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17.10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吴瑞年 的原始碼
←
吴瑞年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吴瑞年.jpeg|有框|右|<big>吴瑞年(硕士)</big>[http://pic.gerenjianli.com/mingren/1990/202694424.jpg 原图链接][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22/pdm14658gn.html 来自 个人简历网 的图片]]] '''吴瑞年''' (1900——1985)字稼英,[[江苏]]南京人。幼年随家迁沪。民国9年(1920年)进圣约翰大学读理科,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入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获硕 士学位。 ==人物介绍== 吴瑞年(1900——1985)字稼英,江苏南京人。幼年随家迁沪。民国9年(1920年)进圣约翰大学读理科,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入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获硕 士学位。学成,原可留美工作,但为实现报国夙愿,即行回国。民国15年,受聘任浙江公立专科学校(今浙江大学)无机化学系主任、教授。民国17年,应江苏省立上海中学(简称省上中)校长郑通和坚请,转来该校任教。[[民国]]24~30年,先后兼任大中中学和新寰职业中小学校长。抗日战争开始,省上中迁至菜市路(今顺昌路)继续上课。日军进占租界后,省上中校名不能继续使用,为防止汪伪接收,被迫改称私立沪新中学,公推吴瑞年为校长。抗日战争胜利后,省上中迁回原址恢复原名,保留顺昌路私立沪新中学,吴瑞年为校长。 就在以沪新中学名义坚持弦歌不辍的困难时期,吴瑞年竭力维护省上中传统,以孜孜不倦的精神、诚以待人的态度,团结同仁,共度难关。延聘知名学者任教,继续实行初中普通科、高中理、工、商分科制,注重教育质量,学生多达29个班级。他坚持民族气节,不向日伪妥协。当时,日伪强迫学校推行奴化教育,并派来日语教师充当耳目。有一位语文教师讲授《济南城上》课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被其发现,胁迫校长开除这位教师。吴瑞年坚持以照本教课无错,而保护了这位[[教师]]。又一次,学生出于爱国热情,不上日语课,日语教师又要校长处分学生,他也置之不理。同时,他关心教师的生活待遇,每学期开学,一次发足半年薪金,使教师减少受货币贬值的损失;学期结束时加发一个月工资,鼓励教师安心工作。还常对遇有临时困难的员工解囊相助。教师称赞他既有“有贝之财”,有其当用;又有“无贝之才”,学识丰富。他对学生循循善诱,教育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他总是引用《千字文》“孝当竭力,忠则尽命”两句,为毕业生题词留念,并说:“孝者,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敬爱师长;忠者,忠于祖国。忠于职守”。 1951年,他把沪新中学迁入肇嘉浜路和淮海中路两处。1957年,调任[[淮海中学]]校长,直至退休。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上海市委委员,市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上海佛教协会理事,上海中学校友会名誉会长。 1985年12月20日病逝。 ==著 作== 著有《基本化学》、《化学精华》、《化学发达史》等。 ==科研人员== 科研人员是具备一定的[[科学]]理论知识并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一类人<ref>[https://www.chinairn.com/news/20190531/094155674.shtml 第三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科技工作人员是指哪些人?我国科研工作者现状调查],中研网,2019-05-31</ref>。科学可以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可以是调查研究或实验,也可以是现象分析,从事[[工程]]技术开发、[[生命科学]]研究、社会调查<ref>[https://www.sohu.com/a/294685754_594109 社会调查的五个主要环节],搜狐,2019-02-14</ref>研究等等的人员都可以是科研人员。通常情况下,科研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自己所研究的某一[[学科]]研究具有一定的造诣。 ==视频== ===<center> 吴瑞年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化学干货:水的组成</center> <center>{{#iDisplay:a0678vmq1dq|560|390|qq}}</center> <center>千年古墓出土仙丹,科学家分析化学成分,直呼这就是毒药</center> <center>{{#iDisplay:p3031wgr51y|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科學技術醫學人物]]
返回「
吴瑞年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