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211.4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内湖线 的原始碼
←
内湖线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 内湖线.jpeg|有框|右|<big> 内湖线</big>[http://i3.sinaimg.cn/dy/c/2009-07-01/1246418683_KjRfZF.jpg 原图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09-07-01/110515880542s.shtml 来自 新浪网 的图片]]] '''内湖线''',简称内捷,为[[台北捷运]]路线,属于中运量系统,也是台湾第二条连络[[机场]]的捷运系统。2001年8月行政院核定路线(新十大建设),全线大部分为架空路线,穿越松山机场及大直路段则为地下路线。路线自[[中山国中站]]起,沿复兴北路转入民族东路北侧,进入地下后往北穿越[[台北松山机场]]及基隆河至大直,于自强隧道南端圆环旁之的北安路东侧出土,进入内湖后改采用架空路线,沿内湖路、文德路、成功路与康宁路行进,跨越基隆河与国道1号([[中山高速公路]])至南港展览馆站,全长14.8公里。内湖线是文湖线的一部分,与1996年通车之木栅线直通营运,以连结台北市东部的内湖、南港及木栅等地。 ==纪念章== 旅客可以在服务台或咨询服务台询问站务员,站务员会拿出纪念印章供旅客使用盖印。本线于2015年2月11日开始采用“车站专属[[纪念章]]戳”,各站的纪念章如下: *[[松山机场站]]:以台北松山机场建筑、本站公共艺术“行李箱”和飞机为主题。 *大直站:以国民革命忠烈祠和大直桥为主题。 *剑南路站:以美丽华百乐园的[[摩天轮]]、剑潭古寺和剑南蝴蝶步道为主题。 *西湖站:以本站站体和内湖清代采石场为主题。 *港墘站:以本站站体和内湖科技园区为主题。 *文德站:以[[郭子仪]]纪念堂、碧湖公园和国立台湾戏曲学院为主题。 *内湖站:以碧山岩开漳圣王庙和白石湖吊桥为主题。 *[[大湖公园站]]:以站内[[公共艺术]]“风筝-悠游天际”和大湖公园的锦带桥为主题。 *葫洲站:以本站站体和白鹭鸶山步道为主题。 *东湖站:以东湖哈拉影城为主题,搭配五分吊桥而成,展现现代与[[历史]]建物的变化。 *南港软体园区站:以南港软体园区的公司建筑为主题,搭配上班族作为代表此站的特色。 *[[南港展览馆站]]:以南港展览馆和本站出口造型为主题。 ==历史== 内湖线最初规划时即定位为木栅线的延伸,同样采用胶轮路轨之中运量系统,大部分为架空路线。但由于木栅线通车前不断发生试车事故,内湖民众对于中运量系统的排斥感高涨,因此坚持要求变更[[设计]],改采用高运量系统,以及兴建地下化路线,并透过市议员提出这方面的诉求,于1997年7月31日台北市议会第七届第廿七次临时大议第四次会议议决:内湖线应采高运量办理。[[台北]]市政府捷运工程局则基于路线布设考量,以及兴建成本可能激增、内湖地区道路狭窄施工困难等理由,认为变更设计一事窒碍难行,双方并无共识。之后台北市议会通过决议,冻结相关预算,要求重新评估替代方案。 经过多次重新评估,以及与地方长期沟通后,尽管捷运局曾提出一些替代方案,但受限于经费因素,原定计划仍较为可行。担心内湖线通车之日遥遥无期,而要求尽速妥协以利动工的[[声音]]也开始浮现。加上木栅线通车后不再发生事故,使得内湖民众对于中运量系统的接受度有所提升。不过,仍有超过半数的民众坚持以地下化方式兴建。捷运局则表示经费不足,只能兴建架空路线。 2000年,行政院表明:内湖线如果再不动工,中央政府将收回内湖线的补助预算。(前项说法中央收回预算说法,于时任代理捷运工程局长范良锈,2001年1月8日第八届第十七次临时大会第二次[[会议]],明确答询陈秀惠议员时表示:“我们也从来没有放话说中央要把钱收回,我刚才与报告过我们也没有接到中央书面通知”) 台北市捷运工程局面对各方的质疑与建议,自1996年起,除了1993年核定的行政院核定案以外(即中运量架空系统),又陆续提出高运量架空化、高运量地下化、中运量地下化等系统的方案A、B、C、D、E的五个修正案,其中方案A、B的高运量+中运量系统,于1999年决议删除。前台北市长[[马英九]]于2000年6月21日赴市议会,在第八届第十三次临时大会第三次会议提出“捷运系统内湖线替选方案”专案报告。其后依议员的要求下,进行了第二次的民调,但民调结果却遭到质疑。市府邀请[[学者]]与[[专家]]开会提供意见,认为民调结果仅作为参考,仍应回归[[专业]]上的考量。2001年1月9日第八届第十七次临时大会第三次会议,二读通过赞成市府所建议的行政院核定案(即中运量架空化系统),另外也提出增设松山机场站的修正案。行政院于2001年8月1日审议通过此一提案,延宕了七年的争议终于画下句点。 内湖线工程由工信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内湖人一片反对中运量、议员质疑[[庞巴迪]]无法承接马特拉胶轮系统之际,以远低于其他对手的328亿6999万9996元得标。但至2009年中,五次追加减预算后预算已高达593亿7867万4251元,预估到完成时会高达667亿元<ref>[http://news.sohu.com/20090704/n264981958.shtml 台北捷运内湖线正式通车 耗资六百六十七亿台币],搜狐,2009-07-04 </ref>,为得标金额之两倍。 2010年5月12日监察院提出纠正指出,以小绑大之土建绑机电的发包策略不当,且决标前未审查厂商资格,导致无法选择机电系统厂商,机电厂商亦无法参与公平竞争;决标后也未审慎办理履约及勘查作业,以致营运后事故频传;且文湖线从规划到完工历时20余年,预算也从1989年议会通过的新台币247.66亿元预算,一直追加到637亿元,而[[机电工程]]随物价调整部分还没纳入,未来经费只会更多不会更少。如果比较每公里造价,1989年原核定采架空[[设计]],每公里造价27.22亿元,后因中高运量争议、路线变更、增设松山机场站及物价调整等,2009年通车营运核算每公里造价增为43.05亿元,增幅达58.18%,显见捷运局办理内湖线规划设计、施工及履约管理过程并不周延。 内湖线工程原本预定于2008年6月完工,然而由于内湖地区地下管线复杂,先前土质评估失误。康宁路压力箱涵不得在防汛期施工,加上包商与下游厂商间出现纠纷等因素,造成施工进度落后,预定通车时程约延后一年。 内湖线从计划到通车耗时共22年,共历经许水德、[[吴伯雄]]、[[黄大洲]]、陈水扁、马英九、郝龙斌共六位市长,动工到通车共7年。原预定1996年通车营运,也因种种因素而延宕至2011年8月28日才能全面验收通车,为台北捷运各路线中延宕最久的路线。与木栅线串连后成为全[[世界]]最长的中运量[[胶轮路轨系统]](共25.7公里)<ref>[https://www.lengmenjun.com/post/5d0c8112fe98b93a74d51959 最长的中运量胶轮轨道系统记录:台北捷运文山内湖线,中国台湾],冷门菌,2019-06-21</ref>。 ==视频== ===<center> 内湖线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台北捷运宣传片 </center> <center>{{#iDisplay:e0515jckz0b|560|390|qq}}</center> <center> 实地体验台北捷运 </center> <center>{{#iDisplay:t0885uwuuzx|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440 工程學總論]]
返回「
内湖线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