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1.104.1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凤头鹰 的原始碼
←
凤头鹰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凤头鹰</big> ''' |- | [[File:凤头鹰041.jpg|缩略图|居中|凤头鹰 <br>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50814/548621.htm 原圖鏈接] ]]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凤头鹰</br> 拉丁学名:Accipiter trivirgatus</br> 别称:[[凤头苍鹰]]</br> 界:动物界</br> 门:脊索动物门</br>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br> 纲:[[鸟纲]]</br> 亚纲:今鸟亚纲</br> 目:隼形目</br> 科:鹰科</br> 亚科:鹰亚科</br> 属:鹰属</br> 种:凤头鹰</br> 亚种:11亚种</br> 命名者及年代:Temminck, 1824</br> 英文名称:Crested Goshawk</br> |} '''凤头鹰''' (学名:Accipiter trivirgatus)属中型猛禽,体长41-49厘米。头前额至后颈鼠灰色,具显著的与头同色冠羽,其余上体褐色,尾具4道宽阔的暗色横斑。喉白色,具显著的黑色中央纹;胸棕褐色,具白色纵纹,其余下体白色,具窄的棕褐色横斑;尾下覆羽白色;飞翔时翅短圆,后缘突出,翼下飞羽具数条宽阔的黑色横带。幼鸟上体褐色,下体白色或皮黄白色,具黑色纵纹。性善隐藏而机警,常躲藏在树叶丛中,有时也栖于空旷处孤立的树枝上。日出性。以[[蛙]]、[[蜥蜴]]、[[鼠]]类、[[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鸟]]和小型哺乳动物。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形态特征== 凤头鹰为中等猛禽,前额、头顶、后枕及其[[羽冠]]黑灰色;头和颈侧较淡,具黑色羽干纹。上体暗褐色,尾覆羽尖端白色;尾淡褐色,具白色端斑和一道隐蔽而不甚显著的横带和4道显露的暗褐色横带;飞羽亦具暗褐色横带,且内翈基部白色。颏、喉和胸白色,颏和喉具一黑褐色中央纵纹;胸具宽的棕褐色纵纹,尾下覆羽白色;胸以下具暗棕褐色与白色相间排列的横斑。虹膜金黄色,嘴角褐色或铅色,嘴峰和嘴尖黑色,口角黄色,蜡膜和眼睑黄绿色,脚和趾淡黄色,爪角黑色。幼鸟上体暗褐,具茶黄色羽缘,后颈茶黄色,微具黑色斑;头具宽的茶黄色羽缘。下体皮黄白色或淡棕色或白色,喉具黑色中央纵纹,胸、腹具黑色纵纹或纵行黑色斑点。上喙边端具弧形垂突,适于撕裂猎物吞食;基部具蜡膜或须状羽;翅强健,翅宽圆而钝,扇翅及翱翔飞行,扇翅节奏较隼科慢;跗跖部大多相对较长,约等于胫部长度。雌鸟显著大于雄鸟。<br> 大小量度:体重♂370g,♀360-5308;体长♂410mm,♀410-490mm;嘴峰♂20-29mm,♀20-23mm;翅♂211-268mm,♀238-264mm;尾♂190-226mm,♀207-230mm,跗蹠♂59-70mm,♀62-72mm。(注:雄性——♂;雌性——♀)<br> ==栖息环境== 凤头鹰是留鸟,通常栖息在2000米以下的山地森林和山脚林缘地带,也出现在竹林和小面积丛林地带,偶尔也到山脚平原和村庄附近活动。性情善于藏匿机警,常躲藏在树叶丛中,有时也栖息于空旷处孤立的树枝上。 ==生活习性== 留鸟。性善隐藏而机警,常躲藏在树叶丛中,有时也栖于空旷处孤立的树枝上。日出性。多单独活动,飞行缓慢,也不很高,有时也利用上升的热气流在空中盘旋和翱翔,盘旋时两翼常往下压和抖动。领域性甚强。主要以蛙、蜥蜴、鼠类、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鸟和小型哺乳动物。主要在森林中的地面上捕食,常躲藏在树枝丛间,发现猎物时才突然出击。叫声较为沉寂,he-he-he-he-he-he的尖厉叫声及拖长的吠声。 ==分布范围== 原产地:[[不丹]]、[[汶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菲律宾、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越南。旅鸟:[[孟加拉]]国。中国国内终年留居四川峨眉山,云南盈江、耿马、丽江、景东、思茅、普文、橄榄坝、寻甸、昆明、[[蒙自]]、[[河口]]等,贵州绥阳、遵义、安龙、罗甸等,广西西南部,广东连县、乐东、高要,台湾和海南白沙、万宁、坝王岭、东方等地。凤头鹰全世界共有11个亚种,中国有2个亚种,区域性非罕见,见于中国中南及西南包括海南岛(indicus)及台湾(formosae)的低地森林。在香港已常见。台湾亚种为中国的特产亚种,仅分布于台湾,不常见;分布于其他地区的是普通亚种,为留鸟,较为罕见,其中福建永泰和湖北十堰有才报道的新记录。 ==繁殖方式== 繁殖期4-7月。繁殖期常在森林上空翱翔,同时发出响亮叫声营巢于针叶林或阔叶林中高大的树上,距地高6-30m。巢较粗糙,主要由枯树枝堆集而成,内放一些绿叶。营巢位置多在河岸或水塘旁边,离水域不远。如果繁殖成功,巢下年还将继续使用。每窝通常产卵2-3枚,卵为椭圆形,大小为43-54mm×37-41mm。孵卵期间领域性极强,有时甚至攻击进入巢附近的人。 ==亚种与分类== 1、Accipiter trivirgatus layardi分布于斯里兰卡。<br> 2、Accipiter trivirgatus Peninsulae分布于印度西南部。<br> 3、Accipiter trivirgatus Indicus分布于北卡罗来纳州东北部,印度,尼泊尔,中国南部包括海南岛,印度支那和马来半岛。<br> 4、Accipiter trivirgatus Formosae分布于中国台湾。<br> 5、Accipiter trivirgatus trivirgatus 分布于苏门答腊群岛。<br> 6、Accipiter trivirgatus niasensis分布于苏门答腊岛西部的尼亚斯岛。<br> 7、Accipiter trivirgatus javanicus 分布于爪哇和巴厘岛。<br> 8、Accipiter trivirgatus microstictus分布于婆罗洲。<br> 9、Accipiter trivirgatus palawanus分布于巴拉望,菲律宾西南部的卡拉,纳土纳赛和婆罗洲。<br> 10、Accipiter trivirgatus extimus分布于菲律宾东南部。<br> 11、Accipiter trivirgatus castroi分布于婆罗洲和吕宋岛。<ref>{{cite web|url=http://www.iltaw.com/animal/777|title=凤头鹰 <亚种与分类>|date=|work=}}</ref><br>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中国分布的亚种数量较普遍,区域性非罕见,但种群数量不高。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00"> File:凤头鹰01.jpg|thumb|200px| File:凤头鹰05.jpg|thumb|200px| File:凤头鹰02.jpg|thumb|200px| </gallery> ==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卷中列为稀有种;<br>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Ⅱ濒危物种。<br>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br> 列入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名录。<br>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br> ==視訊==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XLouEz-Hl8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48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鳳頭鷹爪 Crested Goshawk 2019.OCT.29 pm}}<br>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凤头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