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2.21.17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知 的原始碼
←
知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知'''(拼音:zhī、zhì)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626106468042677892.html?fr=bks0000&word=%E7%9F%A5 知的笔画顺序]百度知道</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http://t13.baidu.com/it/u=154857052,572344366&fm=224&app=112&f=JPEG?w=290&h=290 " width="180"></center><small>[]</small> |}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从“口”为形,“矢”为声。“知”的本义指晓得、了解、识别。引申做使动用,表示使知道。又作名词用,指知识、知觉。知引申指人的认识能力、智慧,此义后写作“智”。“知”又由掌握知识引申为主管。 “知”字所从的“矢”字,应是根据读音音化的声符。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认为“矢”另有作用:“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矢”是箭。箭射出去是极快的。这段话的意思是,知道、认识的事物,就能像箭射出去一样[[脱口而说]]出。 智慧之“智”与知识之“知”本无严格[[区分]]。“智”既用为智慧之“智”,也用为知识之“知”;“知”除了用为知识之“知”,也常常用为智慧之“智”。大约到汉代用法分工才逐渐确定,分化为两字。 知(智)字在造字时,既可表示智慧,又可表示知道,二者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知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己知道,二是让别人知道。所以“知”又表示“使人知道”。如“通知”就是把某件事情让别人知道。 知道、了解、理解人和事物,是通过眼看、耳听、鼻嗅、口尝、手摸和大脑思维而获得的,因此引申为知觉、感觉。如《诗经·桧风·隰有苌楚》:“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诗人羡慕羊桃树青春茁壮,枝繁叶茂,没有知觉,也就没有痛苦。 有智慧有知识便会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尊重、赏识、优待。《管子·四称》:“昔者有道之臣,委质为臣,不宾事左右,君知则仕,不知则已。”大意是古代有原则的臣子,自从下拜为臣之后,不去巴结君主的近臣。君主赏识他就做官,不赏识就退隐。 有知识有智慧,适合于主持某一范围内的重要事务,故引申为主持,即掌权。宋代以来的县长叫“知县”,本是“知某县事”的简称,意思就是管理某县的行政等事,又称“县知事”。其他如“知府”“知州”等,都是管理或主持一府、一州的长官。 因为彼此的交情,只有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加深厚。所以“知”引申指“交好”。“知己”是最好的朋友,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其他如“知心”“知音”“知交”都指要好的朋友。
返回「
知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