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48.22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东西方文化比较导论 的原始碼
←
东西方文化比较导论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www0.kfzimg.com/sw/kfz-cos/kfzimg/bfadcfcb/5acf6ecf55bb6539_s.jpg width="260"></center> <small>[https://book.kongfz.com/18301/6571761639/ 来自 孔夫子网 的图片]</small> |} 《'''东西方文化比较导论'''》,作者:李新柳,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08-01,ISBN:9787040178401。 书籍是[[历史]]是故事是文字文章是文化文艺的载体<ref>[https://www.docin.com/p-581106597.html 书籍是文化的载体],豆丁网,2013-01-14</ref>,是思想道路上的明灯,是人生前行的望远镜<ref>[https://www.sohu.com/a/518924557_121300789 宇宙中五张最激动人心的望远镜照片,最新的图像震撼你的眼球 ],搜狐,2022-01-25</ref>,是了解过去、认识[[社会]]、读懂生活、学习技能、打开世界、通向未来、帮助你我男女成人成才成长成熟的需要。 ==内容简介== 《东西方文化比较导论》为高等学校通识课程教材。全书分上中下三编,介绍了世界文化格局,提出当代世界文化比较的重点是东西方文化比较。作者力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依归,以东西方文化比较为基本内容,理论与实际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思想性与学术性结合。《东西方文化比较导论》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认识和解决文化问题,特别是东西方文化问题的基本立场、思路、方法等。《东西方文化比较导论》适合高等学校跨专业学生作为选修课程教材使用,也可供广大社会读者阅读使用。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为什么关注文化/l 第二节 为什么要对东西方文化进行比较/6 第三节 西方“文化诊断”与中国“文化自觉”/7 第四节 如何学习《东西方文化比较导论》/11 上编世界文化格局 第一章 东方与西方 第一节 东方与西方的划分/17 第二节 东方与西方不平衡的历史发展/19 第三节 关于消失了的古老文化([[文明]])/22 第二章 文化与文化学 第一节 什么是文化/24 第二节 什么是文化学/26 第三节 文化与文化学面临的问题/3l 第四节 确定世界文化格局的依据/37 第三章 佛教文化圈 第一节 佛教的产生与传播/40 第二节 佛教的基本教义、教规/44 第三节 佛教文化与中国/47 第四节 中国的藏传佛教/49 第四章 基督教覆盖下的西方文化圈 第一节 西方文化圈的界域/52 第二节 古犹太民族的命运与基督教的产生和传播/52 第三节 [[基督教]]的理论化、制度化和世俗化——普世化/54 第四节 西方文化的源流与基本特征/58 第五节 正确对待西方文化/63 第五章 伊斯兰文化圈 第一节 伊斯兰文化圈的范围/65 第二节 伊斯兰教的创立与传播/67 第三节 伊斯兰教的经典与教义、教规/69 第四节 伊斯兰教的派别/71 第五节 伊斯兰文化的成就与特点/73 第六节 伊斯兰文化与中国/75 第六章 黑非洲文化圈 第一节 为黑非洲文化圈正名/80 第二节 黑非洲文化圈的界线/81 第三节 黑非洲文化的特点/8l 第四节 黑非洲独特的审美节奏/84 第五节 黑非洲文化的影响与贡献/86 第七章 中华文化圈 第一节 东亚封贡体系和中华文化圈的形成/88 第二节 中华文化思想形成的历程/89 第三节 以儒学为中心的儒、道、释相融合的中华文化思想/91 第四节 中华文化与现代化/95 第八章 中西文化交流 第一节 中华文化流向西方的概况/98 第二节 西方文化流向中国的概况/100 第三节 中西文化交流的启示/102 中编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与中西文化的一般比较 第九章 中西文化不同的自然环境与经济背景 第一节 不同的自然环境/107 第二节 不同的经济背景/109 第十章 中西文化不同的社会结构基础与治理理念 第一节 不同的社会结构与管理形式/11l 第二节 不同的社会治理理念/112 第十一章 中西文化不同的“文化基因”与思维定势 第一节 不同的“文化基因”/115 第二节 不同的思维定势/119 第三节 对非本土文化的不同态度/121 第十二章 中西文化不同的载体与传播渠道 第一节 中华文化的载体与传播渠道/125 第二节 西方文化的载体与传播渠道/129 第十三章 中西现代文化和后现代文化的不同主题 第一节 中西现代文化的不同主题/132 第二节 中西后现代文化的不同使命/135 下编中西文化的专题比较 第十四章 中西文化与“人 第一节 关于人性与人的本质/144 第二节 关于“人类中心论”及其超越/146 第三节 关于“人权”问题/148 第十五章 中西文化与人的思维方式 第一节 “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152 第二节 情一理一法与法一理一情/156 第三节 道德化的法律与法律化的道德/159 第十六章 中西文化与战争 第一节 《孙子兵法》与《战争论》/161 第二节 战争与人类社会新文化/164 第十七章 中西文化与知识经济 第一节 知识经济与文化“断裂”/168 第二节 知识经济与文化重建/170 第三节 知识经济与文化融合/171 第四节 知识经济与文化霸权/172 第十八章 中西文化与科学技术 第一节 关于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及其与文化的关系/174 第二节 科技革命与中西文化的关系/175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未来与中西文化/177 第十九章 中西文化与中国教育现代化 第一节 中国传统教育的人文精神是西方教育所缺乏的/180 第二节 西方教育传统的科学精神、批判精神和宗教精神是 中国教育传统中所缺乏的/182 第三节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文化背景/184 第四节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文化战略/185 第二十章 中西文化比较与文学比较 第一节 比较文化与比较文学作为两个独立学科的形成过程/188 第二节 比较文化中的文学与比较文学中的文化/189 第三节 中西文学的同质与差异/190 第二十一章中西文化与我国大众文化 第一节 什么是大众文化/197 第二节 大众文化产生的原因/197 第三节 大众文化的社会评估/199 第四节 大众文化建设的引导与规范/201 第二十二章中西文化与社会礼俗 第一节 礼俗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203 第二节 中西方的服饰文化/204 第三节 中西方的饮食文化/206 第四节 独特、奇异的礼俗文化/207 第五节 当代跨文化交往的礼俗提示/209 第二十三章中国的港澳文化 第一节 多元与同根/212 第二节 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214 第三节 雅文化与俗文化/215 结束语 后记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返回「
东西方文化比较导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