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239.20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氣切 的原始碼
←
氣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氣切 01.jpg | thumb 300px | 有框 | right | 氣切 裝置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78/3240173 原圖鍵結] ]] 正常[[呼吸]]時,需經由呼吸道將空氣送達肺部。意即空氣經由口鼻到[[咽喉]],再到[[氣管]],然後是[[肺]]部,呼吸道的阻力就是由這些經過的地方構成。急性呼吸衰竭的病患,可經由嘴巴將[[氣管內管]]放置到氣管,也就是直接在氣管的內部接一個管子到口腔外,來銜接呼吸器。但在急性呼吸衰竭的原因逐漸的控制後,因為氣管內管的管徑小,路徑較長,呼吸道的阻力增加,便成了負擔。因此若將頸部氣管直接切開,接上氣切管,就可以減少呼吸道的阻力,這就是所謂'''氣切'''術的原理。 '''氣切'''是'''氣管切開術'''的簡稱,簡單來說便是將氣管在頸部的位置切開一個洞,以便通外界的空氣。很多人都有錯誤的聯想,看到有人死亡時是做過氣切,就認定是因為氣切造成病人無法痊癒、惡化,甚至生命之終止。其實是絕大部分做氣切的病患本身疾病無法正常康復,發展過程是走下坡或無法恢復的,導致慢性呼吸衰竭,須靠氣切手術以維持人工呼吸輔助功能的作用。如果沒有氣切,這些人可能更早走上死亡一途。
返回「
氣切
」頁面