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9.185.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华陶窑 的原始碼
←
华陶窑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FFB5B5;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華陶窯''' </p> |- |<center><img src="https://bunnyann.com/wp-content/uploads/%E8%8F%AF%E9%99%B6%E7%AA%AF%E7%85%A7%E7%89%87.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bunnyann.com/bunnyann363/ 圖片來自bunnyann] </small> |} '''華陶窯'''位於[[苗栗縣]][[苑裡鎮]],背倚[[火炎山 (苗栗縣)|火炎山]],俯瞰[[大安溪]]沖積扇平原。為[[臺灣]][[苗栗縣]]第三屆立法委員[[陳文輝 (台灣)|陳文輝]]和中華花藝教授妻子[[陳玉秀]]於1984年興建的'''台灣式人文園林'''。當時為燒製陶製花器而建古法柴燒[[登窯]],並種植花材的私人花園。後因媒體報導致大眾頻繁要求參觀,才開放為觀光景點。<ref>[https://bunnyann.com/bunnyann363/ 苗栗景點》江南Style,華陶窯迷人古樸村莊,穿越時空來找四爺~],bunnyann</ref> '''華陶窯'''總面積約6公頃,可分成「'''人文庭園'''」和「'''自然生態植物園'''」兩個部分:「'''人文庭園'''」因建築特色揉合[[臺灣]]歷代台灣族群的統治開發的歷程,包含'''[[荷蘭]]式砌法的紅磚牆'''、'''[[日本]]式的黑瓦'''、'''[[中國]]閩南式雙扇木門'''、'''[[台灣]]原住民式屋牆植被''',此四大特色的結合,被園林設計界稱為首座「'''台灣式人文園林'''」。另有「'''生態植物園'''」則復育多種[[臺灣]]原生植物,如:[[臺灣澤蘭]],[[臺灣原生稻]]等瀕臨絕種植物。 == 人文庭園 == 在台灣歷史上經歷多個民族的統治,而各民族的建築特色,並未因統治者更替而消滅,而被民間保留使用並揉合各自特色,形成和諧的視覺美感。 == 1.荷蘭式砌法紅磚牆 == 在磚造建築中為增加磚牆承載荷重與穩定能力,以及增進牆面外表美觀,砌磚時應該遵循規則疊砌。紅磚疊砌式樣有很多:如丁砌、順砌、英式、法式、荷蘭式、美國式、花式...等式樣。[[台灣荷蘭統治時期]]為1624年至1662年,當時建築的磚砌法為[[一順二丁]]形式,即從磚牆側面來看,為二縱磚上疊一橫磚反覆向上疊砌。 == 2.中國閩南式雙扇木門== 古中國木鎖可追溯至[[石器時代]]。據傳迄今最早的古中國木鎖出土於約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但是並無真品留存和正式的文獻記載。古中國木鎖可分為閂鎖和木栓鎖兩類。閂鎖構造簡單,只能從門內開啟和關閉,組成包括門閂和門板兩部分。開啟時,僅需把門閂水平移動至開啟位置後,以旋轉方式推動門板即可。由於構造簡單且堅固耐用,在[[臺灣清治時期]]由1683年[[施琅]]攻台至1895年[[甲午戰爭]]後割讓予[[日本]]為迄,清廷鼓勵人民來台開墾,雙扇木門和閂鎖被民間廣泛使用。 == 3.日本式黑瓦 == [[日本]]式黑瓦又稱[[文化瓦]],[[台灣日治時期]]於1895年至1945年間日本人大量興建日式建築而傳入。早期台灣建築使用較輕薄的閩南式紅瓦,而日本式黑瓦有散熱快、透氣性佳的優點,也比傳統薄瓦堅固。對於濕熱且多颱風的台灣地理環境,黑瓦較耐久且效用較佳。 == 4.台灣原住民式屋牆植被 == 綠化屋頂及圍牆的概念,近年來逐漸成為都市建築的設計考量重點。諸多優點如:降低頂層溫度、有助散熱、減低冷暖氣耗電量20%、美化環境、保護屋頂(減少紫外線輻射)等。早年漢人移居台灣,因風水考量,屋頂可以吸收陽光,趨魔除邪,而會清除屋頂及圍牆上的植物。而台灣原住民生活與自然和諧共生,無此避諱。在華陶窯可見多種屋牆植物,如:[[木玫瑰]]、[[九重葛]]、[[薜荔]]、[[地錦]]等。 == 柴燒登窯 == [[登窯]]發源於[[中國]]大陸,到[[台灣日治時期]]才由[[日本]]人引進台灣;在大陸稱為[[階級窯]]或[[串窯]],在台灣稱之為[[目仔窯]]或[[坎仔窯]]。[[登窯]]是由幾個長方形窯室連續排列而成,一般是依山而建,或在平地把地面逐漸墊高,使成一傾斜面,其斜角在15-20度之間,在傾斜面上依次往上構築窯室。[[登窯]]的主要結構包括窯頭的燃燒室、中間的窯室和窯尾的煙囪三部分組成,其中燃燒室是提供熱源的地方,位置最低,其後連接幾間窯室,所連結的窯室從前面到後面一級級加高,到最後的煙囪為最高點。其窯室依規模不同,從1、2間到早期商業化陶瓷產量的十幾間窯室都有。 目前台灣的[[登窯]]多已不再燒製使用,僅為古蹟保存及觀光用途。唯華陶窯中型4間窯室的'''相思柴燒登窯'''仍常年持續燒製藝術花器,目前多為每年1月及7月各燒製一次。燃燒柴薪僅使用[[相思樹]],每次燒製需約10~15噸,費時8天7夜,24小時人工投柴加溫至[[攝氏]]1250度,始得溫潤鎏金色澤陶器。 == 生態植物園 == 園裡所栽種的植栽,原本為花藝師女主人為創作花藝所使用而栽種花材,之後積極的栽種推廣台灣原生植物。在佔地五公頃的植物生態區中,栽植與蒐集近六百種的本土植物。近年來,更與各地農業改良場合作,積極復育台灣特有的原生植物,如[[台灣百合]]、[[鐵炮百合]]、[[金花石蒜]]、[[臺灣澤蘭]],[[臺灣原生稻]]、[[金毛杜鵑]]、[[烏來杜鵑]]等植物。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733 台灣]]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华陶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