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3.108.5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的原始碼
←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1.jpg|缩略图|[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s9.sinaimg.cn%2Forignal%2F4b68a8a098c78f4e25ab8&refer=http%3A%2F%2Fs9.sinaimg.cn&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26073488&t=cb3e6211b6ce3a3af4142ea9f394669b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4%BD%95%E6%97%B6%E4%B8%80%E6%A8%BD%E9%85%92%2C%E9%87%8D%E4%B8%8E%E7%BB%86%E8%AE%BA%E6%96%87%E3%80%82 图片来源]]]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出自唐代[[杜甫]]的《[[春日忆李白]]》<ref>[https://so.gushiwen.org/mingju/juv_c11279bde059.aspx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古诗文网] </ref>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的诗思潇洒飘逸,豪放不拘,诗风超群,不同凡俗。 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秀飘逸之风。 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 什么时候才能一起喝酒,与你慢慢品论文章呢? 注释 不群:不平凡,高出于同辈。这句说明上句,思不群故诗无敌。 庾开府:指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 俊逸:一作“豪迈”。鲍参军:指鲍照。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今陕西西安)一带,当时杜甫在此地。 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地。 论文:即论诗。六朝以来,通称诗为文。细论文:一作“话斯文”。 ==赏析==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是天宝五载(746)或六载杜甫居长安时所作,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ref>[https://wenku.baidu.com/view/2ce02fa69c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17.html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的意思 百度文库] </ref>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第一联是说,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的超出一般人。 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它的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第二联是说,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的那种俊逸之风。 借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的著名诗人。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鲍照刘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开头四句,一气贯注,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都是对李白的热烈赞美。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诗是何等的钦仰。这不仅表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诚挚的友谊。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第三联是说,如今我在渭北独自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想思念。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自然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联系。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未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唯见远处的树,又自然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有深重的离情。这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的时光,悬揣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该有多么丰富的内容。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每个字都千锤百炼;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末联是说,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饮酒, 再次仔细探讨我们的诗作呢? 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自然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像过去那样,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言“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再次会晤的怅恨更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用“何时”作诘问语气,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意不尽读完全诗后,作者的无限思情仍在心中回荡。 [[File: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2.jpg|缩略图|左|[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p0.itc.cn%2Fq_70%2Fimages03%2F20200613%2F9c6bc8b02c3a469a860f3145ffd08c37.jpeg&refer=http%3A%2F%2Fp0.itc.cn&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26073567&t=be692347dc5d98686e20eba0757f07a0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4%BD%95%E6%97%B6%E4%B8%80%E6%A8%BD%E9%85%92%2C%E9%87%8D%E4%B8%8E%E7%BB%86%E8%AE%BA%E6%96%87%E3%80%82 图片来源]]] 整首诗杜甫先从李白的诗歌才华写起,交代思念的缘由;而后顺理成章的抒写自己对李白的浓浓的思念之情,为此表达再次相逢论诗的愿望。层层铺垫,又环环相扣。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清代浦起龙说:“此篇纯于诗学结契上立意。”(《[[读杜心解]]》)道出了这首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特点。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过接,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乳交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公元746年(唐玄宗天宝五年)或747年(天宝六年)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李白和杜甫在洛阳相遇之后他们一起到宋州,在单父(今山东单县南)以北的汶水上,和诗人高适相逢。后来又一起到大梁城。分手后李白赶往江东,杜甫奔赴长安。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