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15.3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印度洋马夫鱼 的原始碼
←
印度洋马夫鱼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印度洋马夫鱼1.jpg|缩略图|[https://www.pcseaz.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126&extra=page%3D7 图片来自珊海观网]]] '''印度洋马夫鱼'''Heniochus pleurotaenia是一种小型的马夫鱼,身体侧扁。不同于其他马夫鱼仅第一枚鳍条延长,印度洋马夫鱼的第一背鳍每一枚鳍条都有延长,长度依次递减,同时鳍条上覆盖短的白色细丝,背鳍立起时呈覆羽状排列,整体近似三角形。 == 形态特征 == [[体色白,有深浅不一的巧克力色花纹]],[[以第一背鳍前端为界,整个面部覆盖深棕色]],[[面颊下部色浅,近白色]],[[成鱼前额和两只眼睛上方有突出的角]];[[腹鳍和臀鳍是深棕色,并形成巧克力色的条纹向第一背鳍尖端延伸]],最终形成一个倒置的"V"形;第二背鳍浅棕色;胸鳍和尾鳍透明;脸部和第二背鳍的颜色并不与倒"V"字花纹相接,因此鱼体有三条白色带。幼鱼体貌基本与成鱼一致,不过额头缺少突出的角,同时臀鳍和腹鳍的花纹尚未分离形成"V"字,为完整的大三角形棕色斑块,此时容易与白带马夫鱼(印度关刀)Heniochus varius混淆,只能通过背鳍第一枚鳍条的长短来区分,一般白带马夫鱼的背鳍延伸更长一些。<ref>[https://www.pcseaz.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126&extra=page%3D7 马夫鱼属 印度洋马夫鱼、黑关刀(Heniochus pleurotaenia)]珊海观网</ref> == 地理分布 == 印度洋马夫鱼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中部的热带和亚热带水域,主要栖息在浅水澙湖和珊瑚礁周边,一般靠近大陆的种群成对活动,而岛屿附近的种群多小群活动。捕食浮游动物和石缝中的蠕虫和甲壳类,也啃食岩礁上的海鞘等无脊椎动物。 == 饲养环境 == 较少在贸易中出现,如果想要饲养的话,最好有大型的水体,混养温和的鱼类,有丰富的活石供其啄食和躲藏,同时也有足够大的开阔游泳空间。初入缸时可以尝试用活的糠虾和蠕虫喂食,当其习惯人工投喂后慢慢替换成冷冻食品,也可以购买活的蛤蜊等贝类诱使其开口,基本不会开口饲料,适宜在大型水族馆用浮游生物喂养。若要饲养多条或同属混养宜同时入缸,有可能配对。 == 信息 == 建议水族箱尺寸:1000升。 饲养难度:难。 珊瑚兼容性:小心。 盐度:1.020-1.026。 温度:23-27℃。 性情:温和。 食物:卤虫,糠虾等小型无脊椎动物,浮游动物。 最大体长:17厘米。 分布范围:[[印度]]洋的[[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到[[爪哇]]、安达曼海。 生活水深:1-25米。 IUCN评级:LC 低危。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Category:720 海洋志总论]] [[Category:770 大洋洲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印度洋马夫鱼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