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54.10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上谷郡 的原始碼
←
上谷郡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上谷郡.jpeg|有框|右|<big>上谷郡</big>[https://pic.17qq.com/uploads/mnmhkwnfqy.jpeg 原图链接][https://j.17qq.com/article/saatectcx.html 来自 一起扣扣网 的图片]]] '''上谷郡'''始建于[[战国]][[燕昭王]]姬平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郡治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小南辛堡镇大古城村北沮阳遗址,因建在大山谷上边而得名。 上谷郡为燕国北长城的起点。其地北以燕山屏障[[沙漠]],南拥军都俯视中原,东扼居庸锁钥之险,西有小五台山与代郡毗邻,汇[[桑干河|桑干]]、[[洋河]]、[[永定河|永定]]、妫河四河之水,踞桑洋盆地之川。所辖范围大致包括今张家口市怀来县、宣化、涿鹿县、[[赤城县]]、[[沽源县]]以及[[北京]][[延庆县]]等地<ref>[http://www.fs7000.com/news/?11539_3.html 辽东燕汉长城的调查与吉林境内长城遗迹性质再探(3) ],抚顺七千年网站</ref>。 ==历史== 燕昭王二十九年(前283)秦开却东胡,始置上谷郡,筑[[燕长城]]西起郡内之造阳地,以抵御北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沿用上谷郡建置,为三十六郡之一。 汉代延置,[[汉高帝]]分上谷郡地一部分置涿郡,属[[幽州刺史部]],初辖县十二,后增至十五县,户三万六千八百,口十一万七千七百六十二,是[[汉朝]]与[[匈奴]]争夺的重点,置左右两都尉。 新朝[[王莽]]改上谷郡为朔调郡。 东汉恢复上谷郡制,下辖县八,户一万零三百五十二,口五万一千二百四四十,至东汉末年,鲜卑[[乌桓]]等部族在此地活动。 [[三国]]时期,上谷郡属魏国,仍属幽州,移治居庸县。 晋太康三年,分上谷郡置[[广宁郡]],上谷郡统县二,户四千七十,归治沮阳县。 [[西晋]]经历永嘉之乱后,上谷郡先后归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燕,至北魏初废,后复置,下辖平舒、居庸二县,户九百四十二、口三千九十三,北齐沿置后废。 [[隋炀帝]]大业元年,改易州置上谷郡,统县六,户三万八千七百。 [[唐朝]]废郡置州,以故上谷郡地置妫州,隋上谷郡地置易州。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上谷郡(治沮阳县,今河北怀来东南怀来县大古城北7里)亦名列其中。郡设郡守,也称郡将,本为[[武官]],后渐为地方行政长官。 [[汉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改称太守,太守之下设郡丞和郡尉,分管民事和[[军事]]。汉代飞将军[[李广]]就曾任上谷太守。秦汉时期,上谷郡下辖十六个县(汉弃斗辟县后为十五个)。属[[幽州刺史部]]。王莽夺取皇位,改上谷郡为朔调郡。三国曹魏时郡治曾移至居庸,大古城仍为沮阳县治所;西晋时上谷郡治又迁回沮阳。 后又属于五胡十六国中的后赵、前燕、前秦、后燕诸朝,上谷郡辖地范围虽几经变化,但郡治城却一直沿用。南北朝时期,北魏改上谷郡为[[平原郡]],仍与沮阳县同治。北魏以后上谷郡与沮阳县从记载中消失。据史料记载:北魏末年,北方六镇爆发了声势浩大的边民起义,特别是[[孝明帝]]正光六年(525年),柔玄镇人杜洛周发动的上谷郡农民起义,以“真王”为年号,攻克燕州(今涿鹿),并一路南下,先后占领涿州、定州。 上谷郡城很有可能毁于这次[[农民起义]]的战火,以致废弃。由此推算,上谷郡城自战国燕昭王时始设,一直到北齐末居遭受突厥多次摧残,无复人迹。共经七个大的历史时期,10个封建王朝,历860年<ref>[https://www.sohu.com/a/256580100_697699 风雨沧桑的上谷郡(上) ],搜狐,2018-09-27</ref>。 ==视频== ===<center> 上谷郡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上谷郡沮阳城研学回顾</center> <center>{{#iDisplay:z0947zvpu0o|560|390|qq}}</center> <center>张家口:千年上谷郡,魅力宣化县</center> <center>{{#iDisplay:u0336z8wft4|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返回「
上谷郡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