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2.242.8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午后微雨中遇洪崖丹井(叶华青) 的原始碼
←
午后微雨中遇洪崖丹井(叶华青)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午后微雨中遇洪崖丹井'''<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770809/pexels-photo-1770809.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1600"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午后微雨中遇洪崖丹井》'''是[[中国]]当代作家叶华青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午后微雨中遇洪崖丹井=== 周末的午后,望着窗外依然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便在似醒似梦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猛然想起,五月,家人还没有一起出游,哪怕是郊游。而城郊的洪崖丹井,已在时光的列车上多次发出邀约,精彩不容错过。 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抓住五月的尾巴,来一次说走就走的出行吧。 半小时车程,我们就从英雄城南昌的中心区域来到了城郊的梅岭。梅岭之于南昌人,真是大自然赐予的瑰宝。梅岭既是南昌城西面一道绿色的屏障,也是一个南昌市民休闲旅游的乐园。而洪崖丹井之于梅岭,宛如一颗珠宝镶在玉带上。洪崖丹井作为历史上“豫章十景”之一,早已闻名遐迩,令作为南昌新市民的我们向往。 一到景区,就见到了游客服务中心前面的一尊雕像。一位先生坐在石头上,目光如炬侧视远方,长发飘飘,胡须浓密,右肩和双臂裸露,一双赤脚,显得身强体壮。双手拿着一根竹笛,竹笛的下方还有竹叶。这就是传说中的洪崖先生。 我们一家都办理了南昌旅游一卡通,儿子在外地读大学,我和爱人、女儿常常双休、节假日时到周边的景点走走看看,只要临时扫码办理景区进入手续即可,快捷实惠得很。 初听洪崖丹井的名字,就给人以一种突兀新奇的感觉。的确,有其非同一般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气息。 关于洪崖丹井的由来,据传,在黄帝时代,有一位音乐大臣,史书上称为“伶伦”。他来到梅岭,在洪崖处凿井五口,汲水炼丹;他精通乐理,定了十二音律,被誉为华夏音乐鼻祖。丹成在此仙逝,人称“洪崖先生”。洪崖成仙后,这里的地名便称为洪崖丹井,成了中国古典音律的发源地,也是南昌久负盛名的名胜古迹。历代名人张九龄、陆羽、欧阳修、岳飞、王安石、周必大、八大山人等,也曾到此游览,有的还留下了穿透[[岁月]]的诗文。 午后时光,微雨飘洒,薄雾笼罩……让洪崖丹井显得更有情调和意境。刚进景区,就看见了几栋依山而建、层次分明、高低不同的建筑,都是统一的黄色的茅草屋顶,多数是尖顶的,也有平顶,显得很别致。 我们打着[[雨伞]],缓步登山。走在“古藤幽径”,其实是林间小路,因为上面有浓密的树木,抑或是攀伸着枝叶的藤蔓,几乎没有雨飘落到身上。傍地而走、曲折盘旋、然后升入天空的藤蔓,开始粗如树木,渐而变细,姿态各异,风情万种。雨水淋浴的树木越发的青翠洁净,空气格格清新,没有一点夏日的闷热,让人神清气爽。前几天在看智利诗人聂鲁达的书,他是个爱雨的人,他说,雨是一种敏感、恐怖的[[力量]]。我觉得很难理解他说这句话的心境。 没有几分钟便来到了玉笛湖,它其实是一个筑堤拦起的水库。在堤坝处悬挂着几米宽的[[瀑布]],这是在雨水充足的春夏时节,才可以见到的景色。行走在游步道上,可以好好感受一片湖光山色。褐色的木结构的游步道环湖而建,湖畔有许多树木的枝条争着探入水中,几只水鸭还饶有兴致的用嘴巴去衔咬枝叶,树枝有些不情愿的样子,于是湖面泛起了一层层的涟漪。 女儿眼尖,远远的就看到了水上晃桥,让她感到兴奋。在她的倡议下,我和爱人尾随于后,一手打伞,一手扶着晃桥左右两边的网绳,冒着濛濛细雨,踩着脚下左右摆动的索道,胆战心惊的从晃桥的这一头走到了那头,也算是一次成功的挑战吧。 然后女儿又带路去看松鼠园。原以为是一片用网围住的树林,结果是玉笛湖旁的几棵树下,用铁栅栏围住的三、四米高、八九个平方米的空间,上面是一个圆顶,可以避雨,里面植有一棵人造的无叶的假树,还有三个叠放在一起的木箱子,每只木箱上有两个圆孔,这就是松鼠的住的房子。旁边还放了一盆水,还有一些葵花籽,这就是松鼠的食物。透过木箱上的圆孔,仿佛看到了有松鼠的影子。我为这样圈养的松鼠,滋生了淡淡的哀愁。谈到松鼠,我在少年时期,在姐夫村口的大树上看过,上蹿下跳的,显得非常活泼可爱。还有一次,就是两三年前的一个早晨,在杭州西湖边的林荫小道上,遇到两只[[松鼠]]在前面带路,两只高高扬起的尾巴,宛如一首人与[[动物]]是[[朋友]]的壮丽诗篇。另外,作家林清玄文章《两只松鼠》 ,也让我记忆犹新。我想,人与动物、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应该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目标。 之后,我们又游览了炼丹草庐、踏音溪、玉琴湖,进一步感受了洪崖丹井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领略了这块大[[自然]]瑰宝的多姿多彩。 离开景区[[蓦然回首]],午后微雨中的洪崖丹井,已经成为一幅精美的人文山水画,浮现在眼前,悬挂在心空,[[珍藏]]在[[记忆]]里……<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aspx?userid=43299931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叶华青,[[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午后微雨中遇洪崖丹井(叶华青)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