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103.10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的原始碼
←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國立西南聯合大學'''<br><img src="https://www.easyatm.com.tw/img/f/ce5/nBnauM3X2MzN3ETN0czM0YTMwMTMwIDOyIDOwADMwAzMwIzL3MzL3g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5%9C%8B%E7%AB%8B%E8%A5%BF%E5%8D%97%E8%81%AF%E5%90%88%E5%A4%A7%E5%AD%B8%E8%88%8A%E5%9D%80 圖片來自easyatm]</small> |}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是[[中国抗日战争|抗戰]]時期由当时的[[国立北京大学|北大]]、[[国立清华大学|清華]]、[[私立南开大学|南开]]在[[雲南]][[昆明]]共同組成的[[大學]],前身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校务最初由当时清华校长[[梅贻琦]]、北大校长[[蒋梦麟]]和南开校长[[张伯苓]]组成的常务委员会共同管理,后[[梅贻琦]]任常务委员会主席,长期主导校务。 从1938年4月2日于昆明更名西南联大,5月4日正式开课,至1946年5月4日宣布结束,設立時間共8年整。期间,毕业学生2000余人。抗战胜利以后,西南联大解散,北大、清华、南开分别迁回原址复校,唯有师范学院留昆,在原校址上建立国立昆明师范学院独立办学,后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 == 歷史 == 1937年7月7日發生「[[七七事變]]」,7月29日,天津遭到了轟炸,南開校園在付之一炬。8月3日[[日軍]]進駐北平,[[中国抗日战争|抗日战争]]全面爆發。10月13日,日軍控制了整個清華園。11月1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湖南]][[長沙]][[岳麓山]]下组成了西南联大的前身[[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同時還開辦了清華研究所。臨大的學生共有1452人,其中清華631人、北大342人、南開147人還有218名借讀生;教師共148人,清華73人、北大55人、南開20人。臨大的主體其實並不在長沙,聖經學院只能提供學校辦公和法商學院的教學,理學院大部分借用湘雅醫學院的校舍,土木系在城裡上課,電機系和機械系在湖南大學,化工系則在重慶大學,航空工程研究班在南昌,文學院在衡山的聖經學院分部。 1938年1月,由于[[日军]]沿[[长江]]一线步步紧逼,戰爭吃緊,決議[[高校內遷|搬遷至昆明]],临大组织师生分三路到达[[昆明]],校名改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梅贻琦]]任设常务委员会主席。其中有820名學生隨校南遷,也有600多名學生退學、轉學或參加抗戰。[[西南联大]]时期,毕业生分清华、北大、南开、联大四种学籍,合并前学生拥有原校学籍,合并后招生为联大学籍,其中清华学籍毕业生为723人。女生和教師及家屬乘火車和輪船去昆明,而少部分男生(共244人)和教師從內地步行穿越湘西、貴州、滇東前往,並[[黃師岳]]中將擔任旅行團的團長。文和法商學院並未直接到昆明,而是臨時設在了[[蒙自]],本預計停留15個月,直到新校舍竣工,但1938年8月,聯大租借空軍學校的校舍,便也轉到昆明。12月1日,聯大開學,8月開始上課。 1939年因戰局吃緊,政府宣布停付[[庚子賠款|庚款]]。清華[[農業]]、[[航空]]、[[無線電]]、[[金屬]]、[[社會調查]]五研究所自行設法維持。8月,清華決定恢復文科[[研究所]],設[[中文]]、[[外文]]、[[歷史]]、[[哲學]]四部。1940年,因聯大校園屢遭日軍轟炸,[[中華民國教育部|教育部]]命聯大遷[[四川省|川]]。8月,聯大決定於四川[[敘永縣|敘永]]設立分校,命一年級及先修班新生前往上課。11月,為了培養大後方中小學教師,聯大成立師院附設學校。1941年1月,敘永分校開始上課。4月,清華大學成立卅年,師生於昆明舉行紀念會,出版學報紀念專刊。8月,敘永分校結束運作,學生返回昆明。10月,文科研究所於昆明東郊[[龍泉街道 (昆明市)|龍泉鎮]]司家營成立,由[[馮友蘭]]教授出任校長。11月,與[[盟軍]]合作於昆明成立[[譯員]]訓練班,並成立[[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聯大|師範學院]]初級部。 联大期间,学生参与青年从军运动,应征[[飞虎队]]翻译、[[緬甸戰役|入缅作战]]、参加[[印度]][[中國遠征軍|远征军]]。 联大期間,清华单独设立昆明办事处、研究院、特种研究所。研究院自1939年起逐渐恢复,设有[[文科]]、[[理科]]、[[法科]]3个研究所共12个学部,招收研究生。特种研究所依靠庚款基金利息,拥有[[农业]]、[[航空]]、[[无线电]]、[[金属]]、[[国情]]普查五个研究所,服务军事研究,研制[[军用飞机]]、[[军事通信|Military communications]],研制出中国第一个[[电子管]]。[[抗战]]胜利后,各研究所并入相关各系。 1946年5月4日举行结业典礼,7月31日宣布结束。最初,学校沿袭长沙临大建制,由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和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组成常务委员会共同管理校务。1938年12月21日,第98次常委会决议,决定由三校校长轮任常务委员会主席,任期一年,本学年由清华校长[[梅贻琦]]担任。后因[[蒋梦麟]]、[[张伯苓]]均在[[重庆]]任职,只有[[梅贻琦]]长期留于昆明,故没有实施轮任制度,一直由梅贻琦任主席,主导校务。 1946年5月,上述3校迁回原址复校后,师范学院留云南独立设院,改称[[昆明师范学院]],后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 与西南联大一路之隔的[[云南大学]],[[抗日战争]]時期在著名数学家[[熊庆来]]的主持下也聚集了大批学者,如[[严济慈]]、[[彭桓武]]等。[[費孝通]]、[[王赣愚|王贛愚]]等学者在西南聯大与云南大学两校兼职;许多活动也由两校师生共同参加。 ==== 前身及后身学校 ==== * [[北京大学]] * [[清华大学]] * [[南开大学]] * [[云南师范大学]] ===學校=== '''学校'''(或稱[[學院]]) 是一種為[[教師]]及[[學生]]提供[[教学]]環境的[[機構]],並通過特定的[[教育]]方式增進對學生的知識和價值體系。現時,大部分國家設有正式的教育制度,有時更為國民提供[[義務教育]]。在正式的教育制度下,學生需在不同類型的學校接受教育。這些學校的分類因文化和制度而異,但可以總括為[[小學]]、[[中學]]和[[大學]]。小學一般為兒童而設,提供基本教育。學生在完成小學教育後,通常會就讀中學。最後,提供[[高等教育]]的學校可成為「大學」或「[[專科學校]]」。 在這些主要學校類型外,在某些國家的學生可能會在小學教育和中學教育的前後在其他學校接受教育。[[幼兒園]]和[[幼稚園]]為[[幼童|年幼兒童]]而設,在小學教育前就讀。在完成中學教育後,中學生可選擇就讀大學、[[職業學校]]、專科學院或[[神學院]]。某些學生可以選擇就讀另類學校,接受有別於主流教學方法和課程的[[另類教育]]。<ref>{{cite web |url=https://oda.hio.no/jspui/bitstream/10642/888/2/802941.pdf |title=Leseferdighet og skolevesen 1740–1830 |publisher=Open Digital Archive |access-date=15 May 2014 |archive-date=2016-04-1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414015817/https://oda.hio.no/jspui/bitstream/10642/888/2/802941.pdf |dead-url=no }}</ref> 學校也可分為政府營運和私人營運的學校。[[私立学校]]通常在政府教育未能夠提供某種教育方法或課程時設立。某些私立學校有宗教背景,在政府未能提供宗教教育時,作出額外教育,如[[基督教學校]]、[[伊斯蘭學校]]、[[佛教學校]]等。為成人而設的學校更提供專門教育,如[[軍訓|軍事學校]]、[[商學院]],等。另類學校更包括[[在家自學|在家學校]]和[[線上學習|線上學校]]等,使教學可以脫離傳統校舍。 == 歷史 == 位于[[英国]]东南部的[[坎特伯雷]],建立於公元597年的[[The King's School, Canterbury|国王学校]],可能是现存最古老的学校之一.<ref>{{Cite web|url=https://www.kings-school.co.uk/about/history/|title=History of the School|website=The King's School, Canterbury|language=en|access-date=2019-07-27|trans-title=校史|archive-date=2019-07-27|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727070256/https://www.kings-school.co.uk/about/history/|dead-url=no}}</ref>;而[[中国历史|中国]]最早的學校,据估计是在[[周朝]]。清朝後逐漸出現[[太學]]之類官方辦的學校。 == 學校教育的目的 == 學校教育的目的隨著時代和[[政治]]、[[文化]]的不同而有差異。 在[[中国历史]]上的[[周朝]],學校[[辟雍]]是[[統治階級]]培養[[貴族|下一代]][[品格教育|品格]]、[[雅乐|禮樂]]、[[閱讀|讀]][[寫作|寫]]和[[軍事]]技巧的場所。 但如果學校實行填鴨式教育制度,只會令學生無法吸收知識,違背學校令學生學習不同知識的理念。 == 常見的分級 == [[欧洲]]的一些地区,[[文理中学|高级中学]]({{lang-en|Gymnasium}})是中学的一种,入学的学生一般成绩较突出。在[[德国]],十三年级之后(一些地区是十二年级),将完成高级中学学习并参加德国大学入学考试(Abitur)(在[[奥地利]]和[[瑞士]]称为Matura考试)。 在[[英国]],學校要是指[[高等教育]]階段前的教育機構,大致上可以被分为[[小学]](有时进一步区分为[[幼稚園]]和小学)和[[中学]]。而這些學校是由[[女王教育检查员]](Her Majesty's Inspectorate of Education)這個機構來管理的。 在[[北美]],學校是指所有级别的教育機構,包含以下所有机构:幼稚園、小學、中學(即[[初级中学]],英文称middle school、intermediate school或junior high school,根據招生的學生年齡及地區而定)、[[高級中學|高中]]、[[學院]]、[[大學]]及[[研究生院]]。在[[美國]],从幼稚園到[[高級中學|高中]]的所有學校都是由各州的教育局來监督的。许多早期的美国公立学校都是单间学校,一位老师在一间教室里面教7个年级的学生。20世纪20年代起,单间学校被整理为多教室的学校,越来越多学校提供了[[校车]]运送学生。 == 常見的分類 == 在[[英國]]及[[北美洲|北美]],[[學校]]可以是部分或完全自主運作管理的機構,不一定是公立義務教育學校系統的一部份。'''學校'''可以專精於某一個領域,例如:經濟[[學院]](如[[伦敦经济学院]])、舞蹈學校或记者学校。也可能基於某類學生而設立,如特殊學校、聾啞人士學校等。 == 批评與替代 == 在整个20世纪,传统的学校受到广泛的批评。法国社会学家[[皮耶•布迪厄]]在他的著述《差别:对品味评价的社会批判》中说明了'''学校'''的[[阶级]]结构再製機制。 学校(尤其是[[威權體制教育]]的學校)被指责对孩子的学习有更多的抑制作用而不是激励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它使孩子产生恐惧。一些人更喜歡學生有充份自由的[[民主學校]]或其他[[另類教育]],其他人喜欢[[在家自學]],或參與[[非學校教育機構]],而不去上学。 == 動物學校 == [[動物學校]]是訓練動物的機構,有些學校訓練一般的生活常規,有些則教導專業的導盲技術。 == 現代學校 == 在現代,學校仍然是傳授知識及技能的重要場所,但因為社會價值觀的改變,使部分的學生為了文憑而打混摸魚。加上部分教師認為只需把他所瞭解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就足夠,而忽略教導[[倫理]][[道德]],及正確的[[價值觀]]給學生。 == 校園設施 == * [[教室]] * [[禮堂]] * [[自修室]](可能和圖書館併設) * [[图书馆]]及閱讀角 * [[體育館]]及[[操場]] * [[電腦教室]]及語言教育室 * [[实验室]] * [[办公室]]([[校长]]室、教員室、總務部及校務處) * [[會議室]] * [[校工]]([[交流生]])[[宿舍]] * [[學生輔導室]] * [[天台]][[花園]] * [[福利社]] == 參見 == 等級分類 * [[初等教育]] * [[成人教育]] * [[課程]] * [[補習班]] * [[家庭教育]] * [[義務教育]] 學校分類 * [[私立學校]] * [[寄宿學校]] * [[預科學校]] * [[音樂學院]] * [[语言学校]] * [[鄉校]] 學校組成 * [[校園]] * [[校車]] * [[校友]] * [[校友會]]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大專院校]]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Lang-e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