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6.88.6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口袋罪 的原始碼
←
口袋罪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口袋罪'''<br><img src="http://news.cctv.com/20080509/images/1210299629282_4832560896270808427.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news.cctv.com/china/20080509/102456.shtml 圖片來自cctv]</small> |} '''口袋罪'''指的是一些界定不清、外延模糊以至于难以界定有罪与否的罪名。司法机关在使用这些罪名时,有时会对法条所述情形进行拓展来贴合实际情况,于是便有了“一个大‘口袋’,什么都能装”的“口袋罪”。兜底性条款、对罪名定义不清、对情况描述不明是口袋罪生成的重要来源。 === 流氓罪 ===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60条规定有[[流氓罪]]。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取消流氓罪罪名,并将罪名细分为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猥亵儿童罪、聚众淫乱罪、聚众斗殴罪、寻衅滋事罪等。 流氓罪被细分后,产生的口袋罪罪名为寻衅滋事罪。[[寻衅滋事罪]]的行为在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93条规定如下: *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 *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其问题在于:寻衅滋事行为规定过多,诸如追逐、拦截、辱骂、殴打、起哄闹事只要被认定为情节恶劣或严重,都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寻衅滋事;由于可以认定为寻衅滋事的行为较多,导致许多难以归罪的危害行为被归于寻衅滋事罪。 === 投机倒把罪 ===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17、118、119条规定有[[投机倒把罪]]。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取消投机倒把罪罪名,并将罪名细分为合同诈骗罪、非法经营罪、强迫交易罪、倒卖文物罪、“倒卖车票、船票罪”、非法转让罪和“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等。 投机倒把罪被细分后,产生的口袋罪罪名为[[非法经营罪]]。非法经营罪在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5条被规定。其问题在于:存在兜底条款“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规定不明,从[[高利贷]]、[[套路贷]]到[[哄抬物价|哄抬紧急性物资的价格]]都可以被该条款“击中”。 === 玩忽职守罪 === [[玩忽职守罪]]在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87条被规定。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将其改为第397条,即“[[渎职罪]]”的第一条,并规定“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初步解决了玩忽职守罪口袋罪化的问题。但目前该罪仍有成为口袋罪的趋势。其问题在于:将玩忽职守罪中的职责等同于[[滥用职权罪]]中之职权,并进而将其范围理解为“不仅包括法定的职务权限,而且包括根据惯例、基于国情等形成的职务权限”,且没有认定限制<ref>{{Cite web|title=玩忽职守罪中的职责界分应予明确|url=http://www.sohu.com/a/159446200_391398|accessdate=2020-03-23|work=www.sohu.com|language=en|archive-date=2020-03-23|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323092749/https://www.sohu.com/a/159446200_391398|dead-url=no}}</ref>。 流氓罪、投机倒把罪、玩忽职守罪曾被合称为“三大口袋罪”;1997年刑法修正案中,将流氓罪拆分为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猥亵儿童罪、聚众淫乱罪、聚众斗殴罪、寻衅滋事罪等六种罪名,撤销了投机倒把罪,然而寻衅滋事罪成为了新的口袋罪,其与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称为“新三大口袋罪”。 === 反革命罪 === 1951年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规定:“凡以推翻[[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政权,破坏人民民主事业为目的之各种反革命罪犯,皆依本条例治罪。”反革命罪是处治最严厉的法律罪名,又是一顶最随意、最泛滥、最令人恐惧的政治污名。1950年代初中國[[鎮壓反革命運動]],共捕了262萬餘人,其中共殺反革命分子71.2萬餘人。根據《[[爭鳴]]》雜誌引述「內部調查」結果,[[文革]]期間「十三萬五千餘人被以現行反革命罪判為死刑」。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社會事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口袋罪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