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115.12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困学纪闻》 的原始碼
←
《困学纪闻》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困学纪闻</big> ''' |- | [[File:Cb67ab704192fcdd706c714f386b6753 0 0 0 0.jpg|缩略图|居中|[https://booklibimg.kfzimg.com/data/book_lib_img_v2/isbn/0/cb67/cb67ab704192fcdd706c714f386b6753_0_0_0_0.jpg原图链接][http://pic.sogou.com/d?query=%E3%80%8A%E5%9B%B0%E5%AD%A6%E7%BA%AA%E9%97%BB%E3%80%8B&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8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困学纪闻'''》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所撰札记考证性质的学术专著,内容涉及到传统学术的各个方面,其中以论述经学为重点。 =='''内容简介'''== 全书共20卷,其中包括[[说经八卷]],内包括《易》、《书》、[[《诗》]]、[[《周礼》]]、《仪礼》、《春秋》、[[《公羊》]]、《孝经》、《孟子》,小学、经总等;天道、地理、诸子二卷,考史六卷,评诗文三卷。杂识一卷。作者一生博洽多闻,有宋一代诸儒罕与其伦比,学术渊源虽亦出自朱熹,但对朱子之舛误却敢于辨证,并不为师门所讳,坚持门户之见。如《论语注》“[[不舍昼夜]]”“舍”字之音;《孟子注》“曹交曹君之弟”及谓《大戴礼》为郑康成注之类,皆考辨是非,不阿附朱子观点。 [[《四库全书总目》]]称赞曰:“盖学问既深,意气自平。能知汉唐诸儒本本原原。具有根柢。未可妄诋以空言。又能知洛,闽诸儒亦非全无心得,未可概视为鄙陋。故能兼收并取,绝无党同伐异之私。所考率切实可据,良有由也。”翁元圻注此书序称:“《纪闻》一书,盖晚年所著也。先生博极群书,入元后寓居甬上,足迹不下楼者凡三十年,益沈潜先儒之说而贯通之。于汉唐则取其核,于两宋则取其纯,不主一说,不名一家,而实集谣儒之大成。”书行以后,后世儒者均深以为重。入清,阎若璩、全祖望、程瑶田、何焯、钱大昕、屠继绪、万希槐七人为其作笺注,世称“七笺本”,后翁元圻更为作详注,称《翁注困学纪闻》。伟本甚多,主要有明弘治刊本,清乾隆间祁门马氏刊阎笺本,桐乡汪氏刊何笺本,金氏刊七笺本及《四部备要》本等。 《困学纪闻》一书博涉经史子集,展示了其精湛的考据学功力,确立了该书在我国古文献学史上的卓越地位,与《容斋随笔》、《梦溪笔谈》并称“宋代考据笔记三大家”。 作者王应麟一生著述宏富,除《困学纪闻》外,还有[[《汉艺文志考证》]]、[[《汉制考》]]、[[《玉海》]]、[[《集解周书王会篇》]]、[[《词学指南》]]等二十余种著作,约六百多卷。 =='''作者介绍'''== [[王应麟]](1223年-1296年),字伯厚,号深宁,庆元府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是南宋末年的政治人物和经史学者以及文字学家。其父王㧑是楼昉学生,曾任温州知州。 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年)七月十九日王应麟出生于鄞县,从小受其培养教育,淳祐元年(1241年)进士,21岁在衢州任主薄,受到程朱学派王野、真德秀等人影响,任官同时勤于读经史,宝祐四年考上博学宏词科,官至礼部尚书兼给事中。时蒙古入侵,内有权臣丁大全、贾似道等主政,他曾上书论边防和批判当时政治。宋亡后(1276年)他在家乡隐居讲述经史二十年。宋亡后不出。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六月十二日卒。 其著作学甚多且学术价值甚高,到清朝时才开始较为人所重视,其中《玉海》为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为其准备博学宏词考试时所整理的。《困学纪闻》是笔记类的著作,集合其大量经史研究的心得成果。《汉制考》为历史著作。[[《通鉴地理通释》]]是历史地理学的著作。[[《小学绀珠》]]则是关于文字学的著作。另有人说其亦为[[《三字经》]]、[[《百家姓》]]之作者,但并无足够之证据可供考证。 =='''书籍版本'''== 《困学纪闻》在元代尝有刻本,现知有牟应龙至治二年(1322年)序本、袁桷泰定二年(1325年)序本,以及傅增湘所藏无序跋元刻本。明代亦有刊刻,如正统间刊本、万历三十一年刊本等。到了清代,由于朴学中兴,诸儒纷纷笺注,多有刊印,流布甚广。其中影响较大者有:阎若璩笺本;何焯增补阎注并加评语,世称二笺本;乾隆七年全祖望对阎、何二氏注评,重加考订笺释,世称三笺本。 嘉庆十二年万希槐既钞撮三笺本,复辑入钱大昕手评校本内容,并援经传著明其义,编为《集证》。因该书包括阎若璩、何焯、全祖望、钱大昕四家及三笺本原采录的程瑶田、屠继绪二家,加上万希槐,共有七家笺释,故世称七笺本。道光五年翁元圻采辑以上诸家之说,复为详析按断,成为注释《困学纪闻》诸书中较为详备的本子。 =='''后世影响'''== 《困学纪闻》采用笔记形式,分类编排,对文献典籍、学术渊源、文化现象,进行疏理、考证、鉴定与评介。凡说经八卷,天文、地理、诸子二卷,考史六卷,评诗文三卷,杂识一卷,共二十卷。由此可见内容广博,“九经旨趣,历代史传之事要,制度名物之原委,以至宗工巨儒之诗文议论”(牟应龙序),凡属后学所当知当学的方方面面,均有所发明,有所创见,其文辞简约而道理融通,探奥穷源而真知洞见,成为学子视为珍宝的案头书。历代治学者,对《困学纪闻》极为重视,特别是清末民初以来从事古籍整理的专家学者,每每利用该书的原始资料与考据成果。当然,对于今人研究传统文化,也是一本当知当读的书<ref>[https://www.sohu.com/a/161152211_717218 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之《元本困学纪闻》],搜狐网 2017年7月31日</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困学纪闻》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