,追随基督,将自己献身于主,专务光荣天主,为天国为教会牺牲服务的修女。培育过程分五个阶段:初试期、初学期、实习期、暂愿期、永愿期。女青年接受修会培育,宣发圣愿后,被派遣到教区各项工作中服务。 ==组织体系== 该会教学计划根据培养目标与实际情况制定,对有志修道者,经本堂神父推荐与文化考核,招收入会,培养期为7年,其中初试3年,初学2年,出试2年。初试阶段重点培养和提高初试生的文化与宗教素质,设有文化、宗教课程。文化课设有语文、[[政治]]、历史、法律、逻辑学等,另设护理、会计、绘画、音乐、[[心理学]]等课程;宗教课程设教理、新经、古经等。初学阶段着重培养和提高初学生的神修素质,开设神修、修规、教会史、圣经学、神学和伦理学等宗教理论课。 通过学习和灵修,使她们逐步领悟三愿(贞洁、神贫、服从)精神,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修女打好基础。出试阶段是培养教务工作的能力,主要是到各堂口及教区各机构的岗位上进行实践,以适应以后教会工作的需要。 ==弥撒== 天主教对圣体圣事礼仪的称谓。源出于拉丁文Missa,它实际只意味着“某种敬拜”。原为该仪式的主体部分开始前遣散尚未领受洗礼者,以及结束时遣散全体与礼者的用语,后衍用作为仪式的名称。天主教认为举行此仪式,用以不流血的方式,重复进行耶稣在[[十字架]]上对圣父的祭献;并认为经过祝圣的饼和酒,实质上已变成了[[耶稣]]基督的真正身体和血。主礼人(神父或主教)先领“圣体”和“圣血”,然后让信徒轮流领圣体(一般信徒不参加领圣血)。 弥撒在教会中,只有神父、主教有神权主持<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9d69a4650101cxfz.html 天主教的祭祀仪式——弥撒],新浪博客,2014-01-03</ref>。东西派教会礼仪的形式都各有特点。西派教会(包括后来的天主教)用拉丁语,圣餐用无酵饼,神父领圣体和圣血,信徒只领圣体;东派教会<ref>[https://www.sohu.com/a/396623859_100294330 基督教之十一:查士丁尼一世前后的东派教会],搜狐,2020-05-21</ref>(包括后来的东正教)因地区而异,或用希腊语,或古斯拉夫语及其他民族语言,圣餐用有酵饼,信徒则可同时领圣血。20世纪60年代天主教会进行礼仪改革,现在世界上大多数教会都采用民族语言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礼仪。 ==参考文献== [[Category:240 基督教總論]]
返回「
圣母献堂会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