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45.22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花木兰 的原始碼
←
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花木兰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花木兰从军1.jpg|缩略图|花木兰[http://pic13.997788.com/mini/shopstation/pic/PA/00/0013/001326/PA00132621.jpg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BB%A8%C4%BE%C0%BC%CD%BC%C6%AC&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0000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花木兰'''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花木兰]]这个人?秦汉以降的朝廷大多设有专门的乐府官署,南北朝也不例外,具体职能是负责收集整理民歌、训练乐工等常寺该管。《木》被宋代郭茂倩收入《[[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不是没有道理的。[[郭茂倩]]的父亲郭源明曾做过太常博士,家学渊源、慧眼独具。<ref>{{ cite web | url=https://www.sohu.com/a/117229757_403169 | title=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花木兰这个人? | author=平行学社,搜狐网 | date= | language= | accessdate=2016-10-26 }}</ref> 乐府歌辞的来源一般有两种:御用文人创作和民间采集。《[[木兰辞]]》显然属于后者。重读,我们眼前会呈现这样的景象:一个利落朴素、自恋成痴的姑娘,在娓娓叙事,旁边还有一个小秀才做记录。 实际上,汉魏时期流传下来的《[[战城南]]》、《[[东门行]]》、《[[十五从军征]]》、《[[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乐府经典,无不带有上述“写实”的特点。 这种民间“写实”非常可贵,我们称其为“民间述史”,也即老百姓自己写的历史,相当于某人传记或非官方大事记。为何这么说呢?古代官方修史,帝王将相、改朝换代是大餐,后妃本传、怪力乱神只是小菜儿,民间小事小情小人物,史书不显。 老百姓通过民歌创作的形式,把一些他们看到的亲历的认为有意义的事口述下来,经民间文人的润色,再被官署采集后稍加整理,即成乐府歌辞而传世。它们,可为史料之补充,其真实性,足与地方志、文人笔记相媲美。 ==从北魏史料中寻找木兰代父从军的可能== [[File:花木兰从军2.jpg|缩略图|左|花木兰[http://fjrb.fjsen.com/nasb/images/2015-04/14/A08/res19_attpic_brief.jpg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BB%A8%C4%BE%C0%BC%CD%BC%C6%AC&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0000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人跟我较真儿,说《[[隋唐演义]]》里还有花木兰故事呢。没错,那能说明什么?隋恭帝在位不足半年,还是唐高祖李渊立的傀儡。中原百姓有称皇帝为“可汗”的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又怎么解释? 在北魏官方文献里,[[孝文帝]]改革之前,皇帝一般称为“可汗”,这是不争的事实。稍往前溯,五胡十六国也有称皇帝为“可汗”的,但在内蒙额尔古纳附近连续征战超过十年的,恕我浅陋,找不到。唯独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与柔然族的战争达到了25年之久;且孝文帝改革后,朝野全面汉化,已不再有“可汗”的称谓。也就是说,花木兰若史有其人,应该生活在拓跋焘时代。 关于花木兰的籍贯,如今争议也颇多。有说她是谯郡人,有说她是宋州人,有说她是黄州人,有说她是商丘人。如果熟悉史料的话,这些争议其实不是争议,因为历史上的谯郡、宋州、商丘等,指的都是河南商丘市虞城县一带。 商丘原是南朝刘宋的土地,拓跋焘在433年将刘宋势力驱逐,至439年完成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其发动对柔然的战争,从424年开始至449年结束,历时25年。这个时间段,与目下流行的花木兰的生平亦基本相当。 [[File:木兰从军3.jpg|缩略图|花木兰[http://img.jf258.com/i/0a1451522673x2511300249b27.jpg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BB%A8%C4%BE%C0%BC%CD%BC%C6%AC&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0000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比如说花木兰生于412年,若成立,那么433年商丘归属北魏,木兰应是21岁,在年龄上具备了代父从军的可能。北魏在孝文帝改革前,还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阶段,“可汗大点兵”和“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等,符合当时的史实,奴隶主或部落首领发动战争,每家每户出一男丁为兵。“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从行孝的角度出发,花木兰代父从军,也成为可能。 花木兰“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抵御柔然的故事,应发生在拓跋焘击溃高句丽等柔然附属部落之后,在东北设六镇戍边期间,约435年到447年或449年。因为439年双方通过和亲改善了关系,其后的战争走向主要围绕西域的争夺,东北部只是在444年有过一次大规模战争,中山王拓跋辰等八将“坐击柔然后期,靳于都南”,北魏大获全胜。其他时间基本没什么大仗。 木兰胜利凯旋之时,约35岁或37岁,朝廷封其为尚书郎,亦并不出格。北魏汉化前期,奴隶凭战功可以获得自由民的身份,自由民的军功累积到“策勋十二转”的地步,亦可以做官。且尚书郎的官职虽然靠近中枢,但级别并不大,位居尚书台下属各曹,比起郎中、侍郎等中高层官员,还差老大一截呢。 ==史无确载,但史家学者多有认可== [[File:木兰从军4.jpg|缩略图|左|[http://img1.imgtn.bdimg.com/it/u=762503871,2947332923&fm=214&gp=0.jpg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BB%A8%C4%BE%C0%BC%CD%BC%C6%AC&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0000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花木兰是否真有其人?目前学界说得最多的就是五个字——“史书无确载”。但唐代诗人[[白居易]]、[[杜牧]],南宋学者程大昌,明代学者徐文长,清代史学家[[姚石甫]]、[[宋虞庭]]等人,都认为花木兰确有其人,只是年代背景不尽相同而已。这些人既是文学家,又是饱学经史的大学者,自不会凭空乱说。 成书于清代的《[[商丘县志]]》也值得参考,其载曰:“……及还家,释其戎服,衣其旧裳。同行者骇之,遂以事闻于朝。召复赴阙,欲纳诸宫中。木兰曰:‘臣无媲君之礼’,以死誓拒之,迫之不从,遂自尽。帝惊悯,追赠将军,谥‘孝烈’。”该县志史料依据源自元代碑文《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 前半段或是可信的。因为北魏前期实行“齐整人伦,分明姓族”的民族政策,貌似提高了汉人士族官僚的地位,其实不然,鲜卑贵族及其分支勋贵依然唯血统论,史官述史基本也遵循这个原则。我的推论是,花木兰有可能是鲜卑奴隶移民至商丘,凭战功跻身贵族行列,《[[魏书]]》和《[[北史]]》原本应该有她的传记,但“以事闻于朝”,她的女儿身暴露了,犯下欺君之罪,虽赦免,青史留名的机会随即被褫夺。后半段说木兰被[[拓跋焘]]强纳为妃、不从自尽云云,绝无可能。 拓跋焘其人,首先是个军事家,然后才是政治家。军事家的谋略,不仅在于如何打胜仗,还在于爱惜士卒和拢固军心。比如他对在战争中“尽忠竭节”、“蹈锋履难”的将士,升官晋爵,人口牲畜、金银古玩缯帛等,赏赐很重,毫不吝啬。木兰代父从军之事已然朝野皆知,作为一代开化君主,且能尊崇孔子、提倡儒学的拓跋焘,娶其为妃或可谓之奖赏的一种,但还不至于欺男霸女。当然,若真有其事,史官亦会“为尊者讳”,不予记载。 ==孝烈将军== [[File:木兰从军5.jpg|缩略图|花木兰[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124/c935e3fb4e654303b3c1a64c8176c594.jpeg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BB%A8%C4%BE%C0%BC%CD%BC%C6%AC&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0000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历史上花木兰是真实存在的。花木兰(412年-502年),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ref>{{ cite web | url=https://www.y5000.com/tsfx/60549.html | title=历史上真有花木兰这个人吗 | author=中国历史网 | date=2020-04-29 | language= | accessdate= }}</ref>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 花木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该诗约作于南北朝的北魏,最初收录于南朝陈的《古今乐录》。僧人智匠在《[[古今乐录]]》称:“木兰不知名。”长300余字,后经隋唐文人润色。 关于她的姓氏,有人说是姓朱,有人说是复知姓木兰,有人说是姓魏,明代徐渭在《[[四声猿传奇]]》中说她是姓花,名木兰,父亲道花弧是一个后备役军官,大姐花木莲,幼弟花雄,母亲姓袁,一家五口,这是至今仍为大家所接受的一种说法。 至于出生年代,姚莹在《康輶纪行》中说她是北魏孝文帝至宣武帝时人;宋翔凤的《过庭禄》中则说她是隋恭帝时人,程大冒的《演繁露》中则说她是唐初人,比较起版来北魏时人的说法比较可靠。 说到籍贯里居,姚莹以为她是凉州人,河北省《完县志》说她是完县人,《大清一统志》说她是颖州谯郡东魏村人,权还有人说她是宋州人或黄州人,河南省《商丘县志》则说她是丘花宋村人,似以《商丘县志》的说法比较合理。 然而不管怎么说,正如《[[中国文学发展史]]》所言:“考证这些无稽之谈,实在没有一顾的价值,我们只要知道花木兰是一个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就够了。” ==视频== {{#iDisplay:v0866keo3vv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古代军政人物]] [[Category:630 中國文化史]]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花木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