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8.104.7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不平衡性 的原始碼
←
不平衡性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https://cn.bing.com/images/search?view=detailV2&ccid=Rj5Xz6St&id=D87CD42AFC96363487C2775B3BF4FD416C8154D2&thid=OIP.Rj5Xz6StQ7Z4KiKRFiLm9AAAAA&mediaurl=https%3a%2f%2fp1.ssl.qhimg.com%2fdr%2f270_500_%2ft015aa32dc4dd346dd9.jpg%3fsize%3d500x301&exph=163&expw=270&q=%e4%b8%8d%e5%b9%b3%e8%a1%a1%e6%80%a7&simid=608048553609202638&FORM=IRPRST&ck=0B8FA741886EB396A6E48F4322B86E29&selectedIndex=2&ajaxhist=0&ajaxserp=0"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不平衡性'''<br><img src=" https://p1.ssl.qhimg.com/dr/270_500_/t015aa32dc4dd346dd9.jpg?size=500x301" width="280"></center><small> 圖片來自优酷</small> |} '''不平衡性'''的原理是矛盾发展 ,事物都是由[[矛盾]]群构成的,事物矛盾群中的多个矛盾以及矛盾的各个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一)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尚不充分,仍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 中国的[[劳动生产率]]逐步提高,已经由绝对落后水平转变为相对落后水平,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都进入了世界前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不能满足13亿多人民对不同[[产品结构]]和质量的需求,不能满足人民对各种服务的需求,也不能满足人民对社会公平、[[民主法治]]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需求。 二、是发展仍然不平衡,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经济和[[社会公平]]需求。 1、从经济方面看,首先是收入不平衡,包括地区、城乡收入发展的不平衡;其次是消费不充分,消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不足40%,仍然是世界大国中最低的国家之一,难以满足经济增长对消费的需要。 2、从社会方面看,主要体现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不平衡和不充分。 3、在教育方面,从教育的[[经费]]投入、[[教育质量]]和就学机会看,农村还落后于城市,中西部还落后于东部; 4、在医疗方面,从卫生健康投入、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利用程度及卫生健康水平看,城乡和地区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 5、在社会保障方面,中国的[[社会保障]]支出占GDP比重以及[[养老保险]]覆盖率均不够充分,难以满足人民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以及人口老龄化的需要。 三、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平衡,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1、我国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还不高,文化建设的布局和结构不尽合理,制约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完全破除。 2、面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长的新形势,我国文化产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的任务更加紧迫。 四、是人与自然发展仍然不平衡,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需求。 生态环境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体现在:不同地区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异;长期处在价值链低端的国际分工使得中国资源环境破坏较为严重;此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浓、法制不健全、生态投资不足,使得人民对新鲜空气、清洁水、良好环境质量的需要难以得到完全满足。 五、是经济建设与总体安全仍然不平衡,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安全方面的不平衡不充分逐渐从国土和军事安全转变为政治安全,再转变为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世界经济长期复苏乏力,使得经济安全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议题。食品安全、[[网络安全]]等问题也使得社会安全成为百姓关注的焦点。 (二)三大不平衡制约中国经济发展 一、居民收入不平衡 “收入不平衡”主要指居民收入和财富严重分化,以及住房、医疗、[[社保]]等资源的可得性在不同人群之间差异过大。首先,中国收入分化问题最突出的表现是居民收入差距悬殊。截至2015年,前1%人口收入在全社会当年总收入中的占比为11.4%,前10%人口收入占比为37.2%,后50%人口的收入仅占全社会收入的16%。 二、区域发展不平衡 由于禀赋优势以及政策差异,东南沿海地区实现率先发展,部分城市收入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但中西部大部分地区仍然较为落后,城乡之间、不同省份之间在居民收入以及教育、社保、居住、环保等社会资源方面的巨大差异。 三、产业结构不平衡 产业结构不平衡是制约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追求质量与效益的时代,工业化初期的产业结构已经明显失衡,部分产业占据了过多的资源,制约了[[新兴产业]]的发展。 1、是当前经济对投资高度依赖,消费占比不足。当前中国[[固定资产]]形成占GDP比重高达44%,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其中房地产投资的差异更大,中国房地产投资占GDP比重14%,是美国的4倍。 2、是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内部结构不合理。中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尽管超出50%,但较英美法等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服务业中,权重行业为批发零售、交运仓储等传统服务业,信息技术、租赁和商务服务、科学研究等知识与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占GDP比重远低于美国。 3、是金融行业结构不合理,直接融资发展不足。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在GDP中占比已超过美国,但其原因是中国金融体系内部结构失衡,间接融资占比过大,银行业占比达到近80%,远高于美国的42%;而[[证券]]业与保险业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二者合计占比仅20%,远远不及美国。 扩展资料 1、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但不适合衡量一个地区或城市的经济状况,因为每个城市的生产总值上缴上级或国家的量都不同,所以在每个城市留下的财富就不一样。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16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744127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3980元,比上年增长6.1%。[[国家统计局]]2018年1月5日发布公告,经最终核实,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现价总量为743585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减少54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与初步核算数一致。 3、2017年中国GDP总量为827122亿元,首次登上80万亿元的门槛;GDP同比增长6.9%,增速较2016年提高0.2个百分点。这是自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首次加速 '''视频''' '''平衡的概念:不平衡的类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i64y117vi/ 哔哩哔哩]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500 社會科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不平衡性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