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9.176.21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保罗麦长特尼 的原始碼
←
保罗麦长特尼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保罗·麦卡特尼]] 编辑 1942年6月18日 英格兰利物浦 英国 同义词 [[保罗麦卡特尼]]一般指保罗·麦卡特尼 詹姆斯·保罗·麦卡特尼(James Paul McCartney),1942年6月18日出生于英格兰利物浦,英国音乐家、创作歌手及作曲家,前披头士乐队成员 [1] 。 [2] 1970年,发布第一张个人专辑《McCartney》。1980年,麦卡特尼发行了第二张个人专辑《McCartneyII》。1999年,以独立艺人的身份进入摇滚名人堂。2008年,获得全英音乐奖。2010年12月5日,获得第33届“肯尼迪终身荣誉奖”。2012年7月27日,在20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典礼上压轴登场。2013年10月,发布专辑《New》。 '''代表作品''' yesterday hey jude let it be 目录 1 早年经历 2 演艺经历 3 个人生活 4 '''主要作品''' ▪ 音乐作品 ▪ 参演电影 5 社会活动 6 获奖记录 7 人物评价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詹姆斯·[[保罗·麦卡特尼]] 外文名 James Paul McCartney 国 籍英国 民 族英格兰人 星 座双子座 血 型 B 身 高 178cm 出生地 英格兰利物浦 出生日期 1942年6月18日 职 业 音乐家、创作歌手、作曲家、唱片及电影监制、商人 毕业院校 利物浦艺术学院 代表作品 《Yesterday》、《Hey Jude》、《Let It Be》、《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 主要成就 1999年入驻摇滚名人堂 第33届肯尼迪终身荣誉奖 信 仰基督教 活跃年代 1957年至今 音乐类型摇滚乐、流行乐、古典乐、电子乐 演奏乐器 歌声、贝斯吉他、吉他、键盘、鼓 早年经历编辑 1942年6月18日,保罗·麦卡特尼出生于英格兰默西赛德郡利物浦 保罗·麦卡特尼和约翰·列侬 保罗·麦卡特尼和约翰·列侬 市的华尔顿医院。 1947年,麦卡特尼开始上斯托克顿伍德路小学,其后转到约瑟威廉斯学校。 1953年,他与另外3位同学在校内90人应试的适龄普考(11-plus exam)中取得及格,从而得以进入利物浦男子高中书院就读。 1955年,麦卡特尼一家搬到市内阿勒顿区大众林路20号的英式小排屋生活。 1956年10月31日,麦卡特尼的母亲玛丽因长期抽烟在一次乳房切除手术后不幸死于血管栓塞,当时的麦卡特尼年仅十四岁。 [3] 演艺经历编辑 1957-1970年:披头士时期 1957年7月6日,在高中同学兼好友艾云·禾汉的介绍下,十五岁的保罗·麦卡特尼在胡尔顿郊区圣彼得教堂的一场社区活动中观看了约翰·列侬及其乐队“The Quarrymen”的演出(禾汉也是不定期成员之一) Paul McCartney Paul McCartney ,约翰·列侬在表演完结时邀请对方加入自己的乐队,而麦卡特尼在一日后回复说好,从此便形成了列侬与麦卡特尼之间长久的创作伙伴关系 [4] 。 1960年8月中,The Quarrymen乐队更名The Beatles,在亚伦·威廉斯负责接洽下,麦卡特尼作为披头士成员开始了德国汉堡演出。1962年,保罗·麦卡特尼接替塞特克里夫低音吉他手位置,在利物浦的“The Cavern Club”进行表演 [5] 。 1962年5月,与Parlophone公司达成协议签订唱片合约。 1965年8月,麦卡特尼发行由自己创作的单曲《昨日》,歌曲被收录在专辑《救命!》中,这也是乐队首次在录音中使用古典音乐元素,也是披头士首支只由一位乐队成员完成的歌曲 [6] 。《昨日》被吉尼斯认证为流行音乐史上被翻唱次数最多的曲子。 [7] 同年,录制专辑《橡胶灵魂》。 1966年,发行专辑《左轮手枪》。专辑中富有充满哲理的歌词,实验性的音效以及对于音乐风格的拓宽,从弦乐编曲到迷幻音乐,标志着披头士乐队艺术上的飞跃 [8] 。其中的单曲《平装书作家》是连续三支 保罗·麦卡特尼 保罗·麦卡特尼(10张) 麦卡特尼A面单曲的第一支,单曲在专辑发行后发行。麦卡特尼还为歌曲“平装书作家”和“雨”制作了宣传短片,短片于1966年6月在《埃德·沙利文秀》和《Top of the Pops》上播出。同年,麦卡特尼首次脱离乐队完成音乐作品——他为电影配乐,完成了《The Family Way》。专辑没有登上排行榜,但是麦卡特尼凭借它获得了艾弗·诺韦洛奖。 1967年8月,披头士乐队成员爱普斯坦去世,麦卡特尼决心带头迈出新的一步,他建议乐队拍摄电影《奇幻之旅》。影片主要由麦卡特尼导演,这使得乐队首次在艺术创作方面遭到批评。但是,影片的原生专辑却获得成功。它在英国作为迷你专辑(EP)推出,在美国则加入了乐队当时推出的5支单曲作为密纹唱片(LP)推出。作为乐队唯一一张后来又被收录在乐队官方唱片集中的Capitol唱片公司专辑,《奇幻之旅》在推出的3周内就达到了800万美元的销量 [8] 。1968年8月,发行单曲《Hey Jude》,这首歌曲是保罗·麦卡特尼为约翰·列侬与前妻Cynthia的儿子所创作的,单曲发行后连续9周位于美国公告牌榜首,在全球的销量超过了800万张 [9] 。 1970年4月10日,麦卡特尼和乐队成员经济纠纷严重,因此,麦卡特尼宣布离队 [10] 。12月31日,乐队正式解散。 1970-1981年:羽翼时期 1970年,披头士解散后,麦卡特尼发布了第一张个人专辑《McCartney》开始单飞,这张专辑登上美国榜首 [11] 。1971年,录制第二张专辑《Ram》时,保罗、琳达与鼓手Denny Seiwell合作。这张专辑成为英国冠军专辑,在美国进入前五,《Ram》中的三人合作创作的单曲《Uncle Albert/Admiral Halsey》成为美国冠军单曲 [12] 。同年,前忧郁布鲁斯乐队吉他手丹尼·莱恩加入了麦卡特尼和Seiwell并组成羽翼乐队(Wings)。 1972年,麦卡特尼作为羽翼乐队成员的首次巡演开始,首场演唱会的观众是700名诺丁汉大学的学生。后来乐队又乘面包车在英国各地大学举办了10场演出。接下来的七周,乐队举行了25场欧洲演唱会。 1973年3月,麦卡特尼的首支美国冠军单曲《My Love》收录在专辑《Red Rose Speedway》中发行,专辑在美国登顶,在英国进入前五。同年,麦卡特尼与琳达跟披头士制作人马丁合作完成了歌曲《Live and Let Die》,这首歌曲也成为了詹姆斯·邦德系列电影的同名电影的主题曲。歌曲获得了奥斯卡奖提名,歌曲在美国榜上成为亚军,在英国为第9名。12月,发行专辑《Band on the Run》。这张专辑成为了乐队首张白金专辑,专辑不仅在英美两地登顶,而且也成为了首张三次登上Billboead杂志的专辑。这也是70年代销量最高的专辑之一,在英国销量榜上停留124周。在1975年格莱美奖颁奖典礼上,专辑获得最佳现代/流行与最佳制 Paul McCartney Paul McCartney 作奖。
返回「
保罗麦长特尼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