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201.9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人民功臣卫根臣(李永红) 的原始碼
←
人民功臣卫根臣(李永红)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人民功臣卫根臣'''<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7868009/pexels-photo-17868009.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1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人民功臣卫根臣》'''是[[中国]]当代作家李永红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人民功臣卫根臣=== 子弹会让我们想到战争,这是人类依然无法避免的灾难。 无数鲜活的[[生命]],不得不走上战场。 每一位抗日老战士,都浑身充满着[[故事]],他们是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 现在他们老了,风烛残年,日渐凋零。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 1930年五月初七,卫根臣出生在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毛家湾镇林场村沟底居民组。1941年初春,日军进犯中国,卫根臣全家屡遭劫难。父亲被杀害,母亲和妹妹在逃难中失去踪影,年仅11岁的卫根臣成了孤儿。 逃荒的路上,卫根臣以乞讨为生。走到夏县泗交镇一带时,他听说当地有一支秘密保护八路军粮仓的游击队,就决定参军打鬼子。他一路打听,来到游击队驻扎的地方,一名叫石有余的副官看到这个[[流浪]]儿能吃苦,人也机灵,就收留了他,让他根着游击队的收粮队,给前方八路军主力部队收集公粮。 “当时收集的公粮大多是小米、玉米粒和大豆,很少有麦子。粮食奇缺时,这些杂粮也很宝贵。日本鬼子军官从汉奸那里了解到:国友、蔡里村一带有八路军秘密粮仓,于是连续组织了三四次大扫荡。怕日本鬼子来偷[[粮食]],担负保卫粮仓任务的游击支队采取打游击战和麻雀战等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与敌人斗智斗勇。加上藏粮食的山洞伪装隐蔽,鬼子最终没有找到[[秘密]]粮仓的洞口。”说起与敌人战斗的故事,卫根臣满眼溢满自豪。 卫根臣最自豪的,是他第一次独自执行任务就顺利完成。 他回忆道,当时,在泗交镇东北方向的马庄,有30多位八路军伤病员滞留在堡垒户秘密养伤,被当地伪军家属告密,情况十分紧急。“获得这一重要情报后,石有余副官派我跑步到三十里外的马庄送鸡毛信。后半夜我将鸡毛信送到后,就连夜原路返回报告。当走到打字坪村,我在路边一块大石头上喘气歇息时,因为太累而睡着了。不知什么时候,一只饥饿的野狼在我的脖子上咬了一口,迷迷糊糊的我本能地惊叫了一声,野狼逃走了。也是我命不该绝,住在附近的一位老乡听到动静走出家门,看到我脖颈两侧被野狼的牙齿咬出了三个血洞,赶紧把我抱回家,拿出三个大烟葫芦按在三个伤口里,用民间的土方帮我止住了血,并进行了简单的包扎。我知道石副官他们正焦急地等我复命,就顾不上脖子上剧痛的伤口,带着老乡塞给我的一个窝窝头,一边充饥一边赶路,终于在日出半杆子高的时候赶回了抗部。战友们看到我受伤,都很心疼。得知伤病员获得消息已成功及时转移,脱离了危险地带,大家都很高兴。石副官叮嘱我必须停止一切军事性活动,安心呆在秘密山洞里养伤。” 1942年,卫根臣伤愈想要归队。考虑到他年龄尚小,参加战役很危险,副官石有余便让他做一名宣传员和秘密交通员。于是,石有余扮成普通百姓模样,护送卫根臣来到新绛第六区薛店小李庄抗日堡垒户石黑蛋家里,交代他名义上是讨吃要饭的流浪儿,实际上要当好一名宣传员和秘密交通员,联络和集合一批贫困人家青少年,为抗日游击队和八路军正规部队补充兵员,遇到特殊情况时要为抗日吧部队送情报,以不同的方式方法为抗日做贡献。 卫根臣经过连续大半年的努力,先后秘密联络到50多个[[志愿]]参加八路军打鬼子除汉奸的贫困青年,他们送到区干队,成了新的抗日力量。之后,已成为区长的石有余指导区干队多方打探情报,通过长途奔波夜袭闻喜东镇鬼子弹药库,一次性夺取三八步枪16支、日制手榴弹30多枚、子弹上千发。在后来保卫汾河南垣群众夏收过程中,利用南北夹击和中间穿插的游击战术,让阎锡山抢粮部队和日本鬼子大队盲目对射、混战一团,造成两虎相斗必有一伤的有利战机,区干队从中夺取一批掷弹筒、六0型小钢炮和歪把子机枪,不仅武装了区干队,还给县大队支援了部分重型武器。区干队连战皆赢声名大震,很快发展壮大成为一支上百人的地方抗日武装力量。 阳城县古隆村是当时的晋东南太岳根据地。1943年,区长石有余选派卫根臣、张文治、许东云等多名智勇双全的青年战士到那里学习地雷制造技术。大家白天学习造雷技术,晚上参加识字班和政治夜校培训,宣传党的减租减息政策,给乡亲们讲解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三个月后,卫根臣有了一技之长,和其他多名学员辗转返回新绛六区。 “回到宿营地后,我们立即收集木炭和老百姓穿烂的破布鞋,将破烂鞋底烧成灰后,在旧罐子、坛子里搅拌上火硝,研究制成了不少石雷、子母雷、连环雷,在沟西头到薛店一线埋设了不少地雷,给不时从据点出来抢粮或骚扰百姓的鬼子兵以沉重打击,使气焰嚣张的日本鬼子变成了缩头乌龟,个别散兵游勇不敢轻举妄动,即使出来活动,也会让伪军警备队开路打头阵,这样一来,就给当地民兵和群众抢收抢种提供了较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说起研制地雷打击敌人,卫根臣很开心,仿佛就在昨日。 抗日战争胜利后,卫根臣等16名战友被选调到王震领导下的三五九旅11支队2营6连,先后参加了三打运城战役。运城解放后,他又随[[部队]]长途奔波赶赴临汾城外,准备攻打坚固的临汾城,后中央军委抽调徐向前一部接替了11支队的攻城任务,11支队奉命撤退到曲沃县开展“三查三评”整兵训练。 1948年,11支队改变成二纵队,在新绛县城西塬一带召开了誓师动员大会,贺龙、王震分别作了战前动员,随后部队连夜出发,从河津禹门渡口偷渡过黄河,以最快速度秘密进入红楼山地区,兵分两路向洛川、宜川进发,配合彭德怀部队打破胡宗南的围堵[[计划]]。卫根臣所在二纵队一部负责打援,在瓦子街一带短兵相接白刃格斗时,身为连长通信员的卫根臣端着汉阳造步枪冲入敌阵,虽右侧肋骨之间被敌人刺伤,但他忍着伤痛继续向敌群冲去,直到敌人完全缴械投降为止。在瓦子街战役中,骄横狂妄的90军军长刘戡看到败局已定自杀身亡。庆功会上,团长特意给轻伤不下火线的连通信员卫根臣记大功一次,这是卫根臣第一次立功。 获得表彰的卫根臣,更将生死置之度外。他怀揣国恨家仇,誓与敌人战斗到底。在壶梯山攻坚战中,卫根臣所在4师11团担任主攻任务,敌人的暗堡明堡形成交叉火力,每个碉堡里配有重机枪,冲上去的爆破组战士一个个倒在血泊中。为守住战略制高点,胡宗南调轰炸机在我方阵地上狂轰滥炸,一时间,我军补给线被拦腰截断,依靠匍匐运动接近前沿中心碉堡的爆破勇士因缺少炸药包急红了眼,卫根臣请求参加爆破组。他急中生智,采取爬行拖拉炸药包的办法,顺利将爆破组已经牺牲战友留下的三组烈性炸药包拖运到中心碉堡附近,配合爆破组勇士成功炸开了中心碉堡群。为此,卫根臣再立战功,在庆功会上11团党委给他记功一次,这是卫根臣第二次立功。 壶梯山被收复后,二纵队改编成第二军,归属第一野战军序列,卫根臣继续在二军4师11团2营6连担任连长通信员。在解放渭南地区大壕营战斗中,6连损失惨重,130多位战士打得仅剩下30多个人且没有了干部,王震司令员要求6连从战场上撤下来改做前线担架队。但是6连的30多人不愿意抬担架要求冲锋陷阵去打仗,卫根臣带头写下决心书并咬破右手中指按上血印。愈战愈勇的战士们以一当十顽强拼杀,凭借有利地形激战一天一夜,在云峰镇俘获敌兵1000余人,不仅30多名战士换上了清一色的卡宾式冲锋枪,还缴获了敌军一批火炮和野炮。由于6连出奇制胜扭转了战局,部队专门为卫根臣等战斗英雄记功,这是卫根臣的第三次立功。庆功会上,大胡子司令员王震亲自为卫根臣等立功受奖的战士们每人敬了一杯庆功酒。 随后,二军将士们乘胜追击猛打猛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克咸阳、宝鸡,由国民党军官学校学生组成的王牌青年军,抵挡不住第一野战军的强大攻势,接连败下阵来。当打开宝鸡军火库之后,二军将士武器装备焕然一新,战斗力空前提升,又一鼓作气势如猛虎,相继攻克淇县、白水县、蒲城。当时,胡宗南34军、36军盘踞陕西省合阳县一带,11团担任诱敌深入的重任,6连负责牵敌人的牛鼻子,连长王光华在运动作战中身负重伤,担任通信员的卫根臣趴在地上射击过程中,不幸身边落下一枚炸弹,炮弹碎片击中卫根臣脸部,卫根臣应声翻了一个筋斗,便失去了知觉。连卫生员进行简单包扎后,将他临时转移安放在麦田里。部队撤走后,一位老大娘用毛驴拉的平板车将他护送到野战[[医院]],经过治疗,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左眼永久性残废。 日本投降后,考虑到卫根臣左眼已失明,王震司令员动员他回山西做地方[[工作]],但经不住他软磨硬缠,最后只得同意他留下来继续参加战斗。随后,他又先后参加了天水和兰州解放战争。 在解放天水的短兵相接激战中,卫根臣左侧肋骨部位不幸被刺伤,团长强行将他调入后勤部队,让他脱离开战斗序列。他随同后勤部队顺利通过河西走廊,进入天山以南的南疆地区,在哈什、玉田、叶城一带活动,从事垦荒生产和建设边疆农场等工作,之后又被抽调到边防公安团、国防军教导团工作。1951年,卫根臣被调入新疆边防49团(代号3779部队),在中印、中巴交界的帕米尔高原守卫着祖国的边防线。1954年奉命担任边防团军事教员。 1957年,毛主席发出号召:志愿兵就地转业工作或复员回家务农,甘拜老农民为师,甘当农民的小学生,加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 由于卫根臣思母心切,要寻找失散了16年的母亲和妹妹,就在1957年4月28日办理了复员军人手续,拖着伤残的身体回到了故里——垣曲县毛家湾镇林场村,缴纳土地入股费,加入农业合作社,安家落户,娶妻生子,务农劳动。 2015年6月,我认识卫根臣后,就把他的事迹反映到《三晋都市报》,2015年7月7日,《三晋都市报》12版人物栏目刊登了该报记者文秀为和时任垣曲县新闻中心副主任文哲采写的《“人民功臣”是国家对我最大的褒奖》一文,报道了卫根臣的事迹;2015年7月10日,《科学导报》B2版专题刊登了文哲和我采写的《驰骋疆场杀敌寇 屡立战功隐山乡——访垣曲县毛家湾镇林场村抗日老战士卫根臣》一文,报道了卫根臣的事迹。2015年7月20日下午,垣曲县民政局按照政策派人用专车把卫根臣送到运城市光荣院入住,安享晚年。 后来,我到运城市光荣院看望卫根臣时,对他说:你认识字,爱看报刊,买上一本《新华字典》,就像小学生写日记一样把你的经历写下来,想到啥就写啥,不会的字查查字典,错别字、语句不通都不要紧,写完了交给我。2016年,我根据卫根臣回忆整理成《抗日老战士卫根臣》一书。因为没有钱出版,一直拖到卫根臣90大寿前的2019年5月才勉强出版。期间卫根臣多次说要掏钱出书,我都于心不忍,婉言谢绝。后来想了一个办法,我在微信朋友圈里为这本书的出版募捐,可有人指出我私自募捐违法,不得已就变换名词,改为帮助抗日老战士卫根臣出书,倡议大家预先订购进行筹款,有23为爱心人士捐款4210元,我出了几千块钱才把书出版了。一年后,卫根臣老人就去世了,我没有去祭奠卫根臣,我怕我在卫根臣老人的灵堂失声痛哭。一个人做点事真不容易,一把辛酸泪!不过,我可以问心无愧的说,我没有花过卫根臣老人一分钱,对得起一名为国做过贡献的人民功臣,更对的起自己的良心。 现在回想起来,卫根臣老人在接受采访时,总是将那身草绿色的军装一毛整齐的穿在身上,见到来访者习惯的向来访者敬军礼致意,满脸虔诚的叙述着自己的往事。军装左上衣口袋上挂着6枚有些发黑陈旧的军功章,其中有一枚1950年西北军政委员会颁发的“人民功臣”的奖章,最能说明老人的贡献。卫根臣老人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人民功臣”,只是说自己是一名抗战老兵。<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4214228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李永红,中级编辑职称,高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人民功臣卫根臣(李永红)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