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0.153.9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黄帝内经素问 的原始碼
←
黄帝内经素问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黄帝内经素问.jpeg|有框|右|<big></big>[https://img13.360buyimg.com/n1/jfs/t1/188048/36/13514/41598/60f2b7c3E2aa20dbf/941162508a3c1ea6.jpg 原图链接][https://item.jd.com/10034025156783.html 来自 京东商城 的图片]]] 《'''黄帝内经素问'''》,简称《内经素问》或《素问》,中国古代医学理论著作。与《黄帝内经灵枢》同为《黄帝内经》的组成部分。《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内经]]》18卷。晋皇甫谧《甲乙经序》:“今有《针经》9卷,《素问》9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隋书经籍志》载《黄帝素问》8卷,全元起注。至唐太仆令王冰自谓得《素问》秘本,重为整理,合81篇,24卷,约12万字,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至北宋中期,校正医书局孙兆、林亿等复据王冰本为主,参考全元起、杨上善注,沂流讨原、考订谬误6000余字,增补注义2000余条,重为刊布,沿用至今。现存唐王冰注、宋校正医书局校正刻本、印本多种。《黄帝内经素问》所以称“黄帝”,《淮南子·修务训》称:“世俗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古人著书托名“黄帝”,也是为了抬高书的价值。至于《[[素问]]》,全元起释为“素者,本也;问者,黄帝问歧伯也”。宋人则解释“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疴瘵由是萌生,故黄帝问此太素,质之始也。《素问》之名,义或由此”。本书产生时代,自晋以降,历代均有讨论,多数人认为是战国迄于秦汉间人不断砥砺成书的,个别篇章为晋唐人羼入。元代戴良《九灵山房集》卷27《沧州翁传》称:“《内经素问》,世称黄帝、岐伯之书,及观其旨意,殆非一时之言,所撰述亦非一人之手。” 本专著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返回「
黄帝内经素问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