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114.2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高士廉 的原始碼
←
高士廉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高士廉</big>''' |- |<center><img src=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HHBHVCEzn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HHBHV2C 来自 新史记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本名: 高俭 所处时代: 隋朝-唐朝 民族族群: 汉族 主要作品: 《氏族志》 官职: 尚书右仆射、太子太傅 爵位: 义兴郡公→许国公→申国公 谥号: 文献 职业: 唐朝宰相 追赠: 司徒、并州都督-太尉 |} '''高士廉'''(576年-647年2月14日),本名高俭,字士廉,渤海郡蓨县(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人。唐朝初年[[宰相]],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隋朝洮州刺史高劢之子,唐太宗文德皇后舅父。 出身[[渤海]]高氏。少有器量,涉猎经史,事母至孝。初仕隋朝治礼郎,受斛斯政牵连,贬为交趾郡朱鸢县主簿,成为交趾太守丘和司法书佐。武德五年(622年),归顺唐朝,授雍州治中。武德九年(626年),参谋[[玄武门之变]],拜太子右庶子。[[唐太宗]]即位,拜侍中,封义兴郡公,贬为益州长史,入为吏部尚书,封许国公。负责献陵事宜,编撰《氏族志》,加封同中书门下三品。十二年(638年),定封申国公,世袭申州刺史,迁尚书右仆射、开府仪同三司,图形凌烟阁。十九年(645年),拜太傅,辅佐太子[[李治]]监国。 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正月,去世,时年七十二。 追赠司徒、并州大都督,谥号文献,陪葬昭陵,配飨太宗庙庭。唐高宗即位,追赠太尉。<ref>[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HHBHV2C 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中 唯一一对舅甥关系的功臣]一点资讯</ref>
返回「
高士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