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6.51.18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保羅.魏爾倫 的原始碼
←
保羅.魏爾倫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保羅.魏爾倫</big>''' |- |<center><img src=https://p0.itc.cn/images01/20210620/46aaaf382dec465a927824dbd472d780.jpeg =j4Oz-Lgt/300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473059189_581694 圖片來源]</small> |- |- | align= light| |} '''保羅.魏爾倫'''Paul Verlaine,(1844年3月30日-1896年1月8日),出生於法國洛林地區的梅斯,[[法國]]象徵派詩人。1870 年代開始的頹廢運動的典範之一。<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347278706 知乎 - 保羅.魏爾倫詩歌十一首]</ref> 魏爾倫就讀於[[巴黎]]Institution Landry,畢業後成為一個公務員。 魏爾倫很早就開始寫詩,一開始受到巴納斯詩派的影響,欣賞詩人[[勒貢特·德·列爾]]。 魏爾倫自稱是一個追求絕對的靈魂,在他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沉浸在他的夢想和感覺中,質疑這個世界,並用他自己創造的世界來面對它。作為一個平庸的學生,唯一的興趣是寫詩,魏爾倫更多的時候是在拉丁區的咖啡館裡,而不是在他就讀的法學院的講座上。 1851年,從軍隊退役後,尼古拉斯·魏爾倫 (Nicolas Verlaine) 和他的家人與一位成為孤兒的堂兄 Elisa Moncomble 一起搬到了巴黎。 1863 年,他發表了他的第一部十四行詩《普呂多姆先生》。Nicolas Verlaine 擔心兒子的藝術天賦,強迫他在巴黎的 Hôtel de Ville(市長辦公室)接受一份工作。工作之餘,年輕的魏爾倫會加入首都的時尚文壇,會見包括泰奧多·德·班維爾在內的各種詩人,並與他們討論最新的詩歌技巧。但被恐懼和希望的壓倒性和矛盾的感覺所困擾,魏爾倫陷入了絕望。只有在詩歌中,他才能找到暫時的平靜。 雖然晚年生活貧困,但他在法國文學界的名聲卻如日中天。 1894年,他在勒貢特·德·列爾死後被選為「詩王」。 1895年,他寫出最後的一本詩集《死亡》。 1896年,去世時魏爾倫被他的朋友和仰慕者稱為“大師”,但他一生中與公眾的關係並不穩固。與他的文學聲譽一樣,他的名氣也在於他與蘭波 (Arthur Rimbaud ) 風雨飄搖的個人關係。 ==感情生活== 事實上,魏爾倫脾氣暴躁,極端的、無法抑制的憤怒性格。雖然他已經擁有了內心的詩意之聲。但其情緒一直不穩定。 1866年,出版了第一本詩集。Poèmes saturniens(土星詩歌)。標題的靈感來自夏爾·波德萊爾(Charles Baudelaire) 在《惡之花》 (惡之花,1857 年)開頭的一節詩。書中的大部分詩歌都獻給了魏爾倫的表妹伊莉莎蒙康布爾,魏爾倫暗戀著她。 ==巴黎詩壇著名同性情侶魏爾倫與蘭波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巴黎詩壇著名同性情侶魏爾倫與蘭波</big>''' |- |<center><img src=https://pica.zhimg.com/v2-ec344d372615ef6d48ac3ad6385274aa_1440w.jpg?source=172ae18b =j4Oz-Lgt/300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zhuanlan.zhihu.com/p/26252214 圖片來源]</small> |- |- | align= light| |} 1871年,魏爾倫遇見了詩人[[亞瑟·蘭波 ]](Arthur Rimbaud )。<ref>[http://www.nori.org.tw/lastnews/%E8%A9%A9%E4%BA%BA%E4%BA%9E%E7%91%9F-%E9%9F%93%E6%B3%A2-arthur-rimbaud-1854-1891/ 施明德文教基金 - 詩人亞瑟.韓波 ARTHUR RIMBAUD 1854 -1891]</ref>蘭波給他朗讀了他的一首詩“Le Bateau ivre”(醉船)。蘭波最初通過信件聯繫了魏爾倫,魏爾倫邀請這位年輕詩人與他和他妻子的家人住在一起。這兩個人很快變得形影不離。與此同時,魏爾倫的婚姻開始惡化。由於瑪蒂爾德批評他的行為以及他與蘭波的友誼,他毆打並威脅瑪蒂爾德,而後者令她深惡痛絕。在此期間,蘭波極度反社會的行為和兩人之間明顯的關係成為公眾所知。 1871年10月,瑪蒂爾德生下兒子喬治。幾個月後,魏爾倫和蘭波啟程前往[[比利時]],並最終啟程前往[[英國]]。瑪蒂爾德獨自一人尋求與魏爾倫離婚(1884年,與瑪蒂爾德宣布離婚)。魏爾倫和蘭波在接下來的三年裡往返於[[倫敦]]、[[布魯塞爾]]和巴黎之間。<ref>[https://www.adaymag.com/2020/01/03/arthur-rimbaud-and-paul-verlaine.html 從詩人到軍火商、顛覆世俗的虐戀、到截肢慘死:法國知名詩人韓波一生,超越你的想像]</ref> 1872年和1873年,這對戀人多次分分合合,魏爾倫在與蘭波激烈爭吵後最終入獄兩年。 ==情人呂西安·萊蒂諾瓦== 《無假釋浪漫史》出版一年後,魏爾倫從巴黎監獄獲釋,前往倫敦,在那裡擔任法語教師。 1879年,在短暫的巴黎之旅之後,這位詩人再次啟程前往英國,這次是和一位新朋友兼情人呂西安·萊蒂諾瓦 (Lucien Létinois) 一起。 1880年12月,魏爾倫出版了Sagesse(智慧),這已被視為他的主要作品,也是他最美麗的作品之一。 魏爾倫與放蕩的生活決裂,與蘭波保持距離,並拒絕他的朋友對生活的“詩意和精神啟蒙”。Sagesse包含40多首詩,有些是宗教的,有些是褻瀆的,從中可以看到魏爾倫的折磨和悔恨;面對新的現實,詩人感到孤獨和失落。回到巴黎後,似乎沒有人認出他或想記住他。通過他的一些朋友的努力,魏爾倫終於找到了工作,並為幾家巴黎文學期刊撰稿:Réveil、Paris Moderne、Lutèce和Le Chat Noir。 1883年,萊蒂諾瓦死於傷寒。魏爾倫深受影響,陷入抑鬱和崩潰之中。 ==詩作== ===逃離世界=== “Aigle, au rêveur hardi, pour l'enlever du sol, / Ouvre ton aile! / Eclair,emporte-moi!” (“鷹,向無畏的夢想家張開你的翅膀,/把他帶走!/閃電,帶我走!”)。 ===小夜曲=== 就像死者,在坟墓的深心 唱着寂寂的歌, 情人,请听我嘶哑的嗓音 爬向你的居所。 请敞开灵魂和耳朵,迎接 曼陀铃的乐声: 这首歌是为你,为你而写 残忍,又痴情。 我唱你的眼睛,晴朗纯洁 犹如玛瑙黄金, 你的怀抱仿佛忘川,黑发 仿佛冥河深沉。 就像死者,在坟墓的深心 唱着寂寂的歌, 情人,请听我嘶哑的嗓音 爬向你的居所。 当然,我还要尽情地颂赞 我钟爱的身体, 它浓郁的香气总让我想念 在不眠的夜里。 在歌的最后,我还要描绘 你的唇你的吻, 它们摧残我,却令我沉醉 ——天使!仇人! 请敞开灵魂和耳朵,迎接 曼陀铃的乐声: 这首歌是为你,为你而写 残忍,又痴情。 <ref>[https://www.sohu.com/a/473059189_581694 搜狐 - 保羅.魏爾倫精选|情人,请听我嘶哑的嗓音爬向你的居所]</ref> ==第一部詩集== 1866年,出版第一部詩集《憂鬱詩篇》(Poèmes saturniens),儘管聖勃夫對詩集評價不高,他卻由此聲名鵲起。 ==詩集== 《咒罵》 (1896年) 《主席》 (1896年) 《懺悔錄》 (1895年) 《女人》 (1890年) 《詩篇》 (1884年) 《聖人》 (1880年) 《無言的羅曼史》 (1874年) 《美麗的香頌》 (1870年) Poèmes saturniens(1866年)。 ==參考資料== [[Category:詩人]] [[Category:法國人]]
返回「
保羅.魏爾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