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7.155.14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反猶太主義 的原始碼
←
反猶太主義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反猶太主義'''<br><img src="http://www.hkislam.com/e15/d/file/html/Observation/2017-12-26/f5feabe8e06b6040f8c23795fbc129aa.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www.hkislam.com/e19/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17&id=8472 圖片來自hkislam]</small> |} '''反犹太主义'''是一種[[意識型態]],對於对仇恨[[犹太人]]或[[犹太教]]的思想与行为的总称。反犹太主义在世界上由来已久,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动机和表现形式。反犹太主义在世界各地有犹太人生活的地方皆存在,在[[歐洲]]、[[亞洲]]及[[阿拉伯]]地区也有。 「反猶太主義」的原文(Antisemitism、Anti-Semitism 或 anti-semitism)直譯為'''反閃族主義'''。在字面意義上,反閃族主義是對於所有[[閃米特人|閃族]]<ref>[http://blog.udn.com/kurich/5998710 閃米特人],udn</ref> 的反感情緒,虽然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同属[[闪米特人]],但是這個名詞在歐洲特指對於猶太人的仇恨情緒。這個名詞在1873年首次在德國出現,同義詞是「仇恨猶太人者」(Judenhass,Jew-hatred)。 == 历史 == === 基督教兴起之前 === 历史上,在[[地中海]]沿岸地区进行征伐的各个大帝国—例如[[亚述]]、[[新巴比伦王国|巴比伦]]、[[波斯]]和[[罗马帝国]]等,都有将自己的[[宗教]]与[[文化]]强加於被征服民族的习惯。而信仰[[一神教]]的犹太人与信仰[[多神教]]的其它被征服民族相比,更容易引发与征服当局的冲突,从而导致征服势力更残酷的镇压。征服者通常把犹太人拒绝新的宗教与文化的行为视作对统治者的反抗。例如公元前168年,[[叙利亚]][[塞琉古王朝]]国王[[安条克四世]]发布命令,宣布[[犹太教]]为“非法”,下令废止犹太教习俗,焚烧犹太教经典,强迫犹太人食用[[猪肉]]等,掀起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犹运动,引发了著名的[[马加比家族|马卡比]]起义。 === 基督教 === ==== 基督教徒反犹的原因 ==== [[基督教]]认为[[耶稣]]是[[弥赛亚]](“[[救世主]]”),但是犹太人并不认为耶稣是[[犹太教]]信仰的弥赛亚,在《[[圣经]]•[[新约]]》中已经出现了对犹太人不认为耶稣復活、不赞同耶稣心意的描述(《[[聖經]]•[[新約]]•[[馬太福音]]》記載,耶穌復活後,看守耶穌墳墓的士兵將耶穌復活之事告訴猶太教的祭司長,祭司長和猶太長老商議後,「就拿許多銀錢給兵丁,說:你們要這樣說:『夜間我們睡覺的時候,他的門徒來,把他偷去了。』」於是「兵丁受了銀錢,就照所囑咐他們的去行。這話就傳說在猶太人中間,直到今日。」)。 基督教将新的经典定名为《新约》,而把[[希伯来圣经]]称为“[[旧约]]”。在某些犹太人的记述中,耶稣是[[约瑟•本•潘得拉|潘得拉]]强暴[[玛利亚]]所生,而基督教则认为耶稣是童貞女玛利亚所生;根据犹太人的记载,耶稣因犯罪受到惩罚被处死,而基督教则认为耶稣被犹太人迫害致死,而在[[使徒行傳]]的記載中,使徒在羅馬帝國境內傳教皆受到猶太人的壓迫,这些都是基督徒仇恨犹太人的原因。 ==== 羅馬帝國基督教化時期 ==== 西元391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之后,猶太人的宗教与生活开始逐渐受到限制。例如438年的提奥多西法典中,禁止了犹太人与基督徒通婚,又規定不得修建新的[[犹太会堂]]等。 ==== 西欧中古世纪 ==== 在基督教会尚未形成严密组织的中世纪早期,犹太人及其宗教并未受到严苛的待遇。公元800年至1100年间,约有150万犹太人生活在基督教统治下的欧洲各国。他们未成为封建阶级社会中的一部分,因此幸运地避开了许多基督徒不得不承受的奴役或战争的磨难。与大多数没有受教育的基督徒不同,绝大多数犹太人都能写能读,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由于他们在金融业、行政和医生等行业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因此往往受到地方君主或贵族的庇护,避免了在基督教社会中的孤立处境。基督教学者甚至会与犹太教拉比讨论圣经的有关话题。 但此后不久,[[罗马天主教會]]通过变革,反猶势力大大增强,尤其是在[[方济各会]]和[[道明会]]创立后,许多居住在城市里的基督教徒和对异教缺乏容忍的中产阶级纷纷崛起,从此犹太教的好日子便不复存在。早在1300年,天主教修士和地方僧侣就开始在[[基督受难剧]]中大肆宣扬犹太人杀害耶稣这一情节,从而鼓动普通市民仇视或杀害犹太人。这一时期开始出现对犹太人的大规模迫害和驱逐。 欧洲历史上著名的[[十字军東征]]對猶太人進行的掠奪及大屠殺,而且也推进了限制犹太人从事大多数经济活动的立法活动。这一结果是犹太人只被允许从事货币借贷和其他贸易行业。从1300年起,犹太人被驱逐出英格兰、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他们中的大多数被迫向东迁移到波兰等东欧国家。当14世纪中叶恐怖的[[黑死病]]夺走了当时欧洲一半以上人口后,不幸的犹太人又被当作替罪羔羊。 ==== 宗教改革时期 ==== 16世紀[[宗教改革]]期間,歐洲各新教教派及國家主要與[[羅馬教廷]]進行鬥爭,同時對猶太人的敵對減少。 ==== 近现代 ==== 1944年至1946年,二战末期的波兰曾发生排犹运动。 1968年三月学生运动时期,波兰政府借对学生镇压之机也对犹太人进行排挤,引发了上万犹太裔波兰人流亡至[[以色列]]。 教宗[[庇護十一世]]直接譴責反猶主義。天主教会在梵二会议中宣布:“他们在基督受难时所犯的过错,不应毫无辨别地归咎于当时生活的全体犹太人,也不可责怪今日的犹太人。” == 概述 == 反犹主义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动机和表现形式,但是其中也不乏共通性和延续性,例如将犹太人视为“谋杀救主[[基督]]的人”,“贪婪、阴险”的民族,“企图控制世界”的[[犹太集团]],需对世界一切政治和经济问题负责的“[[幕后黑手]]”等。 反犹主义的思想和行为自产生至今导致灾难性后果。自[[羅馬帝國]]進行基督教化,此後[[欧洲历史]]充斥着针对犹太人的暴力行为,例如[[十字军]]对犹太人的掠夺与大屠杀,15世纪[[西班牙]]对犹太人的彻底驱逐及滅絕,19世纪和20世纪[[沙皇俄国]]反犹太人浪潮。而反犹太人主义的最高潮则公认是1933年至1945年之间[[纳粹德国]]在歐洲廣泛進行的[[犹太人大屠杀|大屠杀]],造成约600万犹太人死亡。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軍政事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反猶太主義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