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37.21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汉剧 的原始碼
←
汉剧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Multiple issues|{{refimprove|date=2020年3月}}{{overlinked|date=2020年3月}}{{citation style|date=2020年3月}}}}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B6C1" align= center| '''<big>汉剧《状元媒》</big> ''' |- | [[File:汉剧《状元媒》.jpg|350px|缩略图|居中|[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6251662016&di=e3bedc98da0341c9812d4e0e0bdfa19f&imgtype=0&src=http%3A%2F%2Fupload.whxc.org.cn%2F2016%2F1129%2F1480383230189.jpg 原图链接][http://www.whxc.org.cn/2016/1129/36866.shtml 来自武汉市委宣传部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CDCDCD"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 广东汉剧 '''外文名称''' : Guangdong HANCHU opera '''别 称''' : 乱弹、外江戏、兴梅汉戏 '''起 源''' : 清雍正、乾隆年间 '''兴盛地区''' : 梅州地区,惠阳地区,韶关地区 '''渊源关系''' : 徽剧、湖北汉剧、祁剧、京剧等 '''申报单位''' : 广东汉剧院 '''遗产级别''' : 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批准时间''' : 2008年6月7日 '''遗产编号''' : Ⅳ-129 |} '''汉剧'''(也称广东汉剧)是一种传统客家[[戏剧]],旧称“乱弹”、“外江戏”和“兴梅汉戏”,被誉为“南国[[牡丹]]”,是[[广东]]省的三大剧种之一,也是[[客家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品种之一。该剧种主要流行于[[粤东]]、[[闽西]]、[[赣南]]等地部分[[客家地区]],演绎以[[中原]]地区的古调为准,发音近似于现在的[[普通话]]。 1933年广东大埔县人钱热储著《[[汉剧提纲]]》,定名为汉剧,从此约定俗成,沿称至今。流行于广东的梅州地区、惠阳地区、韶关地区等闽粤赣边区各地。广东汉剧为广东三大剧种之一,被周总理誉为“南国[[牡丹]]”。 广东汉剧实际上它来自皮簧合流后的徽戏,与闽西汉剧同属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声腔,用中州官话演唱的剧种。清[[雍正]]至乾隆间,徽剧传入广东后形成。 广东汉剧的表演程式与[[京剧]]、[[湘剧]]、[[祁剧]]、湖北[[汉剧]]等剧种大同小异,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它的武功属南派,[[脸谱]]有百多种,以黑、红、白三色为主,黑色象征刚勇,红色象征忠贤,白色和青色象征阴险、奸诈。广东汉剧的音乐唱腔以皮黄为主,兼收[[昆曲]]、[[高腔]]、吹腔、小调等,并保存很多古老的曲牌。朴实淳厚,高昂悲壮,是广东汉剧音乐唱腔固有的风格特点。其角色行当分公脚、老生、小生、老旦、正旦、花旦、红净、乌净、丑脚等九大行。它的伴奏乐器也颇有特色,头弦、大苏锣及号头是广东汉剧特有的伴奏乐器。 广东汉剧传统剧目有八百多个。较著名的有《[[百里奚认妻]]》、《[[齐王求将]]》、现代剧目《[[一袋麦种]]》等。 2008年6月7日,广东汉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返回「
汉剧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