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37.17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反蘇運動 的原始碼
←
反蘇運動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反蘇運動'''<br><img src="https://1.bp.blogspot.com/-eegKXVGRgJ4/XSxfXphvvAI/AAAAAAAACUM/eSZZAfGsAUoGYuAAGMkeN2gLOINe_jauQCLcBGAs/s320/%25E5%25AD%25B8%25E7%2594%259F%25E9%2581%258B%25E5%258B%2595%2BStudent%2BActivism.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cantonesemuseum.blogspot.com/2019/07/student-activism.html 圖片來自blogspot]</small> |} '''1946年春反苏运动''',又称'''張莘夫事件''',是指以1946年2月因[[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官员[[张莘夫]]接收[[抚顺煤矿]]未果,返程途中被不明武装团体杀害而引发的,中国学生及民间团体抗议2月11日美国公开的美、苏、英[[雅尔塔协定]]侵犯中国主权,而进行的一系列游行示威活动。最后此抗议活动转向为直指苏联。该事件对中国近代史产生重大影响,亦是[[中國學生運動史]]<ref>[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CN11324424 中國學生運動史],books</ref> 重要一頁。 因后来中国大陆政治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的媒体往往指责该运动是[[中國國民黨]]指使下的“盲目排外”运动而不称之作“学生运动”。 ==游行经过== 2月上旬,张莘夫遇害事件逐渐传播,此案逐渐为人所知。2月11日美国在《[[雅尔塔会议|雅尔塔协定]]》一周年之际公布密约全文,并表示根据协定东北的日本财产应属盟军共同战利品,美国、英国也有分配权,中国举国震惊。由此引发了一张规模宏大的抗议雅尔塔密约,要求苏联撤军的群众运动。此时中共又在[[政治协商会议]]上提出承认东北中共建立的“民主自治政府”,政府接收东北的军队应控制在一定数量内的要求,媒体曝光后舆论更加沸腾。 2月下半月开始,各地反苏活动层出不穷。整个运动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946年2月16日至21日为发起阶段;2月22日至26日大游行,运动达到高潮;2月27日以后运动逐渐平息。 早在2月16日,由于苏联在2月初拒绝撤退,又将中国东北原日本辖下的厂矿、机器设备列为战利品并开始拆运,在[[重庆市|重庆]]的东北籍流亡人士2000余名,在青年馆举行大会后前往国民政府请愿,散发传单,要求苏联撤退,不得抢夺中国财产。紧接着,2月19日,南京也发生了运动,南京临时大学补习班5000余名学生提出:“要求友邦军队依约撤退”、、“请求政府查究张莘夫被害真相,缉凶严办”、“边疆不容割裂”、“请求政府彻底执行政治协商会决议 案”、“彻底执行停战命令,迅速恢复交通”,“ 雅尔塔秘密协定裡有损中国主权的部分,我们坚决反对”,“军队国家化”、“政治民主化” 。次日晚,[[南京市|南京]]发生示威游行,对苏联拒绝撤军表示抗议。这次游行并未专指苏联,但扩大后成为了反苏运动的先声。 ==事件背景== 1945年2月,[[苏联]]与[[美国]],[[英国]]签订《[[雅尔塔会议|雅尔塔协定]]》,以维持[[外蒙古|外蒙]]现状和控制东北铁路及军港为交换条件换取苏联出兵日本占领下的中国东北[[伪满洲国]]。此时正规国军尚在中国西南与日军僵持,而中共军队则在华东、华中、华北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廣島市|广岛]]投放[[原子弹]]轰炸,日本未有反应。苏联经充分准备,于8月8日[[蘇日戰爭|对日宣战,进军中国东北]],出动百万大军,日本败局已经注定。8月9日,美国再向[[长崎市|长崎]]投放[[原子弹]]轰炸。8月10日晨6时,日本通过中立国表示,在保证天皇地位下有条件投降,盟国未有反应。日本天皇8月15日广播宣布无条件投降。苏军未经大规模抵抗,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伪满洲国全境;此时国民革命军尚远在中国西南,美军也远在冲绳。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苏联出兵伪满使中共的[[敌后抗日根据地]]骤然变为接收日占区的第一线,遂将部队化整为零,多路出关,加入[[东北民主联军]]意图控制东北地区。 1945年10月1日,苏联通知国民政府,将于10月下旬开始撤军,11月底撤退完毕,以遵守《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规定的战胜日本三个月内撤军的条纹(即1945年12月3日为截止日期)。1945年10月10日,美舰运送国军欲在大连登陆。这使得苏联认为美蒋联手在东北军事对抗苏联。10月12日,东北苏军司令部就撤军问题与国府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輝]]在[[长春市|长春]]谈判,拒绝国军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规定的商港[[大连市|大连]]登陆。苏联支持中共部队控制营口、葫芦岛等港口以阻止美军舰运兵登陆。10月18日,苏军又阻止运送国军运兵舰在[[葫芦岛市|葫芦岛]]登陆。11月下旬美舰运输国军在山海关外的[[秦皇岛市|秦皇岛]]登陆。国军随后进发伪满洲国边境[[山海关]],与占领这里的中共军队发生军事冲突。国军攻破山海关后相继占领葫芦岛、锦州,并将东北行营迁至山海关,苏联未有异议。结果苏联占领军占领[[伪满洲国]]大部分城市,但允许国共两党在苏占城市活动。中共接收了苏联不需要的日本关东军装备,并在农村发展根据地;国民政府则将当地原伪满军和地方武装改编为保安队,以维持治安的名义驻扎于苏占城市。苏联对两者行为均无异议。 11月7日,《大公报》独家报道苏联外长[[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莫洛托夫]]在十月革命节上讲话,称[[旅顺口区|旅顺]]港及[[大连市|大连]]港区域、满洲铁路权益为“新的苏维埃领土”。此事让中国国内舆论鼎沸,人们认为这是新时期[[沙皇]]的翻版。而苏军拆运东北厂房、机器的事实屡被披露报端,苏联对东北经济独占性要求、支持外蒙古独立以及苏军一再延缓撤退等消息广为流传,再加上苏联支持[[新疆省 (中華民國)|新疆]]一些地区独立的事件一再发生,社会各界对苏联的忧虑与不满情绪日趋强烈。这些因素酿成了反苏运动的民众基础。 11月19日,中国外交部正式向苏联提议延缓撤兵,苏联同意延期至1946年1月3日撤兵,以利国军接收东北。随后,1945年11月下旬,苏军勒令共产党的党政军机关部队撤出了沈阳、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四平等大城市,移交给熊式辉的东北行营的接收大员。1945年12月初,国民政府外交部再次致函苏方,希望苏军延缓撤退,逐步与到达东北的国军换防,撤军期限展延至1946年2月1日。 12月,苏联代表斯拉德科夫斯基向国民政府代表[[张嘉璈]]宣布东北原日本所有的一百五十四种工矿企业(占东北重工业80%)厂房、机器为苏联战利品,苏联不愿拆运而愿意与中国共同经营,此即所谓“中苏经济合作”方案。苏联代表声称,在此问题未商决之前,他不能预测苏军从东北撤离的确实时间。而[[蔣經國]]在同年12月间,[[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斯大林]]也跟他说了同样的话。国民政府对东北经济持独占性要求,苏联以厂房、机器为条件换取与国民政府“经济合作”的想法遭到国民政府的拒绝。 1946年1月16日,经济部东北区接收委员[[张莘夫]]及其随员八人,前往交涉接收[[抚顺市|抚顺]]煤矿被拒绝,返程途中当专列行驶至抚顺以西25公里的李石寨站时,被不明武装团体挟持杀害。后来苏联称是暴徒劫匪下手,国民政府称是[[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民主联军]]所为,中共称是[[国民党]]伙同日本人伪旗嫁祸;但当时没有任何一方有确凿的调查结果。此事件发生于[[政治协商会议]]期间,国民政府出于时局考虑,未加渲染低调处理,因此不太为人知悉。会议最后中苏东北厂矿问题谈判破裂,苏联借口“天气不好交通不便”拒绝履行原定的2月1日撤军计划。随后苏联开始拆运机器。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軍政事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反蘇運動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