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152.10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研究 的原始碼
←
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研究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www.kfzimg.com/sw/kfz-cos/kfzimg/4061888/78aed331911f3e17_s.jpg width="260"></center> <small>[https://book.kongfz.com/566572/5792797515/ 来自 孔夫子网 的图片]</small> |} 《'''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研究'''》,作者 王先明 著,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ISBN 9787303272907。 书籍是用[[文字]]、图画和其他符号,在一定材料上记录各种知识,清楚地表达思想<ref>[http://www.chinawenhua.com.cn/zhexue/2019/11389.html 人类的思想家有哪些——世界十大思想家排名],传统文化杂谈,2019-11-15</ref>,并且制装成卷册的著作物,为传播各种知识和思想,积累人类文化<ref>[https://www.doc88.com/p-7963703015429.html 人类文化的三种范畴],道客巴巴,2014-02-14</ref>的重要工具。 ==内容简介== 新时期[[史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也不无值得反思的问题。作者注意到,社会史、文化史研究日渐聚焦于日常生活和个人体验,却刻意回避对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运动的关注;日渐深入解析群体生活的样态风情,而无视精英或社会运动领袖的行为与选择。那么,一旦失去对重大历史事变和社会运动发展的关注和解释能力,它还是社会的历史么?本书是作者近年社会文化史研究的集结,聚焦社会史研究的方法与未来,政策得失与观念演进,阶层变迁与社会记忆,制度变革与空间改造,推陈出新,史料丰硕,说理透彻,为我们理解近代中国社会提供了敏锐的视角。 ==目录== 上篇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评述(1986-2017) 一、兴起与发展时期 二、拓展与深化时期 关于拓展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的再思考 一、社会转型的概念界定 二、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三、聚焦社会建设 四、环境史的社会史取向 关于社会学化、范式说以及多元化趋势的检讨——社会史理论研究再反思 一、再谈“社会学化”问题 二、“范式”说:非学科化定位问题 三、理论“多元化”与史学的学科本位 “新史学”的开拓与建构——评余新忠《清代卫生防疫机制及其近代演变》 一、开拓中的多向发展与问题聚焦 二、多元理论、方法的引入与[[历史学]]的学理诉求 三、与建构:新史学走出困境的历史转向 四、新世纪的新期待 关于近代中国“半封建”问题的辨析 一、半封建特性的学理诠释 二、文化传承与乡制结构中的封建要素 三、马克思关于“封建”的多重含义 四、半封建社会认知的时代意义 中篇 清代社会结构中绅士阶层的地位与角色 一、“四民之首” 二、社会角色 三、官民之间 四、乡土 晚清士绅基层社会地位的历史变动 一、保甲的功能 二、宗族与乡社 三、团练与绅士 四、控制的主体 近代“士农工商”社会结构的错动 一、历史趋向 二、“末商”的上升 三、“士”的 四、等级结构的分解 近代绅士阶层的社会流动 一、传统的社会流动 二、近代的社会流动 三、绅士的多向流动 四、从身份化到职业化 近代中国绅士阶层的分化 一、分化的基本趋向 二、社会作用及其影响 三、社会原因与历史条件 略论晚清乡村社会教化体系的历史变迁 一、以教化为本 二、二元同构 三、时代之变 四、教化失范 下篇 清代的“禁教”与“防夷”——“闭关主义”政策再认识 一、“禁教”与闭关 二、“防夷”与“闭关” 三、历史影响 从“华夷”到“中西”话语的演变——《瀛寰志略》与近代民族观念的孕育 一、从“华夷之辨”到“利权之争” 二、《瀛寰志略》时代的“华夷”话语 三、《瀛寰志略》时代的思想价值 四、《瀛寰志略》与近代民族意识的孕育 从痴迷到迷惘——粱启超与近代新学的历史命运 一、弃旧从新的经历 二、新学非西学 三、新旧之争的焦点 四、新学乃时代之学 五、新学的历史命运 义和团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后义和团”的文本类型比较研究 一、各种记忆文本类型比较 二、文化认同的历史演变 三、时代需求与再记忆:历史与义和团 四、历史文化象征:义和团与历史 袁世凯与晚清地方司法体制的转型 一、汇通中西,变通施行 二、构建体制,推动转型 三、纳新于旧,渐进过渡 亡灵“公共空间”的制度建构——近代天津公墓的历史考察 一、公墓的筹划与初创(1929-1945年) 二、公墓制度的建构(1946-1949年) 三、公墓建构中的与善团 四、时空比较:天津公墓建构的特征 五、公墓与近代城市文明的建构 从理论阐释到政策实施——国民社会建设事业建构问题评述 一、社会诉求 二、学理诉求 三、行政实施 四、实效检视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返回「
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研究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