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41.15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春望》唐朝·杜甫 的原始碼
←
《春望》唐朝·杜甫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春望》唐朝·杜甫]]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春望》唐朝·杜甫 '''<br><img src="http://i0.qhimg.com/dr/200__/t0153a0dd9b89c79d0e.jpg "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menpiao.net/thread-80174-1-1.html 圖片來自 朝花]</small> |} <ref>[https://wenku.baidu.com/view/c5d97b5ba7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73.html?_wkts_=1680263720831&bdQuery=%E3%80%8A%E6%98%A5%E6%9C%9B%E3%80%8B%E5%94%90%E6%9C%9D%C2%B7%E6%9D%9C%E7%94%AB 《春望》唐朝·杜甫 百度文库] </ref> 《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作品名称 春望 作 者 杜甫 创作年代 [[唐代]]百度文库 作品出处 [[《全唐诗]]》 作品体裁 五言律诗 ==作品原文编辑== 春望 国破山河在⑴,城春草木深⑵。 感时花溅泪⑶,恨别鸟惊心⑷。 烽火连三月⑸,家书抵万金⑹。 白头搔更短⑺,浑欲不胜簪⑻。 ==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⑴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⑵城: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⑶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 ⑷恨别:怅恨离别。 ⑸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⑹抵:值,相当。 ⑺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地抓。 ⑻浑:简直。欲:想,要,就要。不胜:受不住,不能。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白话译文== 国都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三月。头年六月,安史叛军攻进长安,“大索三日,民间财资尽掠之”,又纵火焚城,繁华壮丽的京都变成废墟。八月,杜甫将妻子安置在鄜州羌村,于北赴灵武途中被俘,押送到沦陷后的长安,至此已逾半载。时值暮春,触景伤怀,创作了这首历代传诵的五律。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Category:840 中國文學別集]]
返回「
《春望》唐朝·杜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