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200.4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下书斋(张光茫) 的原始碼
←
下书斋(张光茫)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下书斋'''<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20270869/pexels-photo-20270869.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下书斋》'''是[[中国]]当代作家张光茫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下书斋=== 下书斋,是港西乡文化及教育的[[发源地]],老辈人[[认为]],它始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作为土生土长港西人,如果不知道下书斋,那可能是九零后。 港西,自宋末元初,已有佘、邱二姓氏在此定居。至下书斋[[开始]]办学,中间有六百多年,历经多个朝代,港西的文化教育,却几乎一片空白,似乎没有出过秀才、举人,更不用说进士了。 清末及民国初期,要正规上学必须到三饶琴峰书院,那不是件[[容易]]的事,不仅要有足够经济支持,而且必须天资聪颖才能入读。乡里究竟有几人去琴峰书院读书?只有邱创蟹一人时常被提起。 下书斋原来只叫书斋,是一座[[独立]]庭院,单层砖木,瓦檐[[结构]],内有三大一小四间房连一大天井。据老辈人回忆,书斋建成后曾命名“观澜学校”,一段时间后,因没有教师[[愿意]]留下来长期执教而[[停办]]。后来,族长不辞劳苦、涉水渡舟、翻山越岭到县城恳请邱氏宗亲帮忙物色教师,书斋终于迎来了来自三饶里秀楼的邱鼎元[[先生]]。据说老先生教学非常认真[[负责]],深受欢迎。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到书斋读书,学生多了,鼎元先生又邀请三饶宗亲邱捷先生共同任教,直至新中国成立。[[解放]]后,乡里教师由县政府[[安排]],有余锡彭、余侯良、巫坚定、施汉城、吴时得等多位老师。学生多了,班级也多,书斋容纳不下,便将大祠堂(邱氏宗祠)也改为教室,人称“顶书斋”。书斋就被更名为“下书斋”,一直保留下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多位[[高级]]知识分子来乡里[[任教]],当中有张志刚、余应强、詹泰然、余德佑、杨耀浩等。他们有的是被错划为“右派”才来港西,这些人学识渊博,[[学富五车]],可以说,他们的不幸,却是港西乡教育的万幸。他们被分配这里后,并不消极颓废,而是积极向上与本地的老师齐心协力,因材施教,将他们渊博的知识无私[[传授]]给学子。当时还办夜校,利用农闲为村民扫盲。正是有他们的共同努力,奠下坚实的教学基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在八十年起收获了硕大的[[教育成果]]。涌现了乡史上一个又一个的第一:第一个大学生,第一硕士,第一博士,第一个留学生…… <ref>[https://www.bidushe.cn/prose/xiandai/ 必读社]</ref> ==作者简介== 张光茫,必读社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下书斋(张光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