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92.21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冠服 的原始碼
←
冠服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冠服.jpeg|有框|右|<big>冠服(演变史 )</big>[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207/33cfc4214f814deeaebd4d681b633d8e.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93635688_322551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冠服'''制度大约初步确立于夏商时期,至周趋于完善,在此之前,男子一般都长发披肩,或稍加系束,或梳成辫发,头戴冠巾。而女子发式略同男子。至于剃发,则是一种刑法,叫髡。此时的冠服制度<ref>[https://www.sohu.com/a/293635688_322551 请看中国冠服的演变历史],搜狐,2019-02-08</ref>已成为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分别等级尊卑的东西,标志着[[权力]]和等级的冕服和官服以及各种饰品逐渐成为[[服饰]]发展的主流。 ==发展==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冠服制度进一步纳入礼治范畴,成为礼仪的表现形式,充分反映了封建的等级制度。这个时期的衣服主要形式是上衣下裳制,上衣多为小袖,长至膝盖,下裳为前后分制,两侧各有一条腰间用绦带系束。但在[[战国]]时期,服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始皇帝建制百端,衣冠即其一,肯定也是在原制度上有所强化尊卑而已。 唐代服饰承上启下,法服与常服同时并行。法服即传统的礼服,冠、冕、衣、裳之类的;常服又称公服,即一般性的正式场合所穿着的[[衣服]],包括圆领袍衫、幞头、革带、长筒靴。品色衣至此已形成制度。平民则多着白衣,妇女髻式繁复,还有在髻鬓上插金钗、犀角梳篦的。贵族妇女面部化妆成额黄、花钿、妆靥等。女服主要为裙、衫、帔。由于唐代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在文化交流中采取广采博收[[政策]],对[[西域]]、[[吐蕃]]的服饰兼收并蓄,因而浑脱帽、时世妆得以流行。所以我们经常能在影视中欣赏到[[唐朝]][[贵族]]妇女那种以展示女性形体和气质美的薄、露、透特点。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服饰史一大变革。 ==消亡== 满清入关,为巩固其在中原统治计,强制施行"剃发令",那句名句"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也就是在此时诞生的,并相继制定了官民服饰制度、服色制度。结果导致了[[汉族]]传统冠服制度最终消亡的开始,形成[[满族]]服饰<ref>[https://www.sohu.com/a/161226017_99921727 地域文化 · 满族服饰习俗] ,搜狐,2017-07-31</ref>的一统地位。 ==意义== 汉字的"初"字,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被解释为"初,始也,从刀从衣,裁衣之始也"。故而可见在中国古代衣裳的重要,是一切事物的初始,它的产生,是[[人类]]告别[[动物]],进入[[文明]]的重要标志。《[[周易]]》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黄帝]]作为中华文明最早的代表者之一,被古代的先哲们推崇和神化为文明发展中建造诸多功业的圣人,"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黄帝最大的功绩之一就是"制衣裳"。黄帝之前"未有麻丝,衣其羽皮",黄帝教人们建造屋宇,"治其丝麻以为布帛",设置了衣裳之制。从此,人民有了安定的[[生活]]。且不论传说是否可信,但至少反映出一个真理:衣裳的出现是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在古代的冠服礼仪中有着严格的区别和衣着禁令 。 ==视频== ===<center> 冠服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Q版大明皇帝的所有冠服</center> <center>{{#iDisplay:d3064pq27m8|560|390|qq}}</center> <center>朝珠是清代特有的冠服配饰</center> <center>{{#iDisplay:z0935hnlykw|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423 衣飾;服裝]]
返回「
冠服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