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5.72.18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 的原始碼
←
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br><img src="https://1.share.photo.xuite.net/twblog2758/112e188/13301428/1031554516_l.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blog.xuite.net/twblog2758/mydairy/224530753 圖片來自xuite]</small> |} '''克什米尔公主号'''(Kashmir Princess),[[印度航空]]的一架[[洛歇]]洛克希德星座型客機|Lockheed L-749 Constellation|星座型民航機,註冊編號VT-DEP。1955年4月11日,克什米尔公主号執行包機任務,從中國[[北京]]經[[英屬香港]]飛往[[印尼]][[耶加達]],原定乘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團前往[[萬隆]]參加[[亞非會議]]<ref>[https://www.fmprc.gov.cn/web/ziliao_674904/wjs_674919/2159_674923/t8979.shtml 亞非會議],fmprc</ref> 。途中于中午11点在香港[[啟德機場]]停留70分钟。停留期間,一名被中华民国情报部门收买的启德机场清洁工将炸药安上飞机。飛機在接近印尼海岸時爆炸,機上共有19人,除3名機員生還外,11名乘客及5名機組人員罹難。由于[[周恩来]]应缅甸总理吴努邀请臨時改变路线,從[[昆明]]至[[仰光]]停留后飛往[[耶加達]],未能搭乘此机,所以此次刺杀行动失败。事後國民政府先是否认与此炸毁民航客机的恐怖袭击有关,隨著中華民國政府檔案的公開,事件逐漸明朗。 ==遇难人员名单== 解密档案显示,包括机组人员在内,共有16名中外人士遇难,其中包括8名中外记者。 *[[沈建图]]: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主任 *[[黄作梅]]: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 *李丙衡(李平):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记者 *杜宏:广播事业管理局对外广播部副主任 *郝凤格: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摄影员 *钟步云:总理司机 *石志昂:对外贸易部三局副局长 *李肇基:外交部情报司科员(拟提副科长) *王明芳:越南代表团工作人员 *严斐德:奥地利记者 *斯塔来茨:波兰记者 1955年,遇难中方人员家属获得了《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1956年4月,遇难一周年之际,中共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中树立了纪念碑。周恩来亲笔题辞:“参加亚非会议死难烈士公墓”。 == 事件 == 1955年4月,多個在[[二次大戰]]後獨立的國家在[[印尼]]召開[[萬隆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亦獲邀參加。由於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並沒有能夠飛往外國的民航機,因此向[[印度航空]]租用四引擎的[[民航機]]克什米爾公主號,作包機服務運送代表團成員,从[[北京]]起飞經[[香港]]前往印尼[[耶加達]],然後再往萬隆出席會議。原定會乘搭包機者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總理]][[周恩來]]。[[中華民國國防部]]保密局(現為[[國防部軍事情報局]])得悉後,決定在香港向包機放置炸彈。保密局在香港的特工,以港元60萬(一說為50萬)徵募得一名在機場負責飛機清潔的工人[[周駒]]行事。 與此同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亦收到匿名的情報,称中华民国特工準備在途中执行破坏行动,但未含具体实施细节且无从查证,并不知道是向包機放置炸彈还是在机场直接刺杀要员。4月9日,周恩来指示通知新华社香港分社,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向英驻华代办处交涉,要求港英政府确保飞机和人员的安全。随后[[新華社香港分社]]将有关情况派专人转告印度航空公司驻港总经理,请他采取措施,防止破坏活动;并由[[新華社香港分社]]向港英当局交涉加強保安。此时中方、印方和港英政府三者对可能发生炸弹袭击均已知情,然后各有反应。 原定乘坐包機的代表團主要成員,都沒有上機。之后缅甸总理[[吴努]]邀请[[周恩来]]赴缅商谈其他事宜,[[周恩來]]因此临时改變行程,與代表團成員先前往[[緬甸]],然後用另一印航包機C-54“[[空中霸王]]”前往[[印尼]]。最終登上克什米尔公主号的11人多數為工作人員,包括[[新華社]]記者及攝影人員,另外有一名越南代表團工作人員,以及兩名外國記者。[[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黃作梅]]当时已经知情,亦在機上。 [[印度航空公司]]当时亦已经知情,认为在香港仅停留1小时多,问题不大,决定按计划执行航班,计划于中午抵达启德机场时全员下机至机场餐厅用餐,仅留机械师于机上值守,并要求所有人员离机时不得携带行李包裹。 1955年4月11日中午11時20分,克什米尔公主号由[[北京]]飛抵香港[[啟德機場]]。港英政府雖然事先已有情報,機場內加強保安,但亦认为问题不大,机坪上仅派出一辆警车监视行李及乘客闸口。 周駒以机场正式清洁人员身份登机,并未引起任何一方怀疑,成功將經過偽裝成牙膏的計時炸彈帶上飛機,並將之裝置在機艙內右面接近機輪的隱蔽處。飛機停留一小時後,港英政府虽已知情,但没有明显迹象显示客机真的受炸弹威胁,亦允许航班離開香港,飛往[[印尼]][[耶加達]]。下午6時半左右,克什米尔公主号發出求救訊號,機長指聽到爆炸聲,機艙內有煙,第三號發動機起火。飛機試圖在水面迫降,但液壓及電力系統失靈,而且濃煙進入駕駛艙。最終飛機下水時機翼先著水,撞毀在印尼對開海面,距離耶加達只有一小時半的航程。機上除3名機員獲救外,其餘16人罹難。克什米爾公主號沉於[[大納土納島]]西岸外海水深36呎處,英國海軍應印度要求,派出Barford號進行打撈作業。 事件發生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向[[港英政府]]提出[[照會]],指港府在事先得到警報下,仍未能夠保障飛機安全,負有責任,要求嚴辦兇手。經過調查,最後放置炸彈的周駒於1955年5月18日返回台灣。香港警方表示,逮捕令上的人名為Chow Tse-ming,已於1955年5月18日飛往台灣,該人有三個別名。港府發出通緝令,但無法引渡其回港。而因中方未知情报由谁发出,没有具体细节,且当时无从查考事件在香港的主謀,國防部保密局的特务[[趙斌成]]則因為證據不足而不被起訴,只被驅逐回台灣了事。同时港英政府迫于压力捣毁了中华民国保密局在香港的十余个情报据点,并宣布事件为恐怖袭击事件,且保留永久追究權。事後[[中華民國政府]]檢討該事件,認為是情報洩漏導致。而另一受害者印度方面当时放弃了对此事的深究,包括对实施者的经济索赔和刑事诉讼,有认为是受到第三方压力所致。 ==生还者记忆== 克什米尔公主号失事后,搜救和打捞工作迅速展开,不久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在空难搜救现场,意外地找到了客机上的生还者。 克什米尔公主号生还者,印度航空公司的维修工程师卡尼克1958年撰写了回忆录《克什米尔公主号》。这是迄今为止唯一的客机失事亲历者的真实回忆,也为人们了解那段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1955年4月10日午后,克什米尔公主号从孟买机场起飞,经停加尔各答。4月11日清晨飞抵泰国首都曼谷,然后,克什米尔公主号又从曼谷飞往香港,抵达香港的时间已经接近中午时分。 被炸毁的机身 被炸毁的机身 卡尼克在回忆录里写道:飞机刚停稳,香港航空公司的工人们就围了上来,他们大部分是中国人。有的检查引擎,有的量机油,其余大部分人在擦引擎外面的废机油。但是,让卡尼克感到有些蹊跷的是,当他们机组在启德机场候机餐厅吃饭的时候,一个来历不明的年轻人闯进来。这个人四处打听乘坐飞机的中国代表团的情况,当得知飞机准备起飞时,他急忙冲出餐厅。 1955年4月11日中午12时15分,克什米尔公主号从香港起飞,飞向雅加达,空中飞行时间预计7小时。这是当天香港启德机场唯一起飞的航班。 北京时间4月11日下午5时30分左右,飞机正在离海面5000多米的上空飞行,从舷窗望出去,飞机正在穿越北婆罗洲沙捞越古晋海域。就在这时,飞机出事了。 卡尼克在回忆录里写道:"忽然轰隆一响,传来一阵沉闷的爆炸声。"卡尼克发现机舱里的冷气管开始冒出白烟。卡尼克马上冲进驾驶舱,向机长杰塔报告说,他怀疑是后行李舱起火,杰塔机长异常冷静地命令顿哈前去灭火。领航员派塞克从机舱跑过来报告说,机舱右翼发动机吊舱后面起火。 克什米尔公主号上的大火已经失控,凶猛的火焰席卷整个飞机。当杰塔机长从客舱回来,重新坐到正驾驶的座位上的时候,他的第一个指令是立刻发出飞机失事信号,第二个指令是采取非常措施,让飞机在水上迫降。因为附近没有可以降落的陆地,距离最近的新加坡有350英里。 机舱里所有乘客都已经穿上救生衣。正在机舱里查看情况的卡尼克大吃一惊:熊熊燃烧的大火已经接近飞机的主油箱了。 克什米尔公主号的液力系统、电器系统相继失灵。机身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在黄昏的空中不断翻滚着,驾驶舱里已经充满浓烟。 机长杰塔、副驾驶员狄克希特在极力控制着飞机,这是他们最后的机会。在他们最后迫降水面之前,杰塔机长决定再次发出电讯,向雅加达空中管制中心报告他们迫降的确切位置。但是狄克希特发现无线电已经坏了,飞机与地面联系中断,这时距离雅加达约一个半小时的航程。 在生死关头的最后瞬间,飞机机舱四壁已经被烤得通红,无数长长的火舌喷来喷去。机长杰塔命令把机舱内的所有紧急出口和乘务组座舱的门统统打开。这时,滚滚黑烟进入座舱和机舱,飞机的前方能见度模糊不清。机长想拉平飞机向左转弯企图将飞机降落到附近靠陆地的地方。尽管机长作了最大的努力,但机身毁坏严重,完全失控,随着一声呼啸,飞机像一团烈火冲向海面,伴随着巨大的爆炸声,裂为三段,坠入大海。 卡尼克记录了克什米尔公主号的最后时刻。当时,他要打开紧急出口:"飞机离水面只有几尺了,连走到机舱门口都来不及了。我很清楚,飞机随时都可能和水面相撞。我只有站在那里,听天由命。心里明知很危险,后面是发动机,飞机一撞到水面,螺旋桨还在转,机身还会前冲,假如飞机一歪,那发动机和螺旋桨就会把驾驶舱打得粉碎。我被关在了领航员室里,无法出去。我突然想到,这回必死无疑了。突然,我听到飞机撞在水面的声音,地板好像翘了起来,我一下子滚到水里。顿时,我觉得有很多金属片从头上掉下来。" 当卡尼克从水中钻出来的时候,他看到的情景是:"在飞机接触水面时,一个机翼脱离了机体,这使得飞机深深扎进了海里,我不敢跳海,虽然当时大约离舱口只有五英尺,我怕被划伤。等到飞机扎入水里之后才游出来,当时我感到无数的东西砸在头上,我不敢冒出水面,又潜游了好一会儿才冒出水面。当时我发现海面上有很多行李箱,着火机翼坠落海面,海面上一片火海,我才想起自己穿着救生衣,我记得那时人人都穿着救生衣,可是即使有救生衣,在乘客舱里的人也没有生还的机会,因为他们上浮的时候会被上顶板挡住。 飞机右翼爆炸部分 飞机右翼爆炸部分 卡尼克能够活下来,那应该是个奇迹。在克什米尔公主号空难中,奇迹般生还的还有两个人:副驾驶员狄克希特在飞机坠海后,猛力踢开身旁的滑动窗,拼力钻出水面得以生还。领航员派塞克也从坠海的飞机中死里逃生。 他们3个人彼此鼓励着,在鲨鱼出没的大海中,在落日余晖下,朝着远处的岛屿游去,最后终于游到一个无名小岛,被当地土著居民救助,最终被送到了英国商船"太朴号"上,并从那里被英国一艘参加克什米尔公主号搜救任务的护卫舰丹皮尔号接走。 在克什米尔公主号空难中牺牲的8位中国人中,其中5位是记者,他们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在和平年代以身殉职的新闻记者。[3]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軍政事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